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与缅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 大海情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十年前,当抗日的硝烟散尽,那些曾经震耳欲聋的炮火,那些曾经染红山河的血色,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呐喊,都化成了中华民族的永久记忆。每当回忆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会让我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每当回忆这段历史,指尖触及的不仅是冰冷的年月、数字,更是一种灼热的、不屈的、奋发的、激昂的、流动的精神血脉——它从未凝固,始终在我们的民族基因中奔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十年前的胜利,不是一场寻常的凯旋。那是用三千五百万具骸骨堆砌而成的惨烈祭坛,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卢沟桥的石狮记得,南京城墙的砖石记得,太行山的丛林记得,滹沱河的风云也记得。“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四万万同胞发出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壮烈,张自忠将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狼牙山五壮士宁跳悬崖也不投降的壮举……。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诠释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这场胜利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王朝更迭或边疆战事,它是整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的绝地反击,是文明火种面对暴风骤雨时的顽强守护,是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英勇。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桃花源"的幻梦,中国人不得不在血泊中重新认识自己——原来我们的温柔敦厚里藏着如此惊人的韧性,原来我们的纯朴善良在绝境中能爆发出这般惊人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十载春秋,足够让人老去,却不足以风化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在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三千块墓碑整齐地面向北方——那是故乡的方向;在黑龙江东宁要塞遗址,劳工骸骨保持着挣扎的姿势;在藁城梅花惨案纪念馆,碱水坑和三十六囗坟依然在血泪控诉。…… 这些物证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无声地在唤醒民族的痛感与力量。"遗忘是第二次屠杀",而我们中国人用八十年的时间证明:记忆可以是一种绵长的抵抗,纪念可以是一种庄严的生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召集起一切可以抗战的力量,组建了抗日联合战线,发动起史无前列的人民战争,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面对侵略者,母亲送儿去当兵,妻子送郎上战场。无数英雄儿女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抗日的战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驱筑起了新的长城,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数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不管他们是否留下名姓。我的祖父当时看到烽烟四起山河破碎,他投笔从戎,跟着共产党保家卫国,抗击日寇的侵略。他先是在机关工作,后主动请缨,奔赴抗日第一线,担任新乐县大队指导员。他们白天帮助群众生产,晚上炸碉堡炮楼,挖沟阻挡敌人车辆等。他们住在离家很远的堡垒户家中,多次战斗多次胜利。由于叛徒告密,我的祖父落入魔掌,面对日寇给出的优厚条件,不投降,不叛党,不屈服,宁死也要守住民族气节。气急败坏的敌人砍下了他的头颅,但是他的身驱仍然屹立,为抗日献出了自己年仅二十五岁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们走进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的时候,深知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耀眼的霓虹容易让人遗忘夜空本来的颜色,但我们要知道是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了星光闪烁。当抗战老兵的身影逐渐凋零,当历史的章节不断増厚,时间不断推移,我们更需要重温那段血雨腥风可歌可泣的历史。不要用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让历史的根系深入当下生活之中。在和平时期,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依然充满挑战。纪念与缅怀,是要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成为我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在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勇于担当,见义勇为,守护和平,担当正义,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就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一次对胜利的纪念,每一次对牺牲的缅怀,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传扬,对和平和正义的一种追求。那些消逝在战火中的生命,终将以文化和精神的形式获得永生。每一座抗战纪念馆,每一块烈士墓碑,每一段抗战历史,都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提醒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和平需要捍卫,家园需要守护。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从中吸取力量,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和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团结的力量和奋进的勇气,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对先烈最深的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我们的国家正走向富强,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国强军的梦正在实现,科技进步正在走向世界前列。我们再也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任人欺侮,任人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敌人胆敢来犯,大国重器在手,“东风快递″必达,定让他有来无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回望抗战,深知抗战精神就是面对强敌不屈的民族气节,纪念抗战胜利,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缅怀先烈,不仅是对情感的寄托,更是对民族脊梁的致敬。烈士们的血不会白流,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们的浩气长存,精神永在,永远激励着我们。放眼山河,他们已经化成了今日的美好和国家的强盛,犹如盛开的鲜花和天空的彩霞,年复一年,灼灼其华,永放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