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Kili 山径上的三种人

Crystal

<p class="ql-block">两度登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 ,简称Kili。第一次,离峰顶500米直高,因为严重高反,昏过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时测血氧,只有50%,</span>被营救下山。两个月后再去,成功登顶。<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4as3d9" target="_blank">乞力马扎罗之梦(My Kilimanjaro dream)</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进宫,山径上的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一进山,泾渭分明的三种人就分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登山客</b>,身着价格不菲的装备,背个日行包,他们的一双登山靴就是挑夫们的两个月的工钱。他们在领队的带领下“坡里坡里(慢慢地)”地行进着,他们,绝大多数是白人。</p><p class="ql-block"><b>挑夫、伙夫</b>,头上顶着,身上背着,几十公斤,穿着极破烂的衣服鞋子,在陡峭的崖上键步如飞。他们赶在登山客之前去扎营,烧水,备餐。登山客离营后,他们撤营,打包,重物上身,又飞速赶往下一个营地。</p><p class="ql-block"><b>领队</b>,介于二者之间,装备较挑夫优良,但比起登山客还是差远了,背个很旧的防水大背包,一路招呼着登山客。领队也是这整个队伍的管理者。</p><p class="ql-block">挑夫及领队,全是坦桑尼亚本地人。挑夫一天只拿几美元工资,干一天,领一天工钱,谁都不知道下个星期还有没有这份工,完全取决于领队是否看得上你,(领队有着无比的权力)。但在这个极度贫穷的国家,做个挑夫,仍是个令很多人向往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每个队伍还配备数名副领队,这些副领队,也是领队挑选的。做领队,竞争之激烈,不可想像;不光要讲英语,还要掌握人文、历史、心理、地理、地质知识;最关键的一点,要能够应付紧急医疗状况。</p><p class="ql-block">几乎每个人都有高山反应,每年都有因急性肺、脑水肿而命丧Kili的登山客。</p> 登山客 <p class="ql-block">入山口,登山客们都在服务设施齐全的休息区,进午餐,与猴子们玩耍,从群体上来讲,他们是极少数的人。</p><p class="ql-block">于此同时,大部份的人,是挑夫。他们在领队、副领队的带领下,排着长队,过磅,登记所有带进山的物品。</p><p class="ql-block">缘于所有带进山的物品,都得有个交代。食物被消耗,垃圾必须带出山。每到下一个营地,所有物品重新登记,过磅。</p><p class="ql-block">坦桑尼亚政府,为保持山体清洁,不遗余力。</p> 山径上的挑夫 <p class="ql-block">我们团队的副领队之一</p> <p class="ql-block">到营地了,登山客们,热水洗过手脸,在mass tent餐帐里享用热茶。水,是挑夫们从几百米的山谷里,25kg一桶,头顶上来的</p> 挑夫们邀请登山客歌舞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明目张胆的等级待遇。</p><p class="ql-block">每个营地都有两套厕所。登山客用的,虽然仍是蹲着,排入下面的大坑,但是砖瓦甚至瓷砖盖的。而规定给挑夫们用的,多是斜陡的坡上,一个破烂的草棚,内里嘛,没看过。其实我很想亲眼看看,但是,那是男厕。</p><p class="ql-block">用餐,领队和副领队,可以在同登山客在一个餐帐里,吃登山客剩下的饭菜。</p><p class="ql-block">再吃剩的,可以端出去给挑夫用。但是大部份挑夫吃自带干粮。那种食物,完全不是我们能想象的。</p><p class="ql-block">我问,为什么不能大家吃同样伙食?领队说,要都像登山客这样的伙食,开销太大了。</p><p class="ql-block">同样活一辈子,多么不同的一生。珍惜我们现在拥所有吧!</p><p class="ql-block">下图左边第二位,就是我们总领队。第一次登Kili,因为严重的高山反应而功亏一篑。是领队救了我一条小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