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9日自驾从巴林左旗来到巴林右旗,当日参观“巴林石展览馆”观赏著名的“巴林石”,然后游览大庙“荟福寺”。</p> <p class="ql-block"> 巴林石展览馆AAA景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巴林石文化产业园内),是展示巴林石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集巴林石开采历史、雕刻工艺、精品鉴赏、文化交流于一体,是巴林石文化的核心展示平台。</p><p class="ql-block"> 集中展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等巴林石品种,突出其“中国四大印石”之一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展示雕刻艺术,陈列大师级雕刻作品,包括印章、摆件、工艺品等,展现精湛的技艺。并通过图文、实物介绍巴林石的开采史、文化价值及历代收藏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购物区可购买正品巴林石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巴林石因产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而得名,形成于距今1.37亿年的晚侏罗纪燕山运动时期,为火山热液作用成矿。巴林石属含水铝硅酸盐类,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其次为叶腊石、明矾石、辰砂、绿帘石等,化学成分以富含三氧化二铝为特征。巴林石储量丰富,品种繁多,按其质地、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可分为五大种类,上百个品种,其中以巴林鸡血石和巴林福黄石最为名贵。</p><p class="ql-block"> 巴林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1997年7月香港回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赠送大型巴林石雕《骏马奔腾向未来》作为香港回归贺礼。1999年9月9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赠送了巨型巴林石雕刻作品《腾飞》和一枚巴林石巨玺。2000年,巴林石被列为中国候选国石行列。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 APEC 会议上,由主办国﹣﹣中国赠给与会各国及地区首脑的二十一枚印章,被专家命名为"涌动的太平洋"。2006年7月,巴林石被北京08年奥组委确定为奥运特许经营产品。200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国土资源部授予赤峰市为"中国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巴林石商标于2007年8月,由国家工商总商标局批准为驰名商标,巴林石产品2007年11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商标。</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鸡血石“血王”,仅展出照片,实物被深藏保管。</p> <p class="ql-block"> 荟福寺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习称东大庙。荟福寺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巴林右翼旗第四代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和其福晋固伦荣党公主初建,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赐金字牌匾"荟福寺"。荟福寺主佛像为"三世如来",主要经卷为"甘珠尔"、"丹珠尔"经。荟福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喇嘛寺庙。历史上荟福寺藏传佛事活动盛极二百多年,在华北,东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清末民初,前来赶庙会的北京、天津、沈阳、张家口、多伦、锡盟等地商贸、游客多达数万人相聚大板,成为上个世纪之初集佛教、文体、娱乐活动的中心和商贸经济集散地、1913年1月18日荟福寺后大殿突然失火,殿内供奉的各种佛像经卷、典籍和御赐金匾均被焚毁。1916年在原址重建楼阁式殿宇49间,西侧建配殿三间供奉"战神"像。2002年巴林右旗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全面整修,2013年荟福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