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战士赵香连</p> <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18日,我出生在南昌县幽兰镇新庄村。出生时家中有婆婆、父母亲。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我是老三,也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当年父亲以木工手艺为生,主要在外面帮助人家打做木工为主,小时候父亲送我读了三年的私塾,由于家中没有田地。生活主要靠父亲做手艺生活。十多岁时我休学在家,就去帮助别人家种田。</p> <p class="ql-block">1950年。我们当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幽兰是一个区,叫区政府,我在区政府担任了公安员。1950年9月份,国家号召青年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青年人去报名参军。大家那个时候都害怕打仗,也没有人敢去报名。区长是东北人。他是南下干部,他叫朱秉杰,他找我谈话,说你是年轻干部,你应该带头去参军。我一个叔伯兄弟叫赵麦根,在幽兰镇排头乡当乡长,他去动员大家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动员自己的弟弟去。这样我就主动第一个在我们区报名参军。后来我两个堂兄赵本年、赵玉梅也跟着报名参军。在我们带动下,我们整个幽南区当时参军人数踊跃,有100多人报名参军,达到了一个连新兵。</p> <p class="ql-block">讲述经历。</p> <p class="ql-block">新兵集中后,都在樟树进行训练,训练一个多月后,1950年11月左右,我们坐火车先到沙家庄。在石家庄经过短训。就分到各个部队,我两个堂兄一位分在教导大队,一位分在海军,在舰艇上当兵。由于我读过书,我分在第64军第190师第570团第3营重机枪连当文书。</p> <p class="ql-block">想起当年战友牺牲,老人泪水夺眶而出。</p> <p class="ql-block">1950年底我们坐火车到达了安东,就是现在的丹东。过江以后就在朝鲜新义州,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连先参加了长津湖战斗后,部队。到鸭绿江大桥和铁路沿线进行负责大桥铁路的守卫工作。我们主要战斗任务是保卫鸭绿江大桥,.由于我是当文书,所以经常在国内和朝鲜两边跑,去送材料、送文件两边跑。当年到朝鲜参战,心里也不晓得害怕。大家都是抱着一个保家卫国的决心去的。我们过江的时候都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曲过的江。战友之间是。同生死,共患难我兄弟三个都没有在一线。所以就没有那么危险。每次我参加打扫战场的时候,我是文书负责清点战利品和牺牲的战友进行登记。主要是看他们胸牌上面的名字和部队番号。登记完以后记录入档案,就埋在一个大坑里面,那就真是叫万人坑。</p> <p class="ql-block">当时分在战斗连队的基本上都没有回来了。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原来在区里面当公安员,跟这些年轻人都是很熟悉的,今天我提到他们,我心里都是很难受。当年我们在家乡的时候,都是好朋友,在一起朝夕相处。特别在新兵连的时候,大家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战友之间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玩的很好,战友都跟亲兄弟一样。但是,到朝鲜以后,战斗部队的都没有回来。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今天想到他们,心里特别难受。我能幸存下来。是很万幸的。但他们留在了朝鲜。所以,当年的场景历历在目,我不能不说不难受。</p> <p class="ql-block">我是1957年在从朝鲜直接复员回家的第一批人员,由于战争结束了,部队减员,我就要求复员,当时七八年和连队干部在一起,干部都舍不得我离开。连长考虑到我有20多岁,也要成家立业了,就让我回了家。回到家以后,因为我父亲是做手艺的,所以按照我父亲的情况,就把我分在在手工交联社当一般干部。在手工交联社工作了三年多,由于国家困难,要减轻负担,精减人员,动员一批同志下乡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所以个人服从组织,我就回到了幽兰老家,在家种田为生。一直到现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