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万物皆可爱,数学亦然。在教学的天地间,数学可以是生动有趣的,亦可以是充满魅力的。</p> <p class="ql-block"> 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拓宽他们的数学文化视野,我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了“课前3分钟——数学文化主题分享”活动。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感受数学家们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自七年级以来,课前3分钟分享活动已持续开展一年半。分享的主题丰富多彩,包括“课前3分钟推荐一本书”、“学霸的精彩分享”、“五四青年节”、“感恩母亲”、“回望这年”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语言表达、信息整合与展示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p> 一、活动准备 <p class="ql-block"> 1. 提前一周向学生布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家,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广泛收集资料,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主要数学成就、学术贡献以及趣闻轶事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每位学生需将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整理、提炼,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长60cm、宽30cm的长方形卡纸上。内容包括数学家的画像(可手绘或打印粘贴)、姓名、关键数学成就简介、经典故事等,力求画面美观、排版合理、重点突出。</p> 二、分享过程 <p class="ql-block"> 1. 每节课前,由课代表提前一周随机抽取当日进行分享的学生,并提醒其做好准备。为避免分享内容重复,学生抽取后需及时沟通,确定各自分享的数学家。</p><p class="ql-block"> 2. 分享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上台,手持制作的卡纸,面向全班同学讲述所选数学家的故事。</p> 三、展示与留存 <p class="ql-block"> 分享结束后,将学生制作的卡纸张贴在教室专门设置的数学文化专栏中。这一举措方便同学们日常浏览学习,营造出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p> 四、活动收获 <p class="ql-block"> (一)提升数学文化</p><p class="ql-block"> 通过持续开展数学文化分享活动,学生们接触到古今中外众多杰出数学家及其成就,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与背后的文化底蕴,感受到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探索欲望,培养数学思维与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 (二)提升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 1.语言表达能力:在准备和分享过程中,学生需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用清晰、流畅、富有逻辑的语言进行表达,长期锻炼有效提升其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2. 自信心培养: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克服紧张心理,逐渐积累自信,增强在公共场合展示自我的勇气与能力。</p><p class="ql-block">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学生在选择数学家时需相互沟通协调,避免重复,这一过程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p><p class="ql-block"> (三)精神滋养</p><p class="ql-block"> 数学家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执着热爱,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在分享与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p> 五、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 1. 部分学生在资料收集时,内容不够深入,存在简单摘抄、缺乏个人理解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2.分享形式单一,多以口头讲述为主,互动环节较少。</p> 六、改进方法 <p class="ql-block"> 鼓励学生创新形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展示数学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总有一个春天,为你而来。让我们带着希望出发,用勤奋和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