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号子声》

兆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词曲 刘兆华 编曲 李筑 演唱 陈歌 </h3>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号子忽而哼开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水悠悠映日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夫奋力摇橹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号子一声天地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水拍岸声声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歌回响在云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鱼跃水面闪金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号子声里故事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畔渔火点点亮,</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航船歌悠悠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雨无阻船前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嘉陵江上号子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p class="ql-block"><b>作曲背景</b></p><p class="ql-block"> 当完成《长江边我童年的记忆》这首歌曲创作之后,需要在网上去收集一些纤夫们劳作的图片,制作美篇时,再与文字附上一起,帮助在阅读时,更好的去了解其作品里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收集到一张张生活在川江流域纤夫们的老相片,立即对它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浏览许多关于写纤夫方面的文章,看后顿感:内心酸楚、悲催叹息,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是那么如此的艰辛,生活是那么的非常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文章和老照片,给我们展示的画面,他们路程是奇岖坎坷、惊涛骇浪和悬崖险滩的道路。他们的人生,是肩上杠起沉重的压力,是真正的为生活在负重前行。他们喊出的号子声是精神的力量,象征着不能改变命运向天的怒吼。这些,仿佛在告诉我们,他们的人生有多么的艰难与曲折。</p> <p class="ql-block">  资料文献里介绍有:《长江纤夫的历史》、《长江纤夫的生存状况及收入探究》、《中国江河各地纤夫概况》,以及《重庆纤夫与火锅的起源》等几篇文章都有详细的概述。让我们对纤夫们总的印象有了清楚的认识和较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讲述他们生活与自然抗争的人生历史。而是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精神力量和留下来的思想意志可贵的品质价值,超出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对一群职业人的认识,而且,从侧面更深的是看见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顽强精神的展现。值得今天的我们永远去赞颂与敬佩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想到自己家乡出名的重庆火锅,就源自于江边船夫们最低层生活的写照。他们常把廉价易得的牛内脏,如:毛肚、黄喉等边角料,以及其他的食材,再用辣椒、花椒和调料熬制好的锅里刷着吃,不仅经济价廉,又能驱寒祛湿,还能和大家围坐在一起,改善江边乏味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三千多年,一群生活在世界江河航运最险恶川江地段的船工,他们是一部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是无数代纤夫们用鲜血和生命代价书写的伤痕岁月,是反映社会最底层船工们艰辛苦难的生存历史。 </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风雨,浸润出长江航运的川江文化的产生。历经干年的风云,铸就了一个民族性格秉性的形成。这就是“纤夫精神”,他们体现在:“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目标一致、迎难而上,奋力向前,不屈不挠”的含义标志,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仅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的影响,更有着它的精神力量的象征意义。在川江流域所竖立的座座纤夫群雕,与日月同辉,同星辰闪烁。</p> <p class="ql-block">  我岀生在长江边,生活在嘉陵江旁。看见一代代先辈们的过往川江历史,有感写下了这首《江畔号子声》歌曲,来纪念消失在我们这代人身边的纤夫船工们,让他们号子声音,永远响彻在滚滚东去的长江两岸。</p><p class="ql-block"><b> 兆华于2025年6月18日写于重庆</b></p> <p class="ql-block"><b>词曲作者简历 </b></p><p class="ql-block"> 刘兆华,男,汉族。1962年出身于重庆。从83年至98年,曾在乐队担任贝斯手,有15年的音乐经历,未受过专业学习和名师指导,自由音乐创作人。</p><p class="ql-block"> 从2017年夏天,开始学习创作歌曲,至今,已完成了70多首原创歌曲。主要作品有<b>《我记忆中的黄家码头》</b>、<b>《我在回忆我的童年》</b>、<b>《梦回石狮》</b>等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的回忆歌曲。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居家隔离期间创作了<b>《民族的希望》</b>、<b>《爱的力量》</b>、<b>《等待》</b>三首反映中国军人和医务工作人员所表现岀来的爱国主义歌曲。2021年,以旅游题材首次创作了<b>《美丽的海陵岛》</b>歌曲。5月份发生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专为我军英雄团长祁发宝事迹创作的<b>《额刺昆仑高原的戍边英雄》</b>歌曲。为纪念鸦片战争发生181周年,特意创作了<b>《民族之光》</b>爱国主义歌曲。为“吉”姓宗族谱曲<b>《物唤问道吉姓人》</b>歌曲。为当今涌现岀来的先进人物事迹特意创作的<b>《爱的赞歌》</b>歌曲。对自己生活居住的这座城市创作的<b>《我爱重庆的黄桷树》</b>歌曲。对人生哲理方面创作了<b>《我在长江边》</b>歌曲。在情感方面创作了<b>《摆脱》</b>、<b>《同学情》</b>、<b>《你离开我多年以后》</b>和<b>《嘉陵江的情怀》</b>等歌曲。因父亲突然的离世特意创作了<b>《心中的脊梁》</b>、<b>《生命中的永恒</b>》等缅怀歌曲。同年10月,专为加拿大朋友创作了一首<b>《他乡情思》</b>的思乡类歌曲。年底与音乐朋友合作,写了一首<b>《我在路上》</b>的励志歌曲,2022年2月创作了ー首<b>《我还在思念你—海陵岛》</b>的怀念歌曲。2022年4月与音乐好友合作创作以春天为背景<b>《春天向我们走来》</b>歌曲。以留守家庭为背景创作了<b>《留守》</b>等歌曲。5月又分别写了<b>《我家的米兰树》</b>、<b>《岁月》</b>、<b>《多年的情谊》</b>和等三首歌曲。7月去武陵山木根铺避暑,创作写了<b>《走向武陵山》</b>赞美歌曲。随后相继完成了<b>《沁园村我最难忘的地方》</b>、 <b>《2022年重庆夏天的记忆》</b>等三首歌曲。11月份疫情又开始期间分别创作写了<b>《2022年重庆初冬的日记》</b>和<b>《我们在疫情中的心愿》</b>等歌曲。2023年1月去云南西双版和弥勒避冬生活,分别创作了<b>《回忆》</b>和<b>《往事》</b>二首歌曲,4月为居住海外的原音乐同事创作了一首<b>《我的故乡—重庆》</b>歌曲。7月完成了<b>《岁月中的时光》</b>的创作。9月写了<b>《思念》</b>纯音乐作品。10月专为外孙女诞生特别创作<b>《生命》</b>歌曲。11月为原音乐同事创作一首校歌<b>《升格、我们的希望》</b>和专为远征军创作<b>《国殇墓前》</b>歌曲。2024年元月为我的两位音乐同事离世,创作了<b>《你永远的离去》</b>歌曲。2月创作了<b>《冬季—我们在海陵岛》</b>。3月完成了<b>《再见了—海陵岛》</b>歌曲创作。4月分别创作了<b>《飘落下的黄桷树叶》</b>、<b>《春天的画卷》</b>和<b>《感谢你,感恩你》</b>歌曲。5月创作了<b>《我童年岀生的地方》</b>、<b>《春天到来的小鸟》</b>和<b>《书包和挎包的故事》</b>。6月为外孙女写了<b>《今天我一周岁了》</b>纪念歌曲。7月完成<b>《我在怀念那座城市—温州》</b>的创作。10月分别完成<b>《秋天你已到来》</b>、<b>《夏天在木根乡》</b>两首歌曲和一首<b>《晨曦初露》</b>纯音乐创作。11月完成<b>《冬天已到来》</b>的一首纯音乐作品的创作。2025年2月完成一首<b>《别了~防城港》</b>纯音乐作品的创作。4月分别创作了西征军<b>《永远的丰碑》</b>的缅怀纪念歌曲。<b>《心连着你,心连着我》</b>合唱歌曲和纪念首届“重庆声音”联谊活动写的《老朋友》和<b>《嘉陵江~我岁月中的回</b>忆》三首歌曲。6月分别创作了<b>《长江边我童年的记忆》</b>和<b>《江畔号子声》</b>歌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