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历史长河中,真正的丰碑往往不是由大理石砌成,而是由谦逊的品质铸就。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一教导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精神坐标。刘伯承拒绝以自己名字命名县城,彭德怀将"彭大将军"改为"英勇红军",这些开国将帅的低调作风,与毛主席的谆谆教诲一脉相承,共同为我们树立了永恒的精神标杆。</p><p class="ql-block"> 谦逊不是简单的礼貌客套,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知。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这种将个人融入群众的自觉,与刘伯承"革命胜利是人民的胜利"的表述异曲同工。真正的革命者深知,任何伟大事业都是千万人共同奋斗的结果。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正是这种谦逊品格的生动体现。就像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言:"谦逊是骄傲与自卑之间的中道。"这种平衡的智慧,使他们在功成名就时仍能保持清醒。</p> <p class="ql-block"> 谦逊更是对权力本质的透彻领悟。毛泽东同志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一件睡衣补了73个补丁仍在使用,对子女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这种严于律己的品格,与刘伯承将"革命军事家"改为"革命军人"、彭德怀拒绝"像长者对子弟讲话"的描述一脉相承。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警告:"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而开国领袖们用谦逊筑起了防止权力异化的堤坝。他们明白,真正的权威不在于外在的光环,而在于内心的修为。</p><p class="ql-block"> 当代社会亟需重拾这种由毛主席率先垂范的谦逊精神。在个人主义泛滥、自我营销盛行的今天,谦逊已成为稀缺品质。但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伟大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那些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往往如麦穗般低头,将荣耀归于集体和人民。他们的精神境界,恰如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p> <p class="ql-block"> 谦逊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强者的品格。从毛主席"人民万岁"的深情呼唤,到开国将帅们的低调作风,他们用一生诠释了这种精神高度。在这个需要精神引领的时代,让我们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力量,将谦逊作为永不褪色的人生底色,共同构筑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一至理名言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