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21日凌晨,搭乘阿联酋航空EK303随上海春秋旅行社一行共24人,开启摩西葡17日欧非世界遗产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一个神秘的国度一一摩洛哥。</p><p class="ql-block"> 抵达卡萨布兰卡后,老城区的历史脉络徐徐展开。漫步于哈布斯区,迷宫般的街道藏着传统市集,空气中飘散着咖啡与皮革的香气,法国殖民时期的拱廊与雕花阳台诉说着旧时光的优雅。卡萨布兰卡主教座堂则以纯白塔尖与棕榈树相映成趣,花园内的玫瑰与大理石雕塑宛如童话场景,展现殖民时代的宗教艺术交融。 </p> <p class="ql-block"> 卡萨布兰卡因电影《卡萨布兰卡》而闻名,成为浪漫的象征。这座摩洛哥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其迷人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卡萨布兰卡圣人区坐落于城东南方约一公里之地,这个区域宛如一幅理想的法国版摩洛哥阿拉伯人生活画卷。区内不仅坐落着宏伟的清真寺,还矗立着精致的教堂,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在此和谐共存,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又被称为“鸽子广场”,是这座城市的行政中心,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机构都围绕其建造。在这个繁忙的城市中,鸽子广场是一个能让旅行者静下心来沉思冥想的地方。 轻轨在广场前穿梭,成百上千的鸽子在低空盘旋,为这片广场增添了一丝生机。广场周围的市政建筑,有着优雅的拱廊和洁白的墙壁,在喷泉和棕榈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严宏伟。</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这座由已故国王哈桑二世亲自倡导并修建的宏伟建筑,不仅是北非地区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更以其独特的宗教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其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海与信仰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作为卡萨布兰卡的地标,哈桑二世大清真寺以其磅礴气势与精妙设计震撼人心。三分之一的建筑延伸至大西洋之上,65米高的宣礼塔直指天际,内部可容纳10万人礼拜。大理石地面、雕花穹顶与可开合的屋顶,将现代技术与伊斯兰美学融合到极致。黄昏时,海浪轻拍寺基,落日为白色石墙镀上金边,堪称建筑与自然的共舞</p> <p class="ql-block">寺内宽敞的空间可同时容纳十万信徒共同祈祷,让人在领略宗教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哈桑二世清真寺,被誉为“海上清真寺”,因其三分之一的面积都巧妙地建在海面上而得名。这座宏伟的建筑由主体大殿和宽敞的露天广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占地9公顷。其洁白无瑕的大理石墙壁上,精美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而殿内外的回廊,玉柱挺拔,更显得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对全球的穆斯林信徒敞开胸怀,同时也向游客免费开放其庄严的殿堂。然而,非穆斯林游客仅限于贵宾身份或获得特别许可后,方可踏入主体大殿内,共同领略这份神圣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The Corniche,作为卡萨布兰卡最著名的海边林荫大道,是一个让人沉醉的消遣胜地。这里不仅对于游客,同时亦是当地居民倍爱的场所,无论是悠闲漫步,还是享受休闲时光,都是绝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Rick's Cafe的独特氛围,这家咖啡馆以电影《卡萨布兰卡》为灵感,精心打造了复古而浪漫的装饰风格。咖啡馆内,电影的经典场景在电视上循环播放,为每位顾客营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在这里,你可以尽享法式的优雅与浪漫,感受那份独特的小资情调。</p> <p class="ql-block"> 库图比亚清真寺始建于11世纪(1157年),是北非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其垂直麦加朝圣方向的17道柱廊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以及建造时掺入近万袋香料的黏合泥浆工艺,使建筑具有独特的芳香特征。69米高的宣礼塔采用红色黏土砖结构</p><p class="ql-block">,与马拉喀什"红色之城"的称号呼应,塔身装饰有北非独特的"穆克纳斯"蜂巢雕纹。该建筑为纪念摩洛哥击败西班牙的胜利而建</p> <p class="ql-block"> 马拉咯什老城以赭红色城墙为标志,保存了北非最完好的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 漫步摩洛哥马拉喀什,仿佛踏入时光画卷。红砂岩城墙在阳光下泛着暖色光泽,巴迪皇宫的雕花门廊诉说着旧日辉煌。转角遇见马若雷勒花园,蓝瓷砖与绿植构成几何诗篇。巷弄里,手工艺人敲打铜器,织造地毯,千年技艺在指尖流转。暮色降临时,远处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宣礼声随风飘来,这座城用色彩与温度,将漫游者的脚步轻轻挽留。</p> <p class="ql-block">巴迪皇宫是摩洛哥古老的皇宫,宫内的房间数量多达三百个,后来的国王在修建新皇宫时从这里拆走了不少建材,使这座皇宫变成了断壁残垣。如今相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修缮,能参观的部分只有一些空房间。</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瓦尔扎扎特省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阿伊特本哈杜村始建于公元8世纪,由柏柏尔人建造,曾是古时撒哈拉通往马拉喀什的重要交通枢纽。该村落以6座卡斯巴斯建筑群为核心,采用赤土泥砖构建出完整的防御性城堡群落,其兼具军事功能的瞭望塔、箭楼等建筑展现了柏柏尔人的传统营造智慧,被誉为"摩洛哥最美村落"。该地因成为《权力的游戏》《星战前传》等影视作品取景地而广受国际关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阿伊特本哈杜村。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伊特本哈杜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于公元8世纪,由6座被称为"卡斯巴斯"的建筑群组成踏入这座11世纪的柏柏尔古村落,时光瞬间倒流。攀爬由黏土、稻草与砾石夯筑的梯形堡垒,指尖抚过千年风蚀的墙垣,巷弄曲折如迷宫,陶罐与手工地毯在土墙窗棂间点缀出鲜活色彩。登上最高处瞭望塔,烈日将棕榈树绿洲与干涸河床染成金红,恍惚间似有驼队商旅的铃铛声从撒哈拉方向飘来。</p> <p class="ql-block"> 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是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重要门户,有“沙漠之门”和“摩洛哥好莱坞”之称。</p> <p class="ql-block">阿特拉斯影城</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竞技场:这里是《角斗士》的拍摄地,站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古罗马竞技场的恢弘。</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街景:了解摩洛哥本地的街景布置,见识不一样的异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埃及金字塔:虽然是仿制品,但在这里你能找到《木乃伊》电影中的那种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离开瓦尔扎扎特,一路向西。托德拉峡谷如摩洛哥诗人穆罕默德·谢努西笔下“时间的裂缝”,深邃岩壁在阳光下折射出青铜光泽。漫步其间,风声呼啸如远古低语,令人敬畏自然的鬼斧神工。抵达梅尔祖卡西撒哈拉沙漠,夕阳将金色沙丘染成火焰,恍若三毛所言“撒哈拉是上帝创造的奇迹”。骑上骆驼深入沙海,夜空繁星如撒落的珍珠,摩洛哥的风与沙,让人沉醉于天地辽阔,这是一场灵魂与荒野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以前。</p> <p class="ql-block">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及相关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涵盖她对自然、生命与爱情的独特诠释: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p> <p class="ql-block">三毛在她的作品中多次提到“梦中的橄榄树”,这象征着她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她曾在 《橄榄树》 的歌词中写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这句话表达了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的伊芙兰,是阿特拉斯山间一颗遗落的珍珠。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在这里静立,白墙红顶的别墅藏着欧洲的优雅,棕榈树影摇曳,又添非洲风情。小镇中心,一尊非洲雄石像昂首屹立,粗犷线条中透着原始力量,仿佛守护这片文化的交汇之地。溪流潺潺穿过街巷,山风裹挟花香,阳光在石墙上流淌,将新旧时光编织成画。</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刻于岩石上的狮子雕像是伊芙兰小镇的地标性景点,传说由一名意大利士兵在法国殖民时期雕刻,以纪念已灭绝的北非狮。</p> <p class="ql-block">非斯城建于公元9世纪,那里有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学。在公元十三世纪至14世纪时,非斯代替马拉柯什成为了马里尼德王国的首都,从而到达了它的鼎盛时期。聚居区中的城市建筑和主要遗迹都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其中包括伊斯兰学校、集市、宫殿、民居、清真寺、喷泉等等。尽管国家的政治首都于1912年迁到了拉巴特,但是非斯仍然是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踏入菲斯古城,仿佛跌入一部活着的历史长卷。蜿蜒的麦地那巷道如迷宫般交错,斑驳的泥砖墙与攀爬的藤蔓诉说着千年沧桑。皮革染坊区弥漫着蒸汽与染料的气息,工人们赤脚踩踏着色彩斑斓的皮料,叮咚作响的铜器作坊与香料市场的喧哗交织成奇妙的交响。卡拉维因大学静谧肃穆,穹顶下的经文与廊柱间的光影,沉淀着阿拉伯学术的厚重底蕴。转角处,身着长袍的老者与驮货的毛驴擦身而过,石榴汁摊前孩童的笑声清脆如铃。暮色降临时,清真寺宣礼声穿透巷弄,染坊屋顶的晾皮架在夕阳下泛着锈红,这座世界遗产的每一寸肌理,都在呼吸着摩洛哥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布日卢蓝门(Bab Bou Jeloud)</p><p class="ql-block">建筑美学:城门外侧镶嵌蓝色马赛克瓷砖,内侧为绿色,象征伊斯兰文化,黄铜雕花与几何图案充满异域风情。被誉为“穿越中世纪的时光门”</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经学院(Bou Inania Medersa)。14世纪神学院建筑,保留原始教学空间与礼拜凹壁(指示麦加方向),阁楼曾为欧洲留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卡拉维因大学(Kairaouine Mosque)</p><p class="ql-block">始建于859年,既是世界最古老大学之一,也是北非最重要的清真寺。其建筑群以庭院、雕花拱廊和图书馆闻名,虽非穆斯林不可入内,但外部宏伟的砖石结构与历史厚重感仍令人驻足。</p> <p class="ql-block">铜器广场(Place Seffarine)。</p><p class="ql-block">手工艺聚集区,匠人沿用古老技法打造铜器,敲击声与光影交织,重现中世纪作坊场景</p> <p class="ql-block">皮革染坊(Fes Tanneries)</p><p class="ql-block">菲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数百个五颜六色的染缸排列成几何图案,在阳光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传统工艺沿用鸽子粪和石灰水鞣制皮革,游客可登上观景台俯瞰全景(需备薄荷叶缓解异味)</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城是摩洛哥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成为罗马帝国在北非的行政和贸易中心,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凯旋门、剧场、马赛克地面等遗迹展现了古罗马建筑与艺术成就,18世纪因地震严重损毁</p> <p class="ql-block">这座曾辉煌一时的罗马古城与摩洛哥其他充满伊斯兰风情的古城不同,沃鲁比利斯展现的是古罗马建筑的宏伟与精致。在公元300年左右,强大的罗马帝国征服了北非地区,沃鲁比利斯便成为罗马人在北非扩张、改造的重要城市之一,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罗马风格建筑遗址。</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小镇舍夫沙万,这是一个将蓝色发运用到极致的世界。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蓝色,像童话中的世界一般。不少人对摩洛哥的第一印象,正是来自舍夫沙万的蓝色小巷。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脉,被一道依山而建的城墙包围着。在15世纪末的时候,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从西班牙渡海来到这里定居。起初建的时候是一座堡垒,逐渐才形成了一座城,于是有了舍夫沙万。这样浪漫的小城内,我们可以随意步入一条小巷,满眼是白色和蓝色,带着清爽的海洋风,让你觉得这里不像是一个北非小镇,倒像一个地中海小岛。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这么评价舍夫沙万:“摩洛哥小镇舍夫沙万弯曲的街道,都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蓝色”。</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是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以蓝白建筑闻名的山城,与希腊圣托里尼、印度焦特布尔并称“世界三大蓝城”。这座小镇以其深浅不一的蓝色建筑、地中海风情和慢节奏生活闻名,吸引全球游客前来体验童话般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位于摩洛哥北部里夫山区,海拔564米,人口不足4万。小镇建于1471年,最初作为抵抗葡萄牙入侵的堡垒,后因蓝色建筑风格成为旅游胜地。其蓝色起源说法多样,包括防蚊、象征天堂或伊斯兰文化中的幸福寓意</p> <p class="ql-block">蓝白景观:房屋外墙、门窗、台阶均涂绘成天蓝、湖蓝、钴蓝等色调,形成层次分明的“蓝色海洋”。建筑融合地中海风格与阿拉伯特色,老城依山而建,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从世界遗产得土安皇城启程,摩尔式建筑在晨光中巍然屹立,雕花门廊与庭院花园交织着千年故事。</p><p class="ql-block"> 随后驱车沿海岸线向丹吉尔前行,斯帕特尔角的灯塔傲立两洋交界处,地中海的碧蓝与大西洋的深灰在浪涛中分明。咸涩风裹挟着不同海域的温度,礁石上浪涌如雪,天地仿佛在此划界,而灯塔静默守望千年海流的激荡。海边礁石中有一天然“非洲洞”,岩壁镂空处竟勾勒出非洲大陆的轮廓,仿佛大地在此藏下一枚微型版图</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核心区:老城麦地那(Medina)被5公里城墙环绕,保留7座城门、36座清真寺及17世纪哈里发宫殿(伊比利亚穆斯林建筑典范)。街道呈十字形连接清真寺、商队驿站和手工艺区,狭窄巷弄中民居的过道与凉棚构成独特生活景观。</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的土安古城(Tétouan)位于该国西北部,是得土安省首府,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古城以其保存完好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交融历史(阿拉伯与欧洲)以及依山而建的白色房屋群闻名,被称为"白城"</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Tangier)是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及丹吉尔省省会,全国最大旅游中心,人口约31万。 该城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距亚欧大陆仅11至15公里,战略地位重要,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通枢纽,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面对辽阔浩茫的大西洋,塔身高耸,隔很远能清晰可见,夜间塔顶灯光透亮,来往船只都要据此调整航向,游客总是以灯塔为背景摄影留念。丹吉尔终年气候宜人,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大力神洞(赫拉克勒斯洞穴),因其洞囗形状极似非洲版图出名。</p><p class="ql-block">自然奇观与历史融合:洞口因海浪冲刷形成酷似非洲大陆的轮廓(含马达加斯加岛),是地理奇观与摄影圣地。洞内左侧为天然形成的奇观,右侧为人工凿挖部分,展现了4000年的历史积淀。</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和大西洋分界标志,这个标志位于直布罗陀海峡边,左边是大西洋,右边是地中海。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对面的西班牙</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城沿海滨山坡而建,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白色住宅、绿色山野和蔚蓝海水交相辉映,是一座风光明媚的海滨山城。丹吉尔有不少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 5月28日,结束了摩洛哥全境7天游览,今天乘渡轮从摩洛哥丹吉尔国际游轮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塔里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