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痕下的太行

雅琪万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行山的轮廓,总是首先在晨曦中渐渐显露。昨晚的一场雷阵雨,让山雀醒来就叽叽喳喳地啼叫起来,并一直不停的抖动双翅,抖落羽毛上的水珠。被雨水冲刷的太行山愈发苍翠欲滴,岩壁上渗出的细流汇集在太行沟壑里叮咚作响,山路上汇聚的雨水顺着山势汇入山涧水声响起。各路水声响起来,奏响的是太行清晨轻快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车出门,继续在太行骑行。昨日车轮碾过的痕迹已经被雨水冲刷干净,但太行山还是这座太行山,它沉默地注视着所有过客,就像注视着千百年来所有经过的旅人一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骑行进入了北京最美天路——红井路。车轮碾过雨后湿润的柏油路,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是大地在低语。这声音里藏着什么?我不知道,头脑只是指挥双腿机械地蹬踏,只是操作俩手灵活地变速,让思绪随着清晨的山风飘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路越来越陡峭,车速越来越缓慢,但心率一直平稳,呼吸保持节奏。山路蜿蜒向上,偶尔可见几个晨起的山里人,他们虽然有些弯腰驼背,却步履轻松、走得极快,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我问他们这是他们晨练的方式?他们一脸笑容地说:“山里人闻鸡起舞,可‘舞’是农活生机。现在赶到前面去摘杏,拿到集上去卖。”我这时突然想起城里那些晨练者,脸上挂着汗珠,身上散着热气,但两眼却空洞无神,好像他们的奔跑,他们的太极,他们的骑行,或许是在健身,或许是在逃避什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井路者,北京房山之最美天路也。红井路南起北京房山区十渡镇卧龙村红姑娘口,终点在108国道霞云岭乡井儿峪,道路全长18.94公里,现在改称“十霞路”,但民间还是称呼它是房山区境内弯道最多、风景最美的一条山区网红公路——红井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井路蜿蜒于太行群山之中,似游龙盘旋于山峦,又似白练飘舞在峡谷,是京西天路一绝。盛夏时节,天高云淡,风轻日暖,太行山化作一片翡翠秘境。任意在路旁的一座观景台极目远眺,葱茏林海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碧色锦缎,自天际垂落人间,美的令人惊心动魄,美的令人目眩神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的骑行群中聊天,总有人提醒:“你若爱山,当去红井路多骑行几趟。”我们素来爱山,今天肯定是骑行红井路的第十次开外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井路的美丽,在于它的险峻;而红井路的魂魄,在于它的七道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井路的七道湾,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几座太行山峦之上,每一道弯都藏着不同的风景,每一处折都让人心生惊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知名先生曾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诚哉斯言,红井路,也绝非凭空而生,而是在人的一步步的砥砺前行中被开拓而出。于是便有了这七道惊心动魄的弯道。它是山势与自由道路博弈后的自然天成,它是交通与人工刻意雕琢后的绝美弧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红井路起点红娘口,远远便能望见第一条弯道如月牙般悬在山腰。看似不陡,但却让人心跳加速,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才是第一道湾:初识天路,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弯道外侧是悬崖,内侧是峭壁,我们快速骑行通过,车道狭窄,仅容一车通过,让我们人车合一,贴着山壁也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第一道湾,第二道湾便迎面而来。这里的弯骤然急促,坡开始陡峭,山风呼啸着掠过耳畔,像是在为我们这些勇敢的骑行者呐喊助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行至第三道湾,地面稍宽,自行车可以短暂停靠。站在路边回望,第一、第二道湾尽收眼底,蜿蜒的山路像一条白色的绸带缠绕在翠绿的山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道湾是七道湾中最险峻的一处,可称“绝壁天险”。这里的山势陡峭,外车道几乎贴着悬崖边缘,只见嶙峋的山石,垂直的山崖。但是,正是这份惊险,让第四道湾成为了红井路的精华所在——站在弯道中央,抬头是峭壁,低头是深渊,山风呼啸,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心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遗憾我们这次经过第五道湾天气是天高云淡。若是在雨后或清晨,第五道湾常常被云雾笼罩。行至此处,四周白茫茫一片,只能隐约看见机动车的雾灯。人在山风裹挟着的雾之中。这一刻,红井路成了一条通往秘境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第五道湾,海拔显然升高,第六道湾便成了俯瞰群山的绝佳位置。跳崖远处的村庄、田野、河流,尽收眼底。秋天,这里能看见漫山红叶如火如荼的绝美太行;冬天,这里能看见太行冰封白雪覆盖的水墨画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七道湾是红井路的最后一道弯,尽头是天路最高处。骑行至此处,不是疲倦,而是一种征服了大山的惬意。回望来时的七道湾,每一处转折都历历在目、刻骨铭心:第一道湾的初识,第二道湾的山风,第三道湾的回望,第四道湾的天险,第五道湾的云雾,第六道湾的俯瞰……而此刻,站在第七道湾的最高点,能听见天地间的回响,能看到的是生命的曲线,能记载的是每一道弯的故事,能敬畏的是每一处转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刻意开始留意这里的细节景色:一条石缝边缘布满了深褐色苔藓,像被岁月啃噬的绒毯,而一丛野花的根系正从在粗糙的岩缝中穿出苔藓长出绽放。叶片薄的透明,花枝硬的似铁,花朵小的精致,花瓣美的灿烂。它们在垭口山风里轻轻颤动,诉说着生命对荒芜的征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这些细微之物是否补充构成了太行的真实全貌,平常的登高望远,往往只看到它雄伟的轮廓,只有这样,才能让整座山显得更加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行山路的弯曲,太行山石的棱角,是生物与自然反复较劲后妥协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有反复绕过那些弯,只有不断翻越那些坡,才能读懂太行那些迎面而来的风景,都是写给途经行人的情书,字里行间,全是生活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夜仍宿山中。那山路和山林,那山风和山花,那山寨和山水,它们竟然一直在我眼前流动。北京之美,人多道故宫长城,或曰北海景山,殊不知这红井天路,远比它们美的险峻,美的多彩,更美在那能让你不期而遇的惊喜:原来最美的风景,有时就在不经意的转弯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