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遗”酉阳桃花源

凝眸

<p class="ql-block">昵称:凝眸</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579992</p> <p class="ql-block">2024年暑期,寻“遗”酉阳桃花源,我和“创“翼”非遗”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与非遗西兰卡普、酉阳苗绣有了一次诗意邂逅。</p> <p class="ql-block">夏日炎炎,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带队老师,我与一群心怀热忱的学生一同踏上开往酉阳的列车。这不仅是一场追寻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旅程,更是一次探寻西兰卡普与酉州苗绣这两颗非遗明珠的文化之旅。</p> <p class="ql-block">当列车沿着铁轨在武陵山脉间蜿蜒前行,我们仿佛已在车窗上勾勒出酉阳的轮廓——那里有《桃花源记》的千年诗意,更有针尖与经纬间流淌的非遗文化密码。</p> <p class="ql-block">火车缓缓驶离重庆北站,铁轨如丝线般延伸向远方,将城市的喧嚣与桃源的静谧悄然缝合。车厢内,青春的气息与求知的渴望交织弥漫,如同一幅鲜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紧贴车窗,眼眸中倒映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宛如追逐星光的孩童。“听说西兰卡普的每一道纹样,都藏着土家族的古老文化故事!”“苗绣的针法,简直是针尖上的魔法!”他们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话语中满是对非遗文化的无限憧憬。</p> <p class="ql-block">随着列车穿梭于一个又一个隧道,连绵的山峦如同绿色的波涛,在眼前层层铺展。浓郁的绿意漫进车窗,驱散了暑气,也让我们对即将开启的非遗探秘之旅愈发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抵达酉阳,我们下榻在酉州古城的一家客栈。推开雕花木门,古朴的气息裹挟着岁月的沉香扑面而来。木质桌椅泛着温润的光泽,袅袅茶香在空气中轻盈流转,仿若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平了旅途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客栈老板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舌尖上的美味到眼底的盛景,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种下好奇与期待。尤其是提及桃花源景区里的非遗店铺时,大家眼中的光芒愈发明亮,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非遗西兰卡普和酉州苗绣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翌日清晨,学生们叽叽喳喳,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向桃花源景区进发。踏入桃花源景区,穿过葳蕤草木与溪水相伴的石板路,仿若穿越了时光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虽非春天,眼前没有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绝美画卷,但眼前景象却与《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描述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原来《桃花源记》里的仙境,真的存在于人间!这醉人的美景,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孕育非遗文化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这里就像从《桃花源记》里走出来的一样!原来古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在这里以另一种鲜活的形式延续着。”</p> <p class="ql-block">推开左翠平老师店铺的木门,一股混合着草木清香与织物质朴气息的微风轻柔拂过脸颊,仿若非遗文化在向我们轻声召唤。屋内,各色西兰卡普织物如绚丽的云霞,错落有致地悬挂着,上面精美的图案都像是一个个会讲故事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左老师笑容温婉,如春日暖阳,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围坐,开始讲述西兰卡普的前世今生。“西兰卡普的经线要纺七七四十九天,”左老师轻抚着腰机,“这台机子是我阿婆的阿婆传下来的,每道木纹都浸着织锦人的汗。”</p> <p class="ql-block">她走到织机前,开始演示西兰卡普织造,双脚踩动踏板的节奏与双手抛梭的轨迹形成奇妙韵律。“看这‘万字格’,象征族群繁衍不息;‘水波纹’是对清江的敬畏。”当学生青青尝试操作时,梭子在她手中频频卡顿,左老师握住她的手引导:“莫急,当年我学织锦时,阿婆让我先在空机上练了三个月手感。”阳光下,她满是老茧的手与学生细嫩的手叠在一起,恰如传统与未来的温柔交接。</p> <p class="ql-block">隔壁便是酉州苗绣的店铺。遗憾的是,非遗苗绣传承人陈国桃外出,但她的母亲十分热情地迎接我们,给我们介绍店内的各种苗绣创意产品。这些簪子、耳环、手环、项链、蝴蝶胸针,还有包包、吊坠,上面的图案都是绣娘一针一线绣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老人告诉我们,苗绣的图案题材广泛,包括花鸟虫鱼、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每一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故事。比如,蝴蝶纹象征着苗族的始祖蝴蝶妈妈,龙纹则代表着力量和吉祥。这些图案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和记录。</p> <p class="ql-block">苗绣有十二种基础针法,包括平绣、破线绣、挑花绣、辫绣、皱绣等等。其中最特别的要数“破线绣”——要把丝线劈成十六分之一,经皂角液处理后刺绣,需3-6年才能完成整套绣衣。</p> <p class="ql-block">此次酉阳之行,我们漫步于桃花源的山水之间,沉醉于自然风光的秀美;更穿梭在非遗文化的星河之中,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从西兰卡普的经纬手织,到苗绣的穿针引线,每一个步骤都流淌着古老的智慧;每一个纹样、每一种针法,都诉说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从最初的好奇懵懂,到亲身体验后的震撼与思索,完成了一场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深刻领悟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作为带队老师,我深知这场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守护非遗文化的责任感。我相信,酉阳之行播下的种子,终将在这些年轻心中长成守护文化的大树 —— 正如桃花源的溪水,既流淌着千年诗意,也奔涌着未来的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