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杰的美篇

智杰

<p class="ql-block">《高考·场内场外不一样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作者:曾英杰</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7日、8日,注定是不平静的两天。空气仿佛被千万家庭的期盼与焦灼浸透,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约而至,它像一个庄严的仪式,承载着无数青年学子十年寒窗的汗水与梦想,为他们的十八岁青春画下第一个关键的分号,也叩响了通往“我的大学”这扇人生重要门户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比考场内更令人动容,或者说更令人五味杂陈的风景,往往在考场之外。校门口,汇聚成一片无声的海洋,是无数家长的身影。他们的目光,像无数条无形的线,紧紧系在那扇紧闭的校门之后。空气凝滞,时间仿佛被拉长、粘稠。那一道道交织着期盼、焦虑、祈祷的眼神,是如此沉重,仿佛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在等待一个未知的回响。这哪里仅仅是一场知识的检验?分明是全天下父母,在用自己最朴素也最炽热的方式,为儿女的命运奋力搏一个“好彩头”。</p> <p class="ql-block">于是,一场无声的“应援仪式”在烈日或微雨中上演。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抹抹鲜艳的“旗开得胜”——旗袍。妈妈们的旗袍,样式各异,或素雅或华美,是考场外一道熟悉的风景线,而真正令人心头一震、目光停留的,是那些同样身着旗袍的身影——他们中不仅有妈妈,更有许多父亲,甚至一些男老师。无论高大或敦实,当他们选择披上这承载着美好寓意的锦缎,那份神情里,没有丝毫的犹豫或退缩,只有一种为学子们“豁出去”的全情投入的坚定,和一份期盼好运降临的虔诚。这画面,初看令人意外,细品却直抵人心。这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服饰选择,它是中国式父母、师长深沉爱意的极致外化,是爱的表达打破常规框架的一种勇敢尝试,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最直观也最令人感动的注脚!据说,这股由部分男老师率先尝试的风潮,初衷是希望能为学生们带来加倍的“好彩头”在紧张之余,也可获得宽慰与松弛。 平日里或许连正装都少穿的爸爸们、老师们,此刻甘愿成为这特殊风景线的一部分。这份心意,纯粹而炽热,足以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这场关于“着装”的无声竞赛愈演愈烈,甚至无形中成为衡量父母付出程度的某种标尺时,我们的内心是否也被悄然裹挟、甚至扭曲?高考固然重要,但它绝不应该是人生的全部定义。当父母的紧张、焦虑以及对“彩头”的过度依赖,无形中传递给孩子时,那份沉甸甸的爱,是否也会化作无形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高考年复一年,它留给我们的,绝不应仅仅是考场内的分数和考场外的着装秀。它更是一次次叩击我们内心的警钟: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耕耘,而非高考当日的孤注一掷;真正的“鲤鱼跃龙门”,需要的不是父母临阵的“特定着装”,而是日复一日的陪伴、引导和言传身教。在这样决定性的时刻,父母若能拂去喧嚣,持守一份从容与信任,用平静的目光和温暖的拥抱告诉孩子:“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份源自内心的安稳力量,或许才是对孩子最深沉、最有力的鼓励。 </p> <p class="ql-block">考场内外,风景各异。场内是学子们笔尖沙沙的奋战,场外是父母师友们无声的守望与祈愿。而那份穿透喧嚣的平常心,才是连接这两片风景最坚实、最温暖的桥梁。高考终会落幕,但人生长河奔流不息。愿每个家庭都能在激流中找到那份珍贵的从容,因为陪伴孩子穿越人生的风浪,在分数之外更广阔的世界里成长,远比一次考试的成败更为深远。</p><p class="ql-block"> 2025-6-7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