失业记

玉鹿生花

<p class="ql-block">  俞明站在私立育英中学的校门口,看着豪车一辆接一辆驶入。清晨七点半,他已经在这里站了二十分钟,向每一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鞠躬问好。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校长称之为"服务意识的体现"。</p><p class="ql-block">"俞老师!"一辆黑色奔驰停下,车窗降下,露出林太太妆容精致的脸,"我家小杰昨晚作业写到一点,你们布置得太多了!"</p><p class="ql-block">俞明弯下腰,保持着职业微笑:"林太太,小杰的作业量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可能是他下午的补习班..."</p><p class="ql-block">"你什么意思?"林太太的声音立刻拔高了八度,"你是说我儿子能力不行?你知道我们一年交多少学费吗?"</p><p class="ql-block">"我不是这个意思..."俞明的后背开始冒汗。</p><p class="ql-block">"俞老师!"校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俞明转身,看见校长王立群快步走来,脸上堆满笑容:"林太太,早上好!有什么问题我们到办公室谈,别在校门口影响不好。"</p><p class="ql-block">林太太冷哼一声,升起车窗扬长而去。王校长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他压低声音对俞明说:"第八次了!这个月第八次家长投诉!你能不能有点长进?"</p><p class="ql-block">俞明张了张嘴,最终只是低下头:"对不起,校长。"</p><p class="ql-block">"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王校长撂下这句话,转身去迎接另一位开保时捷的家长。</p><p class="ql-block">俞明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领带。这是他在这所私立学校工作的第六年,三十八岁的年纪,已经能看到头顶稀疏的头发。当初从公立学校跳槽时,他以为更高的薪水能改善生活,没想到换来的是24小时待命的服务生身份。</p><p class="ql-block">教室里,学生们陆续就座。俞明翻开课本,开始讲解《岳阳楼记》。这是他最喜欢的古文之一,每次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他都会感到一丝羞愧——现在的他,既不能忧天下,甚至连自己的尊严都保不住。</p><p class="ql-block">"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啊?"一个学生举手问道。</p><p class="ql-block">俞明正要解释,教室门被推开。教务主任探头进来:"俞老师,打扰一下。张董事长来了,想看看他儿子的上课情况。"</p><p class="ql-block">俞明点点头,看着教务主任身后那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大摇大摆走进教室,直接坐在了最后一排。张董事长的儿子——张小伟立刻挺直了腰板,装模作样地记着笔记。</p><p class="ql-block">课间操时,俞明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王校长正在泡茶,头也不抬地说:"张董事长对你不太满意,说你讲课太死板,不能激发学生兴趣。"</p><p class="ql-block">"我..."</p><p class="ql-block">"下周有教育局领导来听课,你准备一节公开课。记住,要活泼,要有互动,最好能用上多媒体。"王校长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教学大纲,按这个来。"</p><p class="ql-block">俞明翻开文件,发现所谓的"教学大纲"其实是某教育集团推广的新式教学法广告。"校长,这和我们教材不匹配..."</p><p class="ql-block">"让你用就用!"王校长不耐烦地挥手,"家长喜欢这个。对了,明天林太太约了心理咨询师来学校,你陪一下。"</p><p class="ql-block">"可我明天上午有课..."</p><p class="ql-block">"让李老师代课。"王校长终于抬起头,"俞明,你要搞清楚,在这所学校,家长和学生才是我们的客户。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的工资。"</p><p class="ql-block">俞明默默退出办公室。走廊上,他遇到了英语组的小林老师,对方也是一脸疲惫:"又被训了?"</p><p class="ql-block">"嗯。"俞明苦笑,"明天还要陪林太太的心理咨询师。"</p><p class="ql-block">"她家那个'小皇帝'确实需要心理咨询。"小林压低声音,"上周把我手机摔了,林太太还说是我没放好。"</p><p class="ql-block">两人相视苦笑。这种对话几乎每天都会在教师办公室上演,但出了门,每个人都得戴上微笑面具,扮演"教育服务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放学后,俞明照例在校门口送走学生和家长。最后一辆车离开时,天已经黑了。他回到办公室,发现王校长正在等他。</p><p class="ql-block">"出大事了。"王校长脸色阴沉,"教育局抽查考试,我们学校平均分比去年降了五分。董事会很不满。"</p><p class="ql-block">俞明松了口气:"这次题目确实偏难,全市平均分都..."</p><p class="ql-block">"这不是重点!"王校长打断他,"重点是李家——就是那个捐了图书馆的李家,他儿子考砸了。李董事长刚才打电话,说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处理',明年捐款就转去实验中学。"</p><p class="ql-block">俞明突然明白了校长的意思,血液仿佛凝固了:"您是说..."</p><p class="ql-block">"把李家孩子的分数调高十五分。"王校长轻描淡写地说,"还有几个重要家长的孩子,名单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俞明看着那张纸,手开始发抖:"这是作弊..."</p><p class="ql-block">"别说得这么难听。"王校长拍拍他的肩,"私立学校的生存之道你不懂吗?家长满意,学校才能办下去。你只要改一下分数表,很简单。"</p><p class="ql-block">"我做不到。"俞明抬起头,六年来第一次直视校长的眼睛,"这是底线。"</p><p class="ql-block">王校长的表情瞬间冷了下来:"俞明,你想清楚。你房贷还清了吗?女儿上初中要交择校费了吧?"</p><p class="ql-block">"对不起,校长。"俞明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平静,"我可以辞职。"</p><p class="ql-block">"辞职?"王校长冷笑一声,"你被开除了。现在,收拾东西走人。"</p><p class="ql-block">走出校门时,俞明才发现自己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夜风吹来,他打了个寒颤。手机响了,是妻子林雯:"今晚加班吗?女儿等你检查作业呢。"</p><p class="ql-block">"我...马上回来。"俞明挂断电话,站在公交站台,突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人。</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两周,俞明过着双重生活。每天早上他依然穿上西装出门,却不再去学校。他会在市图书馆一坐一整天,或者漫无目的地在公园长椅上发呆。下午"放学"时间,他会准时出现在家附近的超市,买些菜回家,假装一切如常。</p><p class="ql-block">直到第三个星期,林雯在晚饭时问:"你们学校最近不忙吗?这么准时下班。"</p><p class="ql-block">"嗯,课都上完了。"俞明低头扒饭,不敢看妻子的眼睛。</p><p class="ql-block">"那正好,周末去看看爸妈吧,他们念叨想外孙女了。"</p><p class="ql-block">俞明点点头,喉咙发紧。他的储蓄只够支撑两个月房贷,失业金申请还没批下来。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会盯着天花板,想象各种可怕的未来场景。</p><p class="ql-block">周六早晨,一家人正准备出门时,门铃响了。站在门外的是陈女士——俞明曾经的学生家长。</p><p class="ql-block">"俞老师,真的是您!"陈女士惊喜地说,"我去学校找您,他们说你离职了。"</p><p class="ql-block">俞明僵硬地笑了笑:"是的,最近..."</p><p class="ql-block">"太好了!"陈女士的话让俞明愣住了,"我正想找您合作。还记得您教我女儿时用的那种教学方法吗?她现在在重点高中,语文一直是年级前五!"</p><p class="ql-block">俞明隐约记得那个安静的女孩,总是坐在教室角落,但作文写得特别好。</p><p class="ql-block">"我和几个家长想办个小型教育工作室,专门针对不适应传统教学的孩子。"陈女士热情地说,"我们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您愿意加入吗?"</p><p class="ql-block">林雯端着茶走过来,听到这番话,眼睛亮了起来。送走陈女士后,她握住俞明的手:"为什么不早说离职的事?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俞明第一次向妻子坦白了被开除的经过。出乎意料,林雯没有责怪他:"我早就觉得你在那学校不开心。还记得你刚当老师时的样子吗?眼睛里有光。"</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俞明翻出了积满灰尘的教学笔记。在最后一页,他发现了十几张学生写给他的卡片:"谢谢老师教我写诗"、"您是我遇到过最好的语文老师"...字迹稚嫩却真诚。</p><p class="ql-block">一滴泪水落在纸页上。俞明突然明白自己这些年丢失了什么——不仅是尊严,还有最初对教育的热爱。</p><p class="ql-block">一周后,俞明和陈女士见了面。工作室选址在一栋老式公寓的二层,阳光透过落地窗洒满房间。</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想做成补习班。"陈女士说,"而是真正因材施教的地方。您来设计课程,我来负责运营。"</p><p class="ql-block">俞明环顾这个空荡荡的房间,突然看到了无限可能。没有校长的呵斥,没有家长的刁难,只有他和学生,以及他们共同热爱的文字。</p><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启明教育"正式开业。第一批学生只有五人,都是传统教育中的"问题学生"。俞明为他们每个人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让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通过戏剧学古文,让阅读障碍的学生先听音频再读文字...</p><p class="ql-block">又过了半年,工作室的学生增加到二十人。俞明不再需要为房贷发愁,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那份久违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一天下课,陈女士兴奋地告诉他:"市报想采访我们!说我们的教育模式很有创新性。"</p><p class="ql-block">俞明笑着摇头:"不必了。教育不是作秀,是静待花开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窗外,初夏的阳光正好。俞明想起《岳阳楼记》里的那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终于明白,真正的教育者,首先要守护的是自己的教育初心。失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找回自我的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