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姑夜语

wanshi

<p class="ql-block">  从西昌出发,一路向南,过德昌,经会理,来到“全国烟叶第一大县”会东。</p> <p class="ql-block">  在会东县城稍作停留后,汽车开始蜿蜒盘旋,高山小梯田的“清甜香”烟叶,郁郁葱葱、落落大方地渐次呈现于眼前。从双堰到松平再到溜姑,烟田的翠绿与村落的白墙黛瓦,在氤氲的云雾间若隐若现,恍如泼墨山水。按下车窗,泥土的芬芳、山野的清新,你追我赶、扑面而至,别有一番久违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烟叶兴、烟区美、烟农富,是这一行人共同的心愿;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上苍对这方土地最深情的馈赠。打量着每一块烟田,抚摸着每一片烟叶,虽面无变化,但内心却早已波澜万丈。眼前的每一株烟、每一片叶,从一粒种开始,破土发芽、拔节生长,吮吸着千般心血,寄托着万家梦想。</p> <p class="ql-block">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些年,与烟结缘,最大的感受是烟农的艰辛、基层的不易。艰辛在于,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然而仅凭勤劳,未必就有好收成,靠天吃饭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不易在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要、又要、还要,全都在基层,全要靠基层。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烟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 <p class="ql-block">  一山翻过又一山,一湾转过又一湾。山脚的金沙江如一条翠绿的丝带环绕群山,山间的烟田似一片片生长的希望守望相助。撕膜、培土、追肥,每一次深弯的脊梁,都是对土地的虔诚叩拜;每一滴砸入泥土的汗珠,都是对收成无声的托付。“当农民,不怕苦、不怕累,但怕一年下来白忙活。”烟农的话语,虽朴实无华,但字字千钧,在耳畔、在山谷久久地回响。我知道,这是对丰收的渴望,也是对上苍的祈祷;这是对土地的敬畏,也是对命运的抗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暮色渐浓,车终于停靠在了三面环水的溜姑乡江心半岛。溜姑乡,背靠大黑山,面临金沙江,距离会东县城100余公里,系水电移民迁建集镇,享有“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最美滨湖小镇”之誉。据乡党委书记介绍,溜姑因水而生、靠水而兴,近年来立足库区资源优势,正奋笔疾书着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在这里,春可赏花,夏可戏水,秋可登山,冬可避寒。手指着临江而建的汀洲蟠龙民宿,书记自信满满地侃侃而谈:“这几年来溜姑旅游、康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引进国投公司,把这几栋房屋从移民手中租赁过来进行民宿运营,既带动了农文旅,又抓实了后扶发展,可谓一举多得。比如,移民从中至少可以获得三份收入:一是房屋租金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收入,三是宿管打工收入,真正让移民吃上了旅游饭,挣上了康养钱,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  听着书记如数家珍的介绍,看着辽阔的江面,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话:“土地是最实诚的账簿,你为它流多少汗,它就替你记多少账。”书记的话语,与烟农的感慨,在这山水间奇妙地实现了共鸣。是啊,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无论是山上“清甜香的世界”,还是江畔“新生活的家园”;无论是山上的老烟农,还是江畔的新农人;无论是用脚步丈量烟区的赶考者,还是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引领者,都同属于这片土地,都共同讲述着一个深刻而浅显的道理:所有向上的生长,都是脚下这方热土对匍匐者直起腰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  此刻,山已入睡,水亦入梦,夜色悠悠,山色戚戚。凭窗而望,溜姑的夜晚,滤尽了尘嚣与浮华,只余下山水本真的宁静。眼前所见,是夜色包裹的世界;心中所向,是金色摇曳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