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汤河民俗文化》序

馆长

<p class="ql-block">文化是认知的高度,包容的宽度,是思维的深度。文化是原创的能力,是博大的智慧,是骨子里的修养。文化是根植于内心里的修炼,是无需提醒的觉醒,是有边界的自由。文化还是我们娘胎里的善良,是洞察世界的能力,是辨别是非,善恶分明的立场。</p> <p class="ql-block">洋汤河是文县的“八河”之一,位于文县县城北部,流经天池、桥头和尖山3个乡镇、数十个村寨,流程近百里之遥。据当地老年人讲,这条河早先不叫洋汤河,而称“五部河”“月坝河”“天池河”。据说,它是因为当地有一座“月坝寺”和“天池”而得名。这里有史以来为礼义文明之邦,世代繁绗着勤劳勇敢的农耕世族。故续写总结这一代民俗礼仪文化,十分重要。 </p><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民间文化”是相对于“精英和典籍文化”而言的,是人民大众用心灵和双手创造的文化,是人民大众自发创造、满足自己的一种生活文化。</p><p class="ql-block">李代全老先生,用毕生心血写下了这本《洋汤河民俗文化》,读后新鲜切贴,有洋汤河之秀美,如天池水之深邃,像洋汤号子般的旷达!她将如洋汤河水流向白龙江入大海,汇入中国文化海洋。</p><p class="ql-block">本书经刘老启舒先生指导下更致完美。</p><p class="ql-block">谨序! </p><p class="ql-block"> 谭昌吉2025年夏至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