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2日下午,江门市东仓里古玩城“老赵寻宝”的创办人赵昔勤从一位市民手上收购到一副对联书法,并在我眼前亮了亮相。我太熟悉了,不假思索告诉“老赵”: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恩师黄兆纪先生用鸡毫写的草书“春归花不睡;风静月常明。”</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1986年夏季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我如常来到岭梅社前巷1号201,敲开门之后,如常微鞠躬说:“黄老师好、师母好!”</p><p class="ql-block"> 这天很特别,书台上摆放着一件刚完成的书法作品,我好奇地盯着。恩师说,这是写给朋友的一副对联,原文为“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我将“落”字改为“睡”字……说着,笑得眯起了眼晴,神情活像跳皮的小孩。</p> <p class="ql-block">(上图:作者和师母的亲弟吕耀光于2025年6月5日星期四下午重访“岭梅201”时合照。下图:已易主的201号单元)</p> <p class="ql-block"> 1985年夏季,新会特级美术教师梁坚先生手写一纸介绍信,让我前往“岭梅”找“纪叔”学习书法。从这一年夏季起至1992年,我每周日下午到恩师家里学习书法,主要学习楷书、草书,间或学习隶书和讲解篆法,还学习用毛笔写仿宋、老宋,用排刷写老宋。恩师从“岭梅201”迁至“东观外13座301”,住所变了,学习计划不变。这期间,恩师曾多次住院,住院期间,学习计划顺延。</p> <p class="ql-block"> 在岭梅201,先学习柳体楷书。所用版本是柳溥庆编的《柳体玄秘塔标准习字帖》(丰子愷题签)。该帖分点法、挑法、横法、竖法、撇法、捺法、厥法、钩法等8种主要笔画,每种笔画又细分成8种具体形态。比如点法就分成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如此等等。</p> <p class="ql-block"> 当年,每个星期日讲授一种笔画,回去,用一个星期时间练习这种笔画,下一个星期日交作业,新学一种笔画,如此类推,直至学完64种笔画形态,就开始讲授柳体楷书结体。</p> <p class="ql-block"> 1987年起开始学习草书,原则上每周学二句,老师将草诀写在一页宣纸上,逐字逐句讲解之后,我将纸片带回作范本练习。一周后,携作业请老师批阅点评,再教授新内容。大约用了两年时间,草诀学习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一周一页纸,学完草诀,累积了52页手稿。这叠草诀课徒稿我一直收藏着。</p> <p class="ql-block"> “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这是草诀的结句,相信也是恩师对我的期望。30多年过去了,我于草书仍未了然于胸,更未能得心应手,辜负了恩师一片苦心!</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期间,我多次应当地文化站领导邀请,在暑假期间开展书法公益授课。教材自编油印发给学员。讲解示范楷书笔画之余,还编写浅近的书法知识供学员参考。其时,恩师为了鼓励我,亲自为我的自编教材《楷书概览》《楷书浅谈》《学书小札》题封面标签。工作学习之余,我又自学新闻学专业和传统文化,恩师不厌其烦,为我题写《报纸编辑和评论》《国外新闻事业》《金石剪存》《大丹直指》等资料标签。</p> <p class="ql-block"> 当年恩师的即兴挥写,而今都成了不可复求的墨宝和无尽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这些散落于民间的书迹,除了有艺术价值,更加重要的是有时光价值和人格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江门印刷厂印制的《描红部》《习字部》,其范字均出自恩师之手,应该有多个版本。现在我只能找到一种《描红部》,一种《习字部》及其配套范字。其他版本散落民间,至今还未找到。</p> <p class="ql-block">(上图:由先生书写,江门印刷厂出品,在校学生使用的一款描红部。下图:为先生同一时期书写的《习字部》范本,俗称“字格”,其中一款是梁宗岱老先生2006年找到并保存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据原江门市印刷厂彩凸车间主任、工艺美术师梁宗岱老先生回忆,这款描红部和习字部是黄兆纪先生书写,由他设计绘制封面和制石版。</p> <p class="ql-block"> 梁老先生不开口讲话,向我要了纸和笔,写下“1968”字样,又动笔画封面图画。他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这款《描红部》和《习字部》是五十七年前他经手设计和制版的。</p> <p class="ql-block"> 1930年出生的梁宗岱老先生今年已95岁高龄,但眼不花,手不颤,握笔双钩写字既稳当又有节奏,仿佛仍是盛年,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 1998年6月,《黄兆纪书法作品集》由时任江门市政协主席李熊光先生领衔主编,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签,社会各方支持编辑印行。</p><p class="ql-block"> 这本作品集是先生生前亲自挑选审定作品内容,能代表先生艺术审美取向和技法表现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 翻开作品集清点一下,这本厚重的作品集共收录书法作品14件,其中隶书3件,楷书3件,章草3件,小草2件,篆书1件,行草1件,行书1件。</p> <p class="ql-block"> 江门市委老领导黄施民先生于《黄兆纪书法作品集.序》中说:“兆纪老师毕生醉心书艺,不慕虚荣,一身正气,人品高尚,使我深为敬佩。今已耄耋之年犹作书不倦。培育幼苗,江门后一辈书法工作者,不少出其门下,其对江门的影响可谓大矣。”</p> <p class="ql-block"> 2016年3月,陈波、周仲康、蔡庆成等门人筹划的《黄兆纪书画集》印行,由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陈永正先生题签。收集了部分门人、亲友收藏的部分书画作品,刊登的作品比《黄兆纪书法作品集》多,书画作品共105件。其中,书法84件,国画21件。</p> <p class="ql-block"> 1998年编印的《黄兆纪书法作品集》和2016年编印的《黄兆纪书画集》对照着读,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先生的书画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 东仓里古玩城是一个专业市场,规模较大,品类繁多。散落民间的一些书迹可以通过这个市场得以重见于大众眼前。</p> <p class="ql-block"> 期待“老赵寻宝”发现更多散落民间的书迹,为书法艺术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赵一翰,2025年6月8日于圭峰山下之宜斋。6月20日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