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日长,草木长。在这欣欣向荣的季节里,课题组语文教研活动如期举行。5月13日教师们在天竺山小学聆听徐路路导师执教六年级习作课《心愿》。</p>  <p class="ql-block">  课上,徐老师立足儿童的视角,从儿童本位出发,将习作教学的指导贯穿始终,从审题、构思、表达这些关乎写作的思维串联在“教”这个核心轴上,教学中,巧借支架,打开学生习作思维,引领学生乐于表达。整节课,师生形成和谐的共同体,相融相通,相伴相成。</p>  <p class="ql-block">         现场的老师们认真聆听,以《 心愿》为载体的新型习作教学模式打破了平日里固有的习作教学,以思维教学为主的习作教学理念悄悄地在老师们心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听,现场听课老师们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余淑娴:听徐老师的课,总能吸收到全新的理念,每次都是心灵的洗礼。虽可望不可及,但细细琢磨,却发现其中很多“简单的秘密”。比如课中“目标导航”、“导读引路”,就是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比如审题能力、体裁选择、收集材料等,就是要培养和提高语文写作的素养。这节课也引发我的一点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作文课上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何让学生做到手与心同步。</p><p class="ql-block">       刘祺:作为六年级老师,一直困惑于本单元作文要达成的目标和评判标准,“心愿”的主题看起来简单、自由,写起来却容易泛泛而谈。但徐老师的课让我茅塞顿开,她让作文有支架可搭,有法可依,她的“支架”正是从作文要求中挖掘出来而搭成的,一步一步,让学生最大程度接近、达到本单元作文的训练要求。</p><p class="ql-block">       邝歆淇:我无比崇敬徐老师的教学智慧:一节《心愿》,让我真正领悟到习作课的内涵—— 教习作,重在教思维。徐老师的教学智慧,讲究“实”——教学中巧借支架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扇面,引领学生实实在在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获得真正的学习力,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