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柯南</p>
<p class="ql-block">撰文/编辑:柯南</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0620</p>
<p class="ql-block">地点:沈阳长安寺</p> <p class="ql-block">昨日(20250619)上午,省老干部摄协23组传来消息,通知我们于今日清晨八点前往沈阳长安寺参与拍摄活动。然而,下午却传来时间变更的通知,可谓“朝令夕改”,令人措手不及。今晨如期前往长安寺,幸得遇见几位同行老师,一同记录下这座千年古刹的庄严与宁静,留下珍贵的影像与文字。</p> <p class="ql-block">沈阳长安寺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6号,紧邻繁华的中街商业区。作为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长安寺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相传,这座寺庙由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命“门神”尉迟敬德督建,取名“长安寺”,寓意“长治久安”。因此,民间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传说,彰显其历史地位之重。</p> <p class="ql-block">长安寺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寺内碑刻记载可知,其曾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首次重修,此后在天顺二年(1458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以及清代多次修缮。历史上,长安寺香火鼎盛,但至清代晚期逐渐衰败,直至香火断绝,庙宇亦渐损没。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由钱行、借贷行等商号捐资重修,长安寺遂成为当时重要的金融交易场所。</p> <p class="ql-block">长安寺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布局规整,气势恢宏。寺内现存《大正藏》两部,以及六通石碑,其中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85年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次年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将其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长安寺以祈求事业顺遂与平安健康最为灵验,这座千年古刹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清净的祈福环境,成为沈阳人心中重要的许愿圣地。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场所,长安寺因“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传说,被信徒视为提升事业运势的灵验之地,尤其适合祈愿职场发展。同时,寺庙香火不断,多数香客在此祈求家庭平安、祛病消灾,其清净氛围与悠久历史为祈福者提供了深厚的心理寄托。</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长安寺,僧人们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或清扫庭院,或诵经礼佛,或为香客指引方向,每一个身影都透露着虔诚与专注。在这片古刹之中,时间仿佛被拉长,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铁树开花,象征吉祥如意、长治久安,更寓意坚韧与生命力。它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逆境中坚持的赞美,传递着“保持信念终见曙光”的积极意义。铁树开花虽难得一见,却也隐喻着个人成长与社会变革中的突破性进步,令人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今年首次在长安寺拍摄到荷花,这一发现令人欣喜不已。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高洁品格、清廉正直、和谐美满与爱情忠贞。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更成为君子品德的典范。在宗教、艺术与民俗中,荷花衍生出丰富的寓意体系,为这座古刹增添了更多文化与精神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长安寺的庭院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在这片花海之中,仿佛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让人沉醉于自然与信仰的交融之中。</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记录了作者清晨拜访沈阳长安寺的部分影像与感悟。夏至之时,僅以此篇,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祝福全国人民和谐安康!水平有限,但愿能通过这些文字与图片,传递出长安寺的庄严与宁静,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雅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