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5日,我们一行八人上午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于下午抵达太原机场,这次山西七日游,事先预定好了一辆中巴车,全程为我们服务;司机林师傅在机场停车场接上我们八人,直接去到山西行的第一个景点,太原古县城。</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北街外环,占地面积约0.81平方千米,城门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32米,城墙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星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太原古县城整体风格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自古有着“凤凰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是一个投资300亿,耗时10年才建成的景点,城墙和护城河环绕,内部有街道和商店,提供山西特色美食,游客可以登上城墙欣赏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西城门,从西门进去,穿过长长的门洞进入城区。由于时间的原因,仅在里面简单的转了转。</p> <p class="ql-block">在游览了太原古县城后,我们一行来到了第二个景点,蒙山。</p> <p class="ql-block">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称为西山大佛,比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低。2025年5月1日,太原蒙山景区恢复开园。</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蒙山大佛、开化寺、铁佛殿、连理塔、观音堂、塔林、蒙山晓月、浮雕、御驾桥、天然氧吧、观音、金蟾池、金水桥等。</p> <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比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低。</p> <p class="ql-block">双塔公园以再现古晋阳八景之“双塔凌霄”为切入点,围绕永祚寺、革命烈士纪念区、综合性公园三大功能区,以“读历史、强信念、受教育、赏美景”为主题,打造可学、可望、可行、可游的双塔盛景。园内永祚寺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太原的地标建筑,寺中双塔巍然高耸,是魅力龙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双塔公园建成于2022年,面积差不多是太原迎泽公园1.5倍大。其中公园里面的凌霄双塔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双塔只是民间俗称,正式名称是永祚寺双塔。这两个塔都是八角十三层的砖塔。</p> <p class="ql-block">市民来到这里可以体验一下古代人的娱乐。</p> <p class="ql-block">日落下的双塔美景(由无人机航拍)</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上述三个景点,我们入住山西饭店,饭店由晋盛楼、晋悦楼、晋贤楼、晋福楼、晋缘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2011年,山西饭店按照明清时期的建筑规制和风格,重新装修改造,总营业面积扩展至五万平方米。2012年,饭店进行升级改造,于2013年11月21日开始试营业。</p> <p class="ql-block">山西饭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1919年冬,在省明清贡院的旧址上,修建了一座面积约一万一千平方米的大礼堂。1914年,阎锡山筹资改建为“自省堂”,康有为题写了匾额。自省堂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着公众聚会、国货展览、贵宾招待的功能。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人民大礼堂”。19世纪60-70年代,先后更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三招待所、文瀛饭店。1987年,定名为“山西饭店”。</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山西饭店,灯光璀璨,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简直像是重庆洪崖洞的太原分洞,美得让人陶醉。这里绝对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地点,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拍都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总之,山西饭店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打卡地点。无论是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还是特色美食,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八人前住雁门关景区游览,乘坐摆渡车,下车点是一块巨大的名人浮雕墙,此为名人壁。这座宏伟的雁门关名人墙,上面有曾造访过此处的历代名人的生平和画像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共发生过大小战争2000多次,其中,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有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白登之围、马邑之谋、昭君出塞、孝文南迁、炀帝北巡、宋帝(宗)虏北、慈禧南逃、雁门关伏击战等。历代帝王周穆王、赵襄子、赵武灵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宋钦宗、明武宗、慈禧、光绪帝及历史名人卫青、李广、王昭君、蔡文姬、李靖、薛仁贵、李白、郭子仪、李克用、杨家将、徐达、毛泽东等,都在雁门关留下了行经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p> <p class="ql-block">杨家将雕塑群:对面路旁,前后两队气势磅礴的马队雕像,分别是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马背上的戎装塑像。</p> <p class="ql-block">过了杨家将雕塑群和一座小桥,前方就是明月楼,这是古代雁门关城廓北口的第一道门户。</p> <p class="ql-block">明月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雁门关城廓北口的第一道门户。作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直接控制着关隘的入口通道。</p> <p class="ql-block">明代建筑,由砖券洞台基和单层单檐歇山顶楼身组成,台基3孔门洞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楼身为砖木结构,面阔5间,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穿过明月楼,城门内为一古村落,名为雁门寨。</p> <p class="ql-block">清为明月村,民国初年改为雁门关村,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点。村民生活方式兼容南北特征,风俗习惯杂揉胡汉印记。雁门寨为全国现存不可多得的“边关村落”范本。</p><p class="ql-block">现在也称为雁门关民俗村。这里有很多客栈和饭馆供游人选择。</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泉水北出塞口,流入桑干河,旱不涸涝不溢,千百年来一直滋润着戍边战士。</p> <p class="ql-block">边贸街:明清商队云集的复古老街。</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边贸街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地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和通商口岸——雁门关。这里曾是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处,见证了古代玉石之路和茶马古道的繁荣,也是晋商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边贸街里有一架云梯,高高的云梯记载着古代攻城拔寨的艰辛和古人的智慧。云梯:是古代用于攻城作战攀越城墙的工具。有的云梯还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亦称“云梯车”。一般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滑轮升降设备。相传云梯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能工巧匠公输般(鲁班)。</p> <p class="ql-block">走出边贸街的另一个出口,踏上一段上坡石板路,前方就是雁门关的瓮城了。</p> <p class="ql-block">瓮城:俗称小北门,为明代建筑。上悬石匾“雁门关”,两侧为砖雕对联:“三边卫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为傅山所书。足以见得雁门关显赫的历史地位。前方矗立着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雁门关段”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多少金戈铁马在此浴血奋战过,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此曾踌躇满志地通过,如今空余发亮的石板路,仿佛还在诉说着世事的苍山。</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最早建立于唐代初期,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不断完善和修葺,最终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整体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后经历多次修缮与扩建,现存关城主体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关景区内,是纪念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兼具历史价值与建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瓮城很小,里面平台处为一处庙宇,为关帝庙,忠义对于边疆战士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关老爷在此位居要冲也是理所当然。</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位于地利门西侧,坐西向东,大殿三间,正中塑关公坐像,侧塑关平、周仓站像。门前摆放着关公的大刀。</p> <p class="ql-block">大殿对面为三间戏楼。古代很注重文化生活,基本每个村子都有戏楼,这里也为了丰富官兵的生活而设。</p> <p class="ql-block">地利门:由瓮城进入关城,则需要经过地利门,城垛很厚,对城关的防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代建筑,高11.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峯利”,为武则天所书。地利门与天险门相对应,城门上建有宁边楼,最新则在2010年修缮过。</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与地利门相对的天险门为关城主城门,明代建筑,门高12.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天险“二字,为武则天所题。</p> <p class="ql-block">城门上建有雁楼,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600多年间的清晰车辙印仍然向人们诉说着多彩而辉煌的过往。2010年修缮如初。</p> <p class="ql-block">校场和点将台:校场位于地利门西侧,为古代守关将士操练习射之所。点将台乃古时王者点将出征之处,战时点将是王者择将出征时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p> <p class="ql-block">古炮台:城墙上展示着多种兵器,这里应该是古代军事防御的桥头堡。</p> <p class="ql-block">有火统,三弓床弩、投石车等大型攻防设施。</p> <p class="ql-block">从宁边楼顺着长城往东走,高耸的雁塔矗立在前方,这一段是雁门关长城必走的路线。</p><p class="ql-block">雁塔:始建隋代,毁于清末,2010年复建。塔高21米,为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雁门关的制高点,对于观察敌情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不论往前看,还是往后看,都是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一座雁门关,半部中国史。拥有悠久历史的雁门关,依然保持着雄伟的身姿,向我们讲述着那峥嵘岁月,感叹世事沧桑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座有历史、有知识,有风景的景点,不愧为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