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课堂笔记是实时记述,每当我提起笔写美篇时,我总会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动!任课老师段文堂总是提前1个小时到课堂,开始课前点评,课间还点评,一个都不掉对学生们的作业细致讲解,提醒注意的地方和改进方案。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的绘画水平普遍得到提升。在这个氛围里学习不进步也很难,不提高都做不到啊!在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气氛中我生怕忘记,尽量在课上专心致志,把老师讲的重点要点大部分的记录出来,分享给我的同学们,这里绝无夸大其词,遗漏和不到之处还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7日(正月三十),今天是开学第一课,同学们带来了好多寒假新作品,相互交流,挂满了班级的三面墙,班里增加了许多新的学员,班级学习气氛非常浓郁。</p> <p class="ql-block"> 段文堂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寒假期间没有休息,而是不断的画画,收获颇丰,抓住了新春的尾巴,在班开了一场别样的新春班展,有人物、有山水、也有花鸟等,这个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的前期,写意性的山水画,搞一些大幅尺寸的山水画比较有气势;中期深入泼墨泼彩画,尽可能练就出有大画的能耐,涉及到大写意性;小写意性及局部工笔画,刻画出色彩关系的大跳跃,本学期我们以创作为主结合临创,前期画一些写意性的山水画;后期再把传统、写意和现代结合起来为目标,拉大明暗关系,能否实现有待大家的努力和共同研究,本着这个目标,老师有信心带着大家来实现本学期目标!</p> <p class="ql-block"> 传统山水画已烂熟于心了,大写意画笔尖调出偏峰,出线可粗可细,有淡有浓,一笔勾勒就出来,可以是山也可以是石,省略了部分皴擦,理解传统的东西,画出写意的方法,画时注意到明暗,和年久的苍穹,后面的暗部用墨略深,衬托出前面的亮部,画时细考虑中国画的特证和妙处,如飞鸟、鱼、云、水、雾、雪…,留白的意义,笔断意连。</p><p class="ql-block"> 石块的写意方法:浓淡自然过渡为水、云、雾,多个石块的组合相互融合在画面里,之间留个空白,横向可以是坡、云、雾;纵向可以是植被、有前与后的虚接;海边的小石块。</p><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的树有大有小也可用点表达,点叶时的扁峰不断改变方向,避免大小规律和浓淡疏密,使之点出生动和生命。时刻注意树的外冠,求变则有灵动,之后用淡墨宣染一下。</p><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的房子可以抽象些概括,反映出写意性,尽可能藏一点,既能省略时间又能反映出自然,有感觉就行了,有前后高矮,学会用树挡部分房子,远处淡淡的树。</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示范是大写意的绘画方法。远景是:山头上的淡树先画,下面淡淡的山,傍边也有淡淡的山,以淡墨虚接,打破线条虚和淡的关系,画大画忌用小毛笔。</p> <p class="ql-block"> 板述示范:大胆下笔,心中有数,前后自知,浓淡掌握,明暗变化,大黑衬出大白,干湿行笔自如。</p> <p class="ql-block"> 设色:淡赭石染亮面,淡花青墨染暗面,不是绝对的而是融合的,用好淡墨和水,随染随调色,加强认知随心而变,最暗的地方可以用墨点再作提练。</p> <p class="ql-block"> 段老师:今天我们不是在画画,而是在讲一种意念以及绘画的热身运动。下节课我们围起来一起来画。</p> <p class="ql-block"> 3月6日开学第二课,老师和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墙上又挂满了同学们的作品,等待和期待老师的讲评。每次上课前都能欣赏到同学们的作品,每次都是班展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汪顺良同学的小品及水墨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董柏南同学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朱建坤同学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周嘉俊同学的花鸟画。</p> <p class="ql-block"> 周嘉俊同学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汪顺良同学的练习作品。</p> <p class="ql-block"> 吴蓓同学的练习作品。</p> <p class="ql-block"> 王先飞同学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段老师针对画中人物的方法作了板述讲解。</p> <p class="ql-block"> 今天老师板述绘画,挂在黑板上画,让同学们清晰看着老师的每一笔,视觉传达效果良好。回顾上一课的绘画形式和笔墨方法。</p> <p class="ql-block"> 今天开始一幅四尺整张画:兼工带写。(70㎝x140㎝)生宣从定位开始:从远到近,远山的山脉→与中景的山项→以云雾虚接→中景的山根与树的连接自然→近景的山石水溪流与树的前后关系都要处理好。整幅的大块面清楚后开始随画随皴随染。</p> <p class="ql-block"> 许中瀚同学提供的图片更加清晰,对此段老师说道:你找的高清图非常好的,对临非常好。水墨罕畅淋沥,感谢你对同学们的帮助,以便共同学习。</p> <p class="ql-block"> 起手:右下角直接用笔画山石,向左延伸以擅笔线为主,先勾勒再皴擦,出来的就是水墨结构了,时刻注意之间的各种关系(前后明暗),快速出效果的话要以局部块面来处理,小细节、遮挡和衬托很重要,溪水流动有致有势,隐约流动和分流,留白是画水的基本方法,用大笔淡墨画云水和渲染,近景的气势和分布逐渐显现出来了,水的可观性和流向的自然性,还有周边的阻挡明暗前后等关系,对于亮面和侧面水的来龙去脉注意刻画出来就更加生动了。凡事开头难被这幅画所印证。画水的时候时刻记住石头的明暗面。近景的山是上虚下实。</p> <p class="ql-block"> 中景山顶从左开始,中景的山是上实下虚,左明右暗,皴擦暗面衬托出明面,山顶和山顶上的植被都是浓墨,它即将与远山的雾相接,形成虚实明显对比。右手边的山根处将与近景的植被形成明显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 远景从右手开始,往左边延伸,从实到虚进行,采用长披麻皴,避免平行线的出现,老师鼓励同学们参展,多用四尺整张来画,参与社会团体、接轨展出的机会较多,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展,敢于付出。</p> <p class="ql-block"> 3月13日今天继续上一课的绘画,中景部分的主题是画各种树,先占位布局,树根的位置先定好,树丛左高右低,左边山石的地方是网状的树枝在前排,右边岸上的树斜挎过河流,近景要实,勾线要灵动和参擦体现生动,接近自然和真实,树杆毛瑟、姿态弯曲,长在石缝里,每一笔触都有顿挫感,树枝繁而有序,笔断意连、留白尽可能的有关联,枝是树的骨架,注意树冠的形状,不要几何类同。</p> <p class="ql-block"> 树的骨架好了,然后要加树叶,体现出各种杂树叶,以夹叶树的不同体现出繁茂盛世,春天气息,藤蔓相连,树后面的树和山是淡墨虚接。</p> <p class="ql-block"> 最左边的树是处于暗面,所以用墨要深一点,树要矮一点,向右顾盼,出枝女字形,倾斜度跨过了河流,出枝有规律,但不能死板,笔峰不断扭转方向,变化多则生动自然,参擦高低前后自然,细节动人,外围的树冠缺口拉大一点更显生动。</p><p class="ql-block"> 右边的树也是很主要的树的部分,在勾勒的时候留出飞白,参天杨树长的很高,与左边明显不同,整体的趋势是往上生长,树枝如书法、有疏密,主枝杆的浓度和飞白及速度要有机结合,产生节奏美、自然美、生动美。</p> <p class="ql-block"> 下半节课开始局部渲染,构图的时候要预留空白,把边缘先空起来,可以淡墨也可以染色来虚接,用淡淡的墨挤出树的大形来,通过淡墨的虚接,明暗关系已经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3月20日今天是春分节气,班级学习气氛热情高涨。段老师在课前进行点评、指导、提出改进方案。继续上一课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 先把远景勾勒完成,明确山体轮廓的主线,提按顿挫转是当然的笔法,明暗干淡虚实变化基本分别开,皴擦很重要。有的线可以忽略,但有的线作用很大,即虚又连还有空接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最远山用淡墨调大笔到笔肚,笔尖稍浓墨直接勾出,留出亮部并淡墨宣染山体,前后立体感力马显现。</p> <p class="ql-block"> 进一步刻画中景左中主山体。</p> <p class="ql-block"> 课间还点评了周嘉俊同学的大幅作品。他退休前是一位小学教师,一直勤奋耕耘在教与学的田野上,实足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 周嘉俊同学家住南夏墅还有几亩地要种,今年已是85岁,每次上课都有作品待老师点评,每次路途近2个小时,真不知道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那股劲真让人值得敬佩啊!</p> <p class="ql-block"> 中远景的墨迹未干,回到前景再作细心刻画,留白是个很重要的画法,也是心中预置的地方,加以控制水份和淡淡的处理,恰到好处的控制出不同而精彩的树冠外形,使其即有形又塑型,还照顾好山体根部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 3月27日段老师:绘画需要时间来磨练,继续上一课内容。接着用淡墨分染,用侧峰使暗面更暗,整体立体感明显,中景上实下虚,虚实转变自然,虚中有实,碎笔虚接,树繁枝茂前后不零乱,皴擦使树丰富,近景小石块也要有层次,使山石巍峨。</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段文堂老师的《云山秋韵》三尺50㎝x100㎝作品,主体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奔腾的瀑布以及葱郁的树木。山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瀑布自高处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声如雷鸣。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和深远感。让人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下半节课开始复色染树:三绿 藤黄 赭石 花青 墨有色感地调出来染,有时偏黄、有时偏绿,有时黄绿兼用,画面整体是浅降色彩。</p> <p class="ql-block"> 4月3日清明前一天,染色前先喷水置画面变平整便于远山虚连,继续上一课染远山,花青(酞青蓝+墨)赭石,远山上用暖色(少许赭石)下用冷色(淡花青墨)虚接云(或水),以浅降为主,冷暖色互换使用,先染暗面留下亮面,再用浅浅的色染亮面,使明暗自然过渡形成前后立体关系,云雾处理时用墨(色)淡且要慢,不能有明显的笔迹(痕)用色更柔更淡。</p><p class="ql-block"> 山体的染色时都要留出高光部分,大画远看气势磅礴,高光部分</p><p class="ql-block">中景山体承上启下,上与云雾连,下与树林接,山体还巍峨,是画眼更是重点的核心部分。与树连接处注意分寸,留出树的外冠,树与山是前与后的关系,也是虚与实的体现。似有蕾丝裙的感觉,有露有藏。</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带来的课堂练习,都得到老师的点评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 以小见大去理解画中的各种关系。</p> <p class="ql-block"> 近景山石连树又连水(溪),水既柔也刚,山石墨色较重。</p><p class="ql-block"> 树的二次染,各自用认知有感觉的去一点一点的、淡淡的、渐变色干湿过渡的时间等待把握精准……都很重要。春天的树丰富多彩,通过今天的课堂讲解已完成70%,下节课还要加皴擦、树枝、苔点等。</p>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干后的效果,显得色彩偏淡。需要局部加深加重,增强厚度体积感和层次丰富感,有意识突出树和枝的前后关系。山体刻画、皴擦暗面、加小树及苔点、加墨或色等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灵韵、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趁湿染色自然浑厚,局部细节提醒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前景溪流弯延、树石丰满;中景山林巍峨、云水灵动;概括暖色使远景气势磅礴,整体恢弘大气、雄伟震撼、聚焦于天地壮阔、山河雄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赋予山河以动态涨力、无限风光在险峰,无限自然在眼前。有身临其境之感受亦有观而愉悦之心境。啊……美哉!酷哉!</p><p class="ql-block"> 远看气势近看细节,怎么看都精彩!比蓝本更加生动壮观。</p> <p class="ql-block"> 每次上课都能看到同学们的作品,特别有成就感和亲切感。加上老师的点评就更有提高了。</p> <p class="ql-block"> 4月17日作了作品总结,鼓励同学们以此作品展开创意,进行二次创作,可以增减原作,变成自己的原创作品。一定会有别样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段老师的课堂示范作品完成了,70㎝x140㎝四尺整张《西看夕阳东看月 坐观流水卧观山》这是一幅精美的浅降山水画,运用传统中国山水画技法,体现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作品气势磅礴,画面清晰细腻,山峰高耸,云雾缭绕,树木茂密,小溪蜿蜒,雄伟与自然的生机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老师特制了移动画板,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方式,竖着画的视觉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带来的作品挂墙争取老师课前课间的点评,每次逐一点评,使同学们从中得到改进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 朱建坤临创的横幅山水画,笔法细腻,山河秀美,色彩清晰典雅,让人观后感觉仙境一般的清醒。</p> <p class="ql-block"> 吴蓓同学是本学期插班的新生,凭借努力刻苦就跟着老师课堂进度拿出第一次的作业,四尺整张竖幅山水画,这是何等的零突破啊!</p> <p class="ql-block"> 周嘉俊同学的梅花作品引起了同学们欣赏和解读理解。</p> <p class="ql-block"> 金桔同学山水画的学习时期最短了,上课时积极认真听讲,回家练习感悟,四尺作品已经完成的相当好了,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课后段老师为金桔同学细致讲评:色彩非常好;布局也很好;整体感觉色彩都挺好,要打破叶脉的感觉,注意出枝的穿叉,藤黄里面用点赭石,浅降效果会非常好,鼓励大胆尝试创作,成果一定很大!</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相互交流探讨。</p> <p class="ql-block"> 蓝本:春夏秋冬四条屏,今天我们选择第二幅的夏景图来临创,可以画在四尺纸上,也可以适当放宽和伸展,亭子比较完整,有少许遮挡。</p><p class="ql-block"> 先读再画,进行四尺新作品的开始构图,近景大胆下笔,松树的左展右伸尽显姿势,松枝迎风招展,热情好客,仿佛在欢迎着游客的到来,有亭台息脚、放眼观瀑及远眺,心境顿时感觉忽然开朗,飞燕在山间歌唱。</p> <p class="ql-block"> 段老师边画边讲:起手近景山石和松树,松针一组一组的画,显出厚重、层次和外冠的美,需要谨慎细致耐心的去画,连每一个树杆都要有变化,使树有坐卧在山石上的姿态,稳稳妥妥的在迎接游客的到来,通过罩染近景的山石更显稳重,右边宣染淡墨上与云水虚接,下与地面山石无痕连接,进一步把墨稿做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亭子点景,接下构图中景的画法。</p> <p class="ql-block"> 中景有瀑布,先画两边,瀑布部分先预留。</p> <p class="ql-block"> 继续画中景,画边画边纠正,随画面需要而为之,从左上往下画起,处理好明暗关系,没有固定方式,用点、用线、用墨、用块皴擦都可以有机并用,顿时山石的质感和纹理组织显现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右边比较概括,由上而下用墨较深用笔侧峰也较多,还用拖笔擅手留下的痕迹富有厚度苍穹,与左边既有对比又有呼应,(树)破平拉开落差产生浓淡 疏密及高底,树冠用散峰点出。(山)最浓处也不能有死线墨,避免堵死和几何类同,为整理画面留有余地。肌理体现出无限美感。处理时每一笔都有目的性,</p><p class="ql-block"> 中间的水流两旁的山,气势巍峨俊俏陡壁同时要为染色留出虚笔位置。水是挤出来的,山石和石块是水流中的静物,水是奔腾不息的,画好石引好水。视如银河坠地白练悬空,听如雷鸣贯耳天籁回响。感受生命顽强,水雾涤荡除尘世烦忧。</p> <p class="ql-block"> 画远山时用墨较淡,用笔压纸轻松自然,上接云雾下接水雾,都是虚虚的,注重渐变。水拨墨无痕的连接形成的雾气可以接水也可以接云。</p><p class="ql-block"> 今天先画的近景和中景,我们下一课再继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5月8日梁逢源主任到班,简述名家名画,提昌同学们去看画展学绘画,非常有必要也非常会有收获,看听读背变成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是:中国画、传统山水画、是纯艺术,没有转机因、没有杂质…</p><p class="ql-block"> 今天动员同学们去扬州,观看名家名画。顾晓宁班长做了统计前往的名单。</p> <p class="ql-block"> 段文堂老师:今天继续上一节课,上中下的互盼穿插连接的有虚有实,有多余的空为留有雾气做预案,起稿时注意连贯性,整理化细刻画,石块肌理边画边形成,时画、时压、时提、时擦、时点、时皴,避免画死线;控笔、控墨、控水、控力、控速,使结构更自然;石块的方向大小形状由笔墨来树立和表达;水要表现出尽可能有冲击力,水中的小石其实是有方向感和大小角度的,使水的流向更生动更灵动,飞瀑中的石块也有流动感。</p><p class="ql-block"> 墨结构后染淡墨:先染深色的暗部,再往亮部走,明暗对比明显后有立体感和前后感,分清墨色和水色,理解水在雾前还是雾后,云雾缭绕之处是淡而不空,白是没画胜画的精彩和亮丽。</p><p class="ql-block">远景用淡中墨构轮廓,也是边勾、边皴、边点、边染,过程的完成便是远景的完成。</p> <p class="ql-block"> 远景的全貌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未园写生课,感谢王先飞同学的精美视频分享。</p> <p class="ql-block"> 写生课已有专属美篇分享,在此连接小视频分享一下写生场景。</p> <p class="ql-block"> 5月22日小满后一天扬州写生,我在家艾灸理疗,没有参加。</p> <p class="ql-block"> 常州未园和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写生的几个特写留影,非常感谢王先飞同学分享的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 吴蓓同学的部分写生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师生们在扬州写生</p> <p class="ql-block"> 5月29日继续上一课四尺山水画,用色时要慎重,对亮 纯 艳的颜色尽量少用,先染亭子以赭石为主;再染松树以较淡的花青墨,染松叶加点藤黄,呈汁绿色,周围或间隙部分更淡,叶根、树杆、树枝部较深些;染山石时先染暗面用冷色调,用水来渐变;再染亮面用暧色调。</p><p class="ql-block"> 用笔不要平涂、均布,要与点染结合并用,</p> <p class="ql-block"> 近景染一遍的效果出来了。在等干时进入中景的染色,山石与云或水的虚接部分先喷水,达到柔和自然完美状态,云雾缭绕,气势磅礴,用笔用色勤调勤用,山体暗部与明部用色调来加强,罩 分 点染方式穿插进行。</p> <p class="ql-block"> 中景染一遍的效果出来了。等干时进行远景染色,远景都是虚接,远山与云雾相连,必须先喷水用淡花青墨罩染一遍,局部点染,云雾连接柔和自然用水比较充分,不停观察颜色的变化程度,注意协调冷暖色变化,适当留白,首尾相接。</p> <p class="ql-block"> 整体基本完成,完全干后视需要,凭感觉,看颜色再做进一步的二次或三次染,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针对中景的水口部分加强一下,呈现出不均匀不同宽,加水中的石头,水线或长或短,加苔点或树枝来遮挡,使水口有势、有力、有生机、打破山的层次和大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6月5日节气是芒种,段老师的一幅《夏日泉声》69㎝×138㎝四尺整张作品跃然纸上,效果非凡,顾班长带着同学们的要求辛苦去了复印店,遗憾没有搞定。同学们非常理解,也非常感谢顾晓宁班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的临创作品,幅幅有气势,个个有特点,效果还都不错!</p> <p class="ql-block"> 新的临创作品又开始了,四条屏之一的秋景,25㎝x100㎝这个作品是不大不小,适合现场发挥,可以顺势发展的,但山势非常重要,还有两节课的时间,完成这幅作品已经时间很紧张了,</p><p class="ql-block"> 以碳笔快速定位,从近景开始构图,心里头要有时刻变化的感觉,山石的线有时实有时虚,用笔大一点,用笔扭一下散一些,横拖逆推多种皴擦并用,明确前后画出明暗,有肌理和飞白,与树交替进行,有虚面和实面的自然过渡,树的曲折是有意的安排,四边不留白,为裱画作准备余地。</p> <p class="ql-block"> 画树的时候也要有疏密浓淡侧峰用笔,不是乱的,有种一层一层、一撮一撮的感觉才对,错落有致,始终有变化有浓淡有概括,有层次感和前后感,下边有一株表现秋天的一棵夹叶树,在变化中但不要乱,千万不要画的太规律了,太规矩了,这部分很容易出现几何形,很容易把人引到锥盒图形上面去,画着画着就容易画成一个排排站了。</p> <p class="ql-block"> 夹叶树要一株一株的画,有层次但又不空,在染的时候有浓有淡,层次感就更明确了。树里有多株,画好每一株,株里还分大小、多少、疏密、浓淡及形状不一的各种元素。</p> <p class="ql-block"> 绘画的过程就是调整细节的过程,不断调整好了以后就是绘画完成的过程。随画随整理。树干树枝较浓墨,树叶有浓有淡有层次有外形自然美。</p><p class="ql-block"> 继续上一课,在构图上进入整理,添加,加强对淡中墨部分中求自然生长。</p><p class="ql-block"> 上色环节:颜色不多,反映出秋天的景色出来,夹叶树用色赭石+硃砂,对于大画一定要找不足,有胆气,有层次和气势,局部和细节往往就是亮点,遵循画理画论和尊重自然规律,柔和穿插并用,让树亦有背景大小和远近。</p><p class="ql-block"> 赭石墨带点藤黄染山石部分,只染暗面不染亮面,亦可进行罩染;加点花青、三绿或三青进行分染,使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层次和立体感觉都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远景用色几乎是洗笔水,整体画面是浅降。墨稿已定,上色就简单了。</p> <p class="ql-block"> 远景的高山用墨淡些,与山边的树交替进行,随画随加应势应需而行,考虑尽量严谨,布局层次有致,巍峨挺拨,干笔淡墨边画边皴,双笔齐下一深一浅。最远处的山好似在云端,似有似无,用墨基本是洗笔水。</p><p class="ql-block"> 整体基本完成,下节课整理可达完成。</p> <p class="ql-block"> 6月12日本学期接近尾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是无话可说的,纷纷带着作品争前控后,请段老师点评,每次从8点开始到9点,都交给了他的学生们,尽管这样也不够,量大啊…</p> <p class="ql-block"> 《江旷春潮白 山长晓岫青》毛娟英同学带来的六尺创作作品,段老师作了特别讲解,从构图到全景再到细节,对近中远景作了剖析,以《溪山行旅图》为例,说明了近中远的结构关系,拉开距离显出该有的冲击力。</p><p class="ql-block"> 老师改正时:平时学到的小树或苔点用到作品里最需要的最合适的地方,目的是在于把缺点指出来改了之后变成了精彩之处,今天的讲评胜于平时的授课,提昌以后多作这样的特别讲解。</p> <p class="ql-block"> 这是秋天的景色,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山水画四条屏的其中之一,之前段老师带着我们已经完成了夏景,用的课时较长,难度很大。现在又画了这幅秋景浅降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主题表达出秋天的山水风光,山峰高耸陡峭、云雾缭绕,树木枝叶繁茂,尤其是红色的树叶点缀其中,浓厚的秋意色彩淡雅,笔触细腻,展现了浅降山水画的独特韵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特别指出:暑假将至,希望同学们把剩下的春景和冬景两条屏就当暑期作业自己去完成,春夏秋冬的山水图四条屏都发到班群里了。(本篇里也有)</p> <p class="ql-block"> 6月19日期末一课,段老师早早到校分别点评了同学们带来的作品,整体水平提升了许多,暑期临近,希望同学们健康快乐每一天,动脚走向大自然,动手画出自然美。</p><p class="ql-block"> 小品:有以小见大的意境,尺幅有限、风光无限,按比例来进行的话小也就不小了。画三幅38㎝x38㎝作品,按去年的抽签办法奖励给同学们,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气氛热情祥和、生动有趣,目的在于老有所乐。</p> <p class="ql-block"> 段文堂老师的《巅峰》作品四尺 70㎝x140㎝。这幅画是泼彩山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之美。画面中山峰巍峨,云雾缭绕,营造出神秘而壮丽的氛围。山体线条刚劲,绿色植被点缀其间,为画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以墨色为主,淡彩相辅,色调和谐,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以此技法独特表现山水形象,意境深远的感觉,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顾晓宁班长的临创作品(正面),得到了高度评价,画面用墨很深但层次分明,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力透纸背的效果非常好,只要把主体结构线再明确一下,就可以托裱在反面,效果会更佳。这幅作品做到了可以两面派用场。好神奇啊!</p> <p class="ql-block"> (反面)的效果也不错。临的是白雪石作品,名称为:《千峰竞秀 万壑争流》</p> <p class="ql-block"> 小品一: 以小见大画山水(38㎝x38㎝)房子小鸟作点景。</p> <p class="ql-block"> 小品二: 以树为主画风柳(38㎝x38㎝)点景人物在船上。</p> <p class="ql-block"> 小品三: 画雪景《风雪夜归》(38㎝x38㎝)</p> <p class="ql-block"> 三个幸运儿同时乐开了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师生激情联袂上演了一台好戏,本学期圆满收官。</p> <p class="ql-block"> 顾晓宁班长:感谢徐玉芳同学奉献的优悠笛声,让大家年轻了20岁,有了翩翩起舞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周全荣同学:充满着兄弟姐妹般的温暖,洋溢着春天般的生气盎然。</p> <p class="ql-block"> 汪顺良同学特别勤奋,平时作品优质高产,今天又看到了提前完成的暑期作业,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谢段老师;感谢班长;感谢班委的无私奉献!你们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 班长通知: 本学期课程到今天为止就结束了。感谢段老师一学期的辛勤教学,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绘画知识;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期待下学期再聚首,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续写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