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湘乡,陈赓大将故居行

智慧丛生

<p class="ql-block">  我是典型的“军迷”,在新中国开国将帅中,就军事才能而言,笔者最佩服一野的彭德怀元帅、四野的林彪元帅,三野的粟裕大将和二野的陈赓大将。</p><p class="ql-block"> 林总在湖北黄冈的故居,彭总在湘潭的故居我都去参观过,粟裕在湖南会同的故居和陈赓在湖南湘乡的故居还未去过。</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3日,机会来了,亲友自驾旅游团参观完齐白石故居后,再驱车70公里,赴湘乡陈赓故居参观。</p><p class="ql-block"> 怀着无比崇敬与期待的心情,我踏上了前往湘乡陈赓故居的旅程,去探寻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感受一位伟大将领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  开国大将陈赓的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杨吉湾是一个建筑群体,土砖青瓦,上下两栋,左右两横呈“凹”形,属中型民居款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堂前阶基上,耸立两根杉木伞柱,下承雕花鼓状石础。</span></p><p class="ql-block"> 故居坐东朝西,依山靠水,景色宜人。大门两旁“德循羊祜,源绍吉安”的对联格外醒目,它不仅是陈家的家训,更体现了一种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家族根源的铭记。</p><p class="ql-block"> 故居系陈赓的祖父、清末湘军副将武显将军陈翼琼所建,建筑面积1342平方米,有房屋近40间,另有300多亩良田,还雇有长工,故新中国土改时,陈赓老家被划为地主成分也理所应当。这与贫寒的齐白石故居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与湖南多数名人故居一样,故居门前西边有口不足半亩的堰塘,供饮用和农用之需,只是未见塘内种植荷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面向故居,临塘建的一座“祖居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姐姐杨冲(左)与老伴景珍在“祖居亭”内认真观看陈赓大将的石刻简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祖居亭”内陈赓像及石刻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祖父为清朝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开国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亲友自驾旅游团一行九人在陈赓故居前留影,左起:杨志同、龚建英、王冰、杨志明、杨志存、杨冲、王立、陈景珍、刘建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陈赓故居堂屋正中的神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居正中堂屋,分为上下两厅,中间相隔一个长方形大天井,是古建筑中称之为“鸳鸯厅”的格局。横屋内,房室纵横摆布,共设小天井4个。</p><p class="ql-block"> 在堂屋神龛上面,悬挂着一块“大树长荣”的牌匾,旁边题有“涤生曾国藩书”字样,并钤印。这是当年曾国藩应陈翼琼请求而专门题写的。因为陈翼琼与曾国藩是同乡,又是曾国藩湘军的一位将领,故曾国藩乐于为他题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参观陈赓故居视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赓故居灰墙青瓦,典型的清末湘中民居风格,砖木结构,以堂屋和过厅为中轴线,两侧基本对称,庄重而古朴。岁月似乎并未在它身上留下太多沧桑的痕迹,反而赋予了它一种沉稳的气质,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故居堂屋左面墙上悬挂着陈赓身着大将军服的标准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赓1903年2月27日出生在此,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58岁。</p> <p class="ql-block">  进入故居,仿佛穿越回了陈赓大将的时代。每一间屋子都摆放着精心复原的家具和物品,它们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湘乡,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静静地诉说着无数英雄的故事,而陈赓大将的故居,就如同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陈赓自幼聪慧,深得祖父母喜爱。祖父常向陈赓讲述自己在湘军中打仗的故事。继祖母熊氏是四川人,性格豪爽,精武艺善骑射,自幼教陈赓武功。</p><p class="ql-block"> 陈赓自小跟着家人读书、劳动,读私塾后,又毕业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1916年,13岁就参加了湘军,1921年退役,随即进入毛泽东倡办的自修大学学习,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陈赓卧室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6年陈赓投入的湘军,与清末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有所不同,湘军将领主要湖南宁乡人,叫鲁涤平,后任民国湖南省主席,他招募的兵员大多是湘乡一带的封建儒生和农民。</p> <p class="ql-block">  在陈赓大将出生和成长的房间里,我看到了那张陈旧却整洁的木床,想象着少年陈赓在这里度过的一个个夜晚,或许他曾在梦中憧憬着未来,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和画像,生动地展现了陈赓大将不同时期的风采。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投身革命后的坚定执着,再到成为一代名将后的沉稳睿智,每一个阶段都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他那不平凡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照片,我不禁对他的勇气和智慧深感钦佩,他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故居里还陈列着许多与陈赓大将相关的文物和史料,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让我对陈赓大将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陈赓读私塾时使用过的书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赓早年在东山学校学习时,就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那时的他,目睹了军阀混战的惨状和人民群众的苦难,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革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陈赓读私塾时的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赓的祖父认为带兵打仗不是出路,就在家中创办私塾,要求后辈努力学习文化,弃武从文。陈赓的父亲陈道良,便是一个乡村塾师。他为人直爽,豁达大度,乐善好施,接济乡邻,在当地很有威望。</p><p class="ql-block"> 这里离韶山毛泽东故居不远,1927年初,毛泽东在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曾到湘乡调查,在陈赓家中住了一夜。他与陈赓的父亲陈道良彻夜长谈,颇为投机。当他得知陈道良三个儿子和女婿(谭政)都参加了革命,表示敬佩。</p> <p class="ql-block">  陈赓的五个子女四个是军人,不愧是将门之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陈赓故居内的客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赓故居客厅中央的那个大字是“变”字‌。这个字是清代湘军统帅曾国藩书写的,其寓意是希望陈赓的家族能够求变创新,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在客厅“变”字上面,悬挂着一块“功德无量”的牌匾,旁边题有“沅浦曾国荃”字样,并盖章。这是曾国藩弟弟曾国荃所题。曾氏兄弟是湘乡人中官职名望最高的人物,有他们的题款,一方面说明陈翼琼与他们兄弟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是曾氏兄弟对陈翼琼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故居一间间屋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间间屋子,我来到了庭院。庭院不大,却让人感觉格外宁静祥和。角落里的几株老树,枝叶繁茂,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讲述着过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想象着陈赓大将小时候在这里玩耍、习武、读书的场景,他一定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也在这里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爱国情怀。庭院的地面由石板铺成,缝隙间生长着些许小草,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感叹,就像陈赓大将和他所代表的革命精神一样,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能始终坚守,蓬勃生长。</p> <p class="ql-block">  陈赓父母卧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陈赓父母画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赓的祖父陈翼琼,出生于本地一个农家,幼年时家境贫苦,十几岁就去舅舅家做长工,白天下地干活,夜晚经常练武。因体力消耗大,饭量增大而引起舅舅的不满。有一次,舅舅当面嘲讽他“黄鼠狼变猫,变也变不高”。陈翼琼一怒之下,辞去长工,投奔湘军。他力气过人,勇猛无畏,在军中屡立战功,被连年提拔,官至湘军副将武显将军。后因不满清朝廷的腐败,辞官回到故里。修建了这幢住宅,并置下一些田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陈赓父母事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陈赓兄弟相继参加革命,陈赓又是著名红军将领,在民国年间,陈家受到牵连,陈赓父亲两次以“教子不严”“赤匪家属”的罪名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家产被官府敲诈一空,致使陈赓父母忧患成疾,相继早逝。</p> <p class="ql-block">  陈赓妹妹住过的房间,陈赓的二妹陈秋葵1924年便与谭政大将结为夫妻。</p> <p class="ql-block">  陈赓的大妹陈岭梅、三妹陈如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陈赓弟弟住过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在陈赓的影响下,陈赓的弟弟陈亮、陈忆悟、陈问心先后参加了革命。</p> <p class="ql-block">  陈赓弟弟住过房间内的老式雕花木床。</p> <p class="ql-block">  陈赓故居的左边,有一间客房。少年时代的谭政,在陈家读私塾时,就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我老伴景珍在谭政住过的客房认真观看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谭政家与陈家是三代世交,都是地方有名的大户人家。谭家是书香门第,谭政的祖父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绅士,家有田地上百亩。谭政的父亲谭润区与陈赓的父亲陈道良同以教书为业,互为密友。有趣的是,谭润区是新式学堂东山高小的教员,是陈赓的老师。而陈赓的父亲陈道良是当地有名的私塾教师,是谭政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陈赓大谭政3岁,两人同在七里桥谭家祠堂蒙馆读书。谭政1906年出生,6岁时,被父亲送入蒙馆读书。在蒙馆,他结识了先他而来的陈赓。因为父辈的友谊,两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10岁时,谭政进入陈家,在陈赓父亲的私塾读四书五经。</p><p class="ql-block"> 陈赓有个小6岁的四妹,叫陈秋葵,活泼可爱。结果,10岁的谭政与7岁的陈秋葵天天在一起,读书、玩耍,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在父母的张罗下,结为夫妻。</p> <p class="ql-block">  了解了谭政大将这段经历,我萌发了到距此6公里谭政故居参观的念头,与驾车的小弟志同一拍即合,驱车到了湘潭市湘乡市龙洞镇楠香村楠竹山屋场。</p><p class="ql-block"> 不料,谭政故居正在修建中,尚未完工,我们便下车走马观花,在工地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湘潭旅游地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谭政故居离毛泽东同志故居只有16公里,陈赓故居离毛泽东故居约25公里,离谭政故居6公里,三位伟人的故居呈“品”字形。因谭政故居尚未修复完工,故湘潭旅游地图未予标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尚未开放的谭政大将故居正面外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在陈赓的影响下,谭政走出故居,投笔从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是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秘书,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原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修建近尾声的谭政故居内庭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谭政历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兼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南局第一副书记,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华南军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中央军委常委、顾问,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委副书记。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谭政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笔者在陈赓故居前行军礼,向陈赓、谭政大将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陈赓故居的后山,建有陈赓大将夫妇墓园,墓园建在山顶要登很长的台阶,我就没上去瞻仰了,有点遗憾。</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陈赓大将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故居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陈赓大将的伟大人格和革命精神。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像他一样,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离开故居时,我再次回头望去,阳光洒在故居的屋顶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芒。陈赓大将的故居,在这片光芒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我知道,这里所承载的历史和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瞻仰、学习,让陈赓大将的精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一篇请您阅读《军事家陈赓大将战史耀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杨志存</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