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之巅 追风逐电——记录朱碌科200MW风电项目施工历程

飘雪

<p class="ql-block">  在云雾缭绕的努鲁儿虎山顶峰,钢铁巨臂划破天际,蜿蜒于这片崎岖的山脊,银色叶片迎风旋转。新型能源的转型在青山间吹响。国能辽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朱碌科风电项目,在辽宁公司、新能源公司大力协调下,项目历经前期框架协议签署、核准申报、风能资源评估以及电网公司接入等前期筹备。决策路径迎来重要转向,由并购模式正式调整为自主开发建设模式。这也使新能源公司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朱碌科风电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发挥。一群基建“追风者”以热血为墨、以匠心为笔,在这片陡峭崖壁上书写着新能源风电建设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31日伴随着挖掘机作业的阵阵轰鸣,国能朝阳朱碌科200MW风电项目开工建设。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对于项目的建设来说进场道路的修建将是整个工程的命脉。只因它在整个工程中起到运输风机、叶片、塔筒等设备设施,包括投产后运行巡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朝阳地区地理特点,山路施工多为岩层特别坚硬的火山岩、花岗岩、麻岩等施工困难。区域北高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势。施工多是严峻的山形坡度和崎岖地形,海拔高度在400m-950m之间。施工条件复杂,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和危险隐患。</p> <p class="ql-block">  道路工程是等于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天路”。面对施工,项目团队结合图纸设计,采用无人机测绘与BIM技术,精准定位场内道路。通过挖掘、凿岩设备与人工勘察紧密配合。全过程采用绿色环保施工以确保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环境的污染。山体道路施工中布设弃渣场采取集中堆存原则,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溜渣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施工在青山之巅遭遇重重阻碍,挖掘机前的破碎锤一次次砸向坚硬的岩石,迸溅的火星在岩面炸开却只留下浅浅凹痕。坚硬的岩层如同顽固的堡垒,每一寸掘进都要耗尽成倍的时间与精力,施工进度缓慢。新修的道路蜿蜒至半山腰便戛然而止。</p> <p class="ql-block">  面对坡度超60°的悬崖峭壁、两山之间巨大的山坑横亘眼前、坚硬岩层施工中,挖掘机由485型号更换650型号的情况下,每天最快凿岩清表才达5米……工程施工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组织施工团队改变施工模式,采用智能爆破与液氧气体爆破交替施工。施工开足马力,有人忙着查看路面清表和夯实度,有人忙着跟进施工进度,有人巡视安全和转弯坡度……</p> <p class="ql-block">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施工的现场不仅是他们挥洒汗水的场景,也是道路工程默默奉献和前行的见证。一幕幕也正是这些红色安全帽、绿色红色反光背心顶着烈日、迎着夜色忙碌。山间呼啸的风裹挟着设计的蓝图也在陡峭的崖壁间回荡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1#路清表900米、2#道路在原有基础上持续降坡、3#道路施工持续进展,完成4955米;4#道路完成4084米……项目部团队用必胜的信心迎难而上,坚硬的崖壁施工虽缓慢仍不停的刷着进度条。艰难的山路施工于2024年9月30日,在历经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了44.234公里修建。为全力做好后续道路工程验收,我们对防止山体滑坡路段边沿,砌筑挡土墙以确保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修建防撞墩、下涵管、覆盖土层、恢复林地作为核心关注点,全方位确保这片青山的生态环境、确保道路工程质量安全,这是道路工程最重要的安全措施。</p> <p class="ql-block">  风机浇筑工程经过前期挖掘机及钻山机的铁臂,扬起层层碎石。在完成基坑验槽、电缆铺设及钢筋绑扎……于2023年11月20日迎来首台风机浇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记得当晚19时,在通往朱碌科F1号风机平台的路上,十余辆装满混凝土的罐车在山脚下路边整齐排列。施工班组山上山下等待车辆总调度下令。陡峭的山路中混凝土车辆一前一后通往F1号风机平台。这注定是一个不眠夜,山顶上浇筑现场灯火通明更是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车辆来往井然有序,发电机轰轰作响、夹杂着混凝土振捣棒、沟通手台调频,施工人员在监理和安全人员监护下按照工序忙碌着……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十分,抬头望向远方,朱碌科那片村庄早已沉入梦乡,万家灯火似散落人间的暖黄星辰,像一帧被时光定格的静谧画卷。而在几公里之外的施工现场却撕开了夜的帷幕,与远处村庄零星的灯火形成灼热的对峙。凌晨的施工现场十分寒冷,项目部8人裹着厚厚的棉衣仍然盯紧着现场。深夜的浇筑现场,简直就是青海艾肯泉的“天使之眼”一样壮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后台施工数据实时更新着,从F1号基位入仓101方,9车次、入仓327方,36车次、入仓482方,54车次……直到次日上午十时,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落入仓中,796立方主体混凝土浇筑量完全覆盖顶板钢筋,F1号风机基础形成雏形,浇筑完成。后续的39台风机基础的浇筑,39个这样的不眠夜。项目部依然如一的坚守。2024年11月8日,40座坚实的混凝土基座如整齐列阵一样守护在山顶。为即将屹立于山顶的风机群锚定了稳固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风机吊装工程难度大、危险因素多。项目部按照施工方案,精心打造“现场无隐患、个人无违章、项目无事故”标准化吊装作业。从而高起点推进风机吊装工作。吊装工作从设备出厂起,挑战也随之开始。94米长的叶片,前端连接着运输车辆,后端叶尾扁平。因为重量微微翘起,随着车辆行驶在车尾上下“飞舞”。除此之外还有塔筒、机舱、叶轮、箱变……这些庞然大物在运输过程中,则需要由一辆引导车和尾部指挥人员进行辅助运输。艰难的行驶过各条高速干线、桥梁、涵洞乃至狭窄的乡间小路……运输最大的难点是转弯、躲避横跨线路、房屋建筑、沿路障碍等情况。</p> <p class="ql-block">  吊装过程无论是“五加二”还是“白加黑”全天24小时要捕捉小于8米/秒的窗口期。只要有适合风速项目部立即组织施工单位启动吊装方案。叶片要一气呵成完成三片组装,在履带式起重机和辅吊配合下,缓缓吊离地面。</p> <p class="ql-block">  通过吊车缓缓升起、旋转。经过地面上至少十余个工人的通过缆风绳牵引才能确保方向调整,在上升110米的高空与轮毂安装角度调整,经过不断的进行“微调”,完成空中精准对接。</p> <p class="ql-block">  每支叶片由72颗螺栓与主机轮毂连接,组装过程也同样是一大难点。此外吊装作业中还存在单叶片风机吊装。需要在主吊与附吊配合下兜吊护板轻轻托起叶片,在海拔950米高的山顶上逐片完成安装。单叶片的吊装也是本工程进度的突破,为大容量风机山顶吊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吊装工程于2025年4月10日凌晨完成了第40台风机全部吊装作业,至此风机吊装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那些巨大的风车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成功完成吊装。这样的施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均具备,才可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升压站工程堪称朱碌科风电项目的“心脏”,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在此汇集,该工程建设容量200兆瓦,220/35千伏升压站,通过1回220千伏出线,接入电网侧惠州220千伏变电站,场站侧配套建设20兆瓦/4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装置。</p> <p class="ql-block">  工程于2024年3月11日开工建设,在升压站施工区域入口,赫然写着“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质量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的字样,这是朱碌科项目对工程建设品质的信条和建设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在施工现场,项目部协调监理、总包及施工单位,科学部署、有序施工。先后克服恶劣的天气影响、雨后道路受阻、现场用电用水难等阻碍。明确时间节点,落实施工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审查升压站各项施工方案,全面做好各项措施,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施工内容。</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历时83天的时间里,于6月2日在项目部与监理单位的现场验收下,顺利完成综合楼基础浇筑。实现了升压站施工的良好开局。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随着升压站电气一次、二次设备到货,7月14日完成主变、SIG基础安装。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也正式拉开帷幕。在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新能源公司领导以“超前谋划、无缝衔接”为导向。为确保能够按照节点计划达到反送电条件。公司成立验收委员会和试运指挥部,抽调公司生产战线中运行骨干。提前介入施工现场,为升压站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调试注入“协同基因”。他们肩负使命,眼神中透着专业与执着,全神贯注的编制操作规程、受电调试方案等。项目部与生产准备人员在确保所有电气均已到场的情况下,忙着进行设备到货验收与安装调试工作。通过箱变安装调试、升压站对点联调、集电线路电缆耐压实验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安装过程中他们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包括基座安装、设备就位、电气连接等步骤,确保设备固定稳固、管道密封良好、电缆布局合理。调试阶段更侧重于检查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升压站历经对设备接线逐一核对,保护定值反复校验、联动试验逐项推演。最终完成系统安全调试,为电网稳定运行筑牢坚固防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线路工程是整个项目的核心脉络,如同所有风机与升压站之间的“主动脉”,肩负着将电能从发电端高效、平稳输送至升压站的重任。那对于这片青山来说线路工程等于是在云端凿痕,施工中也真正见证了集电线路施工的“难”与“繁”。该工程于2023年9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A、B、C、D四条线路占据朱碌科镇、榆树林子镇十个村庄。</p> <p class="ql-block">  对于山地线路基础施工,特别是山体多为麻岩、花岗岩等岩石复杂地段基坑掏挖难度特别大。项目部团队采用爆破技术、创新机械设备应用代替人工掏挖作业,巧解施工难题。在组织基础验槽的同时开展钢筋绑扎、支模板、下地角螺栓再进行校准,并做好防雷基础接地,开展组塔架线及绝缘子走线工作。要求施工单位要合理避开当地百姓春种农忙、减少占地碾压施工,对于破坏土地及时恢复。</p> <p class="ql-block">  在架线施工中深化技术研究,再次创新机械设备应用。利用无人机牵引放线。无人机能够准确地将引绳抛到预定位置,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同时减少了传统放线方式中的树木砍伐和植被破坏问题。在确保工程质量和高效率的巡线和飞绳施工环节。通过“空中巡检+地面复测”双控机制,顺利完成了全线导地线展放和附件安装任务。这种技术克服了交叉跨越和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对集电线路进行全方位巡线,仔细查架线施工情况以及塔上金具,确保线路安全。</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项目部组织施工单位对导线压接、弧垂调整、金具安装等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管控。工程于2025年4月25日完成了这绵延50.35千米的输电脉络。朱碌科项目部带领施工团队凭借精湛施工与顽强毅力,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如今完工的集电线路不仅是工程建设的结晶,更是新能源公司在建平地区迈向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纽带。在微风的吹拂下一条条导线,仿若灵动的琴弦。恰如“线路工程九重霄,音符‌乐谱空中描。‌五十千米扶绿柳,‌筑梦青山揽虹桥”。</p> <p class="ql-block">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进程里,在新能源公司领导下项目部充分发挥着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以真抓实干、务期必成的信念,构建起监理、总包单位紧密联动的安全管理网络。施工现场中常抓不懈保安全:施工中岩层坚硬、工期紧、任务重、作业多且分散。安全管控难度极大,这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项目部严格遵照公司安全管理模式,一方面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施工单位协作队伍的力量,每个施工单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一个施工作业面安全及文明施工。与此同时施工中开展以“智慧化”支撑施工现场管理。</p> <p class="ql-block">  通过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模式,增设智慧工地监控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施工现场情况,有效解决了因施工作业多导致人盯人的模式。并定组织监理及施工单位开展安全联合检查,将发现问题及整改形成闭环管理。此外严把入场审核,审查安全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对参建单位管理人员、特种作业证件、机械、入场工器具报审情况等,确保所有参建单位人、证相符。强化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坚持每天所有施工点位开展作业务必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切实保证施工安全可靠。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章作业。</p> <p class="ql-block">  对施工质量,项目部以匠心铸品质,用细节筑根基。在质量管控的战场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控质量:在风电项目施工的每一个晨昏交替的日子里。以匠人之心筑牢施工质量防线。从道路施工清表、夯实;风机基坑验槽、到基础浇筑的第一方混凝土……项目质量管理便手持检测仪器寸步不离,实时监测确保每个基坑深度达标、每台浇筑符合设计标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隐蔽工程验收时,严格遵循验收规范,提前抵达。会同监理及施工单位组成验收小组。不仅现场签认更是对检验报告资料是否完整、齐全认真检查。不仅包括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后续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所需的勘察、设计、施工、调试、生产工作质量。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充分发挥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奋斗精神,通过一系列的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不断强化项目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多措并举,咬定安全不放松,严把工程质量关。使朱碌科项目建设质量始终处于有序可控之中。</p> <p class="ql-block">  冬至已过,寒意渐浓。项目部联合生产准备人员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在此期间完成了箱变、塔筒及塔架之间电缆铺设、风机电缆耐压试验、光纤敷设、熔纤等并网前工作有序开展。随着道路、风机、升压站及集电线路工程相继具备并网条件。并取得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关于项目并网意见书。2024年12月25日,朱碌科项目完成了首批并网发电。</p> <p class="ql-block">  在踏进新年的门槛,见证的是朱碌科项目一年多努力拼搏的成果。虽然首批并网任务完成了,但工程建设的脚步依旧走得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在岁末年初的时间里,实现现场施工环环相扣、稳步推进,将施工与生产驶入“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项目部终于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保障了风机、集电线路、升压站的各个任务节点顺利实现,也按时完成了所有设备调试。2025年5月20日,实现朱碌科200兆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这一刻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项目团队协作和共同努力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项目的投产,背后凝聚着新能源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团队建设的无数心血,他们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当钢<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在</span>辽西之巅拔地而起,他们的身影早已融入这呼啸的风里。朱碌科项目部也凭借精湛技术与无畏勇气,矗立起新能源的巍峨丰碑。见证了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成果。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帆风顺做到底,没有哪个项目是可以水到渠成干到底。建设期间项目部团队克服山地崎岖修路难、荒野风机吊装难、协调路改运输难、集电线路施工难等重重阻碍。通过细化任务节点、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等措施。抢抓风机浇筑与吊装窗口期,解难题、破堵点、保安全、控质量,保证了项目建设全容量投产。</p> <p class="ql-block">  项目建设期间,朱碌科项目部被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授予“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一等项目”、辽宁公司授予奋进“十四五”党员先锋队荣誉称号、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予“广联达BIM+智慧工地应用标杆项目”和“广联达BIM+智慧工地观摩基地”。新型绿色能源在这片青山区崛起,为这片土地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描绘出一幅山区腾飞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美好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战士在“峥嵘岁月,不忘初心”。站在新的起点,劈波斩浪续写最美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