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欲求管好校,先做读书人”。教育管理者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名校长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书籍的引领。为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拓宽教育视野,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推广优秀教育理念与方法,2024年12月,文山州名校长培养对象张世芬工作室主持人张世芬校长倡导工作室成员共读《回到真教育》。并定于2025年6月份在马关县第二小学开展读书分享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到真教育》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我们的心灵。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更指引我在教育实践中找回初心。通过反复阅读与思考,工作室成员对“真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朴素之美</p><p class="ql-block">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朴素最美”理念深深触动了大家。在当今教育界追求各种“特色”与“亮点”的风气下,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珍贵。书中那些真实案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育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和刻意的标新立异,就像乡村野花,不施粉黛却自有动人风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育本该是自然而朴素的过程,过分追求特色反而可能背离教育的本质。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校为了打造所谓的"特色",开设各种花哨课程,却忽略了学生真实的需求和成长规律。</p> <p class="ql-block"> 尊重差异的教育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价值,正如一块土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学生的个性、智力、感受力各不相同,我们绝不能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书中深刻指出,用“个个争第一”的单一标准要求学生,只会让教育走向歧途。真教育应当如阳光雨露,为不同的种子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而非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生命。对于教师成长,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 民主与爱的教育实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分享的民主管理案例给了我们极大启发。作为校长,他坚持“在老师的帮助下做校长”;作为教师,他善于通过谈心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这种民主教育实践倡导尊重每一个人,让师生都有主人翁责任感。老师们愿意奉献自己的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马关县第二小学黄副校长和所有成员的分享,得到工作室主持人张世芬校长的肯定,同时她也对今后读书与学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她希望工作室的成员们要踏踏实实的前行,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做一个有责任、有学识、有智谋的学校管理者,为马关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唯有书香能致远,热爱可抵岁月长”,此次阅读分享让所有的成员们收获满满,无论是学生管理还是教师管理,都有很大的启发。在未来的工作中,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们将继续以书香为伴,笃行致远,汲取力量,提升自我,把书中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辑:王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张世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