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四个阶段

小太阳文化中心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感知运动阶段(0-2岁)</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动作层面来探索世界,获知客体的永久性。也就是说:婴儿这时只能通过五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感知世界,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取信息直接而有限的手段。</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要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客体的永久性。比如:宝妈不在婴儿的视线里,他就不知道妈妈依然存在,以为消失了,会不停的大哭。</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是语言的准备期,0-1岁词汇积累,要多和儿童聊天,1-2岁是词汇爆发,开始会说话,比如玩车、吃饭、喝水等,但还不能形式语句。</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这个阶段的儿童,多做躲猫猫、藏玩具的游戏,帮助孩子建立“事物依然存在”的概念,即客体永久性。</p><p class="ql-block">2、多带婴儿尝试“五觉”让他更早的感知世界,触摸不同的物品、户外看不同的风景,听一些好听的歌曲等等。</p><p class="ql-block">备注:1、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抬头→翻身→坐→爬→站→行。2、行走动作的发展:1个月(抬头)→3个月(抬胸)→6个月(独坐)→9个月(爬行)→10个月(扶站)→11个月(独站)→15个月(走路)→2岁(双足并跳)。3、手部动作的发展:4-6个月(用手掌抓握)→7个月(用手指抓握)→1岁(用食指和拇指夹)。</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前运算阶段(2-7岁)</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的儿童,有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比如:看到心爱的小熊玩具摔地上了,他会立即跑过去抱起来说:不哭不哭;儿童的心理万物有灵。再比如:儿童认为太阳和月亮是跟着自己走的,孩子比较自我,无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认为世界围绕他转。</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开始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出现表象或形像图式,而不再只是觉知当前看到和摸到的事物,想象力丰富,比如:儿童会拿扫把当一匹马骑。</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缺乏”守恒“概念;比如:你把相同量的水分别倒入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一个高细杯,一个矮宽杯,问水一样多?儿童会说:高的杯子水多;学数学需要从简单的10以内的算数开始,配合实物学习。</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这个阶段的儿童,家长不要强求孩子“理解他人”而是教他表达自己。</p><p class="ql-block">2、多看图画书,多玩互动游戏,拓展儿童的想象力,培养积极阳光乐观的品质。</p><p class="ql-block">3、叫他做事的时候给出封闭二选一的具体选择题,而非开放问题,如:早起刷牙时间给你设2分钟还是3分钟?看电视设5分钟还是10分钟?</p><p class="ql-block">备注:三山实验:放三座不同高低大小的山在桌面上,让儿童在ABCD四个方向看一遍,然后让儿童坐着A方向,让他选择对面C的山是什么形状?儿童果断选择A方向的形状。这阶段的儿童都是自我为中心思维。</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具体运算阶段(7-11岁)</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的儿童,开始用逻辑和秩序思考问题,思维具有可逆性,能获得守恒性,能反向思考它们见到的物品前后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比如:上一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同等水放入不同体积的杯子会认为高杯子的水多,而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就可以正确判断和理解水是一样多的,儿童具有了守恒性特质。</p><p class="ql-block">再比如:问小明比小刚高,而小刚又比小伟高,那么小明高还是小伟高?这个阶段的儿童会正确回答小明高,儿童具有具体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还需要具体事物和形象支持,如果用A&gt;B,B&gt;C,问A和C哪个大,他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小学阶段,家长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情绪表达能力等等。</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家规、计划、清单,锻炼规则意识。</p><p class="ql-block">2、当孩子获得荣誉,多提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而不是你好棒,你真牛,真厉害。</p><p class="ql-block">3、做一些假设的逻辑训练,比如“如果......那会怎么呢?”4、帮孩子理解失败的原因,不仅仅说:你没努力,而是分析步骤。5、营造出“文化氛围”,与孩子谈心交流,给孩子学习场所,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p><p class="ql-block">第四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假设推理思维、辩证思维,具有多维度分析和思考问题。这个阶段的儿童也开始进入青春期时期。</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从童年向成年过渡,是个体身体发展的加速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体重/第二特征)、体内机能的增强(脑重量/脑容积/脑电波)、性的发育和成熟(性激素/性器官/性机能)。</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成人感、挫折感、自尊心强、情绪波动大、易和家长产生冲突、重视同伴交往及评价。</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的儿童也是抑郁情绪的高发期,从外部因素看,儿童的学习任务日渐加重,心理上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学习目标,将学习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同时规范孩子的上网行为,预防网络沉迷和依赖。</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不同观点,别着急否定,而是引导深入探讨。</p><p class="ql-block">2、帮助孩子做情绪管理,比如ABC情绪法,暂停情绪法,写日记法。</p><p class="ql-block">3、适当给孩子独立空间和选择权,鼓励自主决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