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响应广大同学们的呼声,根据部分同学的自身情况,由武卫国和周玉国同学牵头,成立了一个10位同学的筹备小组,经过精心策划,每个人分工明确,工作落实到位,与内地、乌市及本地同学多方联系,对3天行程中的吃、住、行、参观、游玩进行实地考察踩点,把参加聚会的同学分成5个小组,由小组组长进行联络和管理,终于于6月15日上午开启了80届高中同学毕业45周年聚会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 周迎春</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五十名1980年6月毕业于63团子校的学生,从不同的道路奔向同一个地方——63团中学,这就是我们的母校,是我们离开45年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从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年变成了历尽沧桑鬓角染霜的中年老人,再次相聚在这个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流转。</p><p class="ql-block"> 45年前的一幕幕在我们的脑海里还是那么的清晰,还记得王瑾光老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他讲的数学题深入浅出,刘凤朝、王文学老师的语文知识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李兴祥老师讲的课是那么的风趣,刘凤达老师留着干练的短发,讲这一道道化学题是那么的严谨……</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我们打土块、扛苇把子、烧砖盖教室,盖宿舍的欢笑,忘不了打架、偷西瓜、偷苹果的情景,忘不了上课时男女同学课桌间的分界线,这一切仿佛还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45年后,我们在校园里再次留下欢歌笑语,在足球场上合影留念,用我们的身影摆出80字样。</p><p class="ql-block"> ―――刘素琼</p> 筹备小组10成员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63团广场雕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可克达拉市参观第四师龙头企业――伊力特文化工业园和可克达拉市规划馆</p> <p class="ql-block">入住可克达拉市河滨大酒店,周玉国同学在晚会上致辞。</p> <p class="ql-block">游览特克斯八卦城天坛、离街,漫步特克斯河畔。</p> <p class="ql-block">晚会由肖顺秀和程洪建同学主持</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余载光阴流转,皱纹悄然爬上眼角,鬓角也染了白霜,但当老同学们重聚一堂,记忆里的青春仿佛从未走远。舞台上,熟悉的旋律响起,有人率先踏出舞步,笨拙却充满活力,引得满堂欢笑;有人引吭高歌,虽不复当年清亮嗓音,却饱含岁月沉淀的深情。大家或手拉手合唱,或笑着分享这些年的故事,热烈的气氛里,时光的隔阂被打破,彼此眼中仍是教室里嬉笑打闹的少年模样,每一个音符、每一步旋转,都在诉说着重逢的喜悦与对往昔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周迎春</p> <p class="ql-block">来到恰西草原,同学们一起观赏着天山雪峰,漫步在绿色草甸上,闻山中野花的芳香,在休息区摆出了45字样,最精彩的是经历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集体“旱地拔葱”,非常震撼,令人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张会安同学在最后的午餐上,怀着激动的心情发表感言。</p> 同学们在旗帜上签名 <p class="ql-block"> 毕业45年聚会的大幕已缓缓拉上,舞台上同学们那些熟悉的笑脸、那些紧握的双手、那些开怀的畅饮,仍持续闪现在大家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45年的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把最珍贵的同窗情谊酿成了醇酒,愈久弥香。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忘却身份、成就、得失,彼此相嬉。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倒流,我们又成了那一群心怀梦想的少年。 </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这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缘分,携手未来美好的岁月。待高中毕业五十年、六十年时,再唱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p><p class="ql-block"> 我们约定:“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p><p class="ql-block"> ―――欧阳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