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育心理,用心守护促成长 ——高要区2025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纪实

高要区2022音乐教师培训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0日,肇庆市高要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2班的全体学员,又集中肇庆市荣源龙高级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p> <p class="ql-block">陈竞秀</p><p class="ql-block">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硕士。</p><p class="ql-block">广东金融学院创业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一级)长期从事高校心理学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学校、企事业单位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与和谐家庭建设提供培训。</p><p class="ql-block">服务对象包括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广东省电力技术改进公司等,精品课程有《亲子沟通技能训练》、《卓越父母成长课》、《亲子思维导图与儿童创造力开发》《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生设计》、《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正念减压与身心调节》。</p> <p class="ql-block">陈导师为学员们开展了本次培训的主题讲座,她通过一系列的日常问题激起教师们的深思,运用丰富的案例、情境演示和生动的语言为教师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 <p class="ql-block">解决问题的四个层次</p><p class="ql-block">1. 知识层:信息、学科知识 ,基础认知储备,需持续更新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理论。 </p><p class="ql-block">2. 技能层:专业技能、教学方法 通过训练提升课堂管理、危机干预、沟通技术等实操能力。 </p><p class="ql-block">3. 思维层:认知升级、思维突破 培养成长型思维,打破认知局限(如标签化学生),建立系统性教育视角。 </p><p class="ql-block">4. 心态层:价值观、个人优势、自我探索 ,深化自我认知,整合个人资源与职业使命,形成稳定的教育人格。</p><p class="ql-block">5. 信念层:(顶层) 信念/使命/信仰/能量 ,教育情怀的内化,激发持续职业动力与生命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教育者应在理解人性复杂性的基础上,手握明灯而非手术刀——精神分析的深层洞察力值得借鉴,但更需融合发展性、系统性的当代视角,方能在教育场域实现真正的“看见即疗愈”。</p> <p class="ql-block">陈导师告诉我们:“每个问题行为都是孩子在用伤痛的语言诉说:‘请看见真实的我’”,教师的深层职责,是成为潜意识的翻译者: </p><p class="ql-block">如将撕碎的作业本 → 翻译为 “我害怕让父母失望”、将课堂怪叫声 → 翻译为 “请看看我的存在”。通过创设象征性表达空间(绘画、戏剧、沙盘),帮助孩子将混沌的潜意识冲动转化为可被理解的情感语言,最终实现行为问题的自愈。这正是教育中最深刻的疗愈力量。</p> <p class="ql-block">全体参训老师十分珍惜此次难得的高品质学习机会,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与专家交流互动,参与交流探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陈导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阐述、实例分析、视频观看、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她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温情脉脉,课堂精彩生动。陈导师的讲座既有理论的通俗讲解,又有具体实践案例的剖析;既有学习内容的讲授,又有课后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为学员们分析诠释案例,深入剖析问题,帮助学员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促使学员辩证地看待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为参训老师带来沉浸式的听课体验。</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学习内容很充实,老师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实用,接下来要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切实增强工作实效。</p> <p class="ql-block">学员心得一:</p><p class="ql-block">在系统学习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后,我深刻体会到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意识部分,而潜藏在水下的潜意识才是主宰我们行为的关键力量。</p><p class="ql-block">最让我震撼的是潜意识如何影响日常行为。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无法自控"的行为,比如那位偷书的奥数班学生。传统教育往往简单归因为"品德问题",但弗洛伊德告诉我们,这些行为很可能是潜意识冲突的外在表现。</p> <p class="ql-block">学员心得二:</p><p class="ql-block">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艺术——人格结构理论实践思考。</p><p class="ql-block">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三分法(本我、自我、超我)为我理解学生行为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在心理健康B证课程的学习中,我不断尝试用这一理论分析教育案例,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典型案例分析:一位初中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滑,传统观点可能简单归因为"自制力差"。但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p><p class="ql-block">本我:追求即时快乐,逃避学习压力。</p><p class="ql-block">超我:内化的"好学生"标准带来罪恶感。</p><p class="ql-block">自我:在两者间失衡,无法找到合理调节方式。</p><p class="ql-block">教育干预策略:</p><p class="ql-block">1. 承认本我需求的合理性(游戏带来的放松感)</p><p class="ql-block">2. 帮助超我建立更现实的标准(适度游戏而非完全禁止)</p><p class="ql-block">3. 强化自我功能(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p><p class="ql-block">重要领悟:</p><p class="ql-block">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灭本我或一味强化超我,而是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这让我反思过去工作中是否过于强调"应该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心理需求。</p> <p class="ql-block">学员心得三:</p><p class="ql-block">童年的长影——早期经验理论的现代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学习弗洛伊德的童年经验理论,我深刻认识到早期经历如何像种子一样影响人的一生发展。虽然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观点在现代有所修正,但他关于童年关键期的思想仍然极具价值。</p><p class="ql-block">教育实践反思:</p><p class="ql-block">1. 亲子关系质量:弗洛伊德强调母婴关系的重要性,这提醒我们: 关注留守儿童的依恋需求、帮助家长理解情感回应的重要性、在学校创设补偿性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2. 创伤经历干预:识别受家庭暴力等创伤影响的学生、提供安全的表达渠道(如沙盘治疗)、避免二次伤害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3. 发展阶段特征:</p><p class="ql-block">虽然不完全认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但:尊重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不强迫儿童表现超越发展阶段的行为,理解青春期特有的心理冲突。</p><p class="ql-block">重要转变:从"这个学生为什么有问题"到"这个学生经历了什么"的视角转变,让我对特殊需求学生有了更多同理心。弗洛伊德的理论虽然诞生于百年前,但对理解当代儿童心理仍具有重要启示。</p> <p class="ql-block">相信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参加培训老师们将在专家的引领下潜心学习,学用结合,提升能力,为全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守护担当、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