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教师妈妈的双重身份成长之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群里优秀的家人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是来自山西吕梁的武小艳,一名拥有1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行的妈妈。非常感谢峰哥教育平台提供这次宝贵的分享机会,让我能在这里和大家坦诚交流自己这段充满矛盾与成长、既汗颜又骄傲的蜕变历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角色错位:教室里的春风与家庭中的暴雪</span></p><p class="ql-block"> 站在三尺讲台的15年里,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等待绽放的花朵。面对后进生,我会蹲下身子,平视他们的眼睛,真诚地说:“这道题虽然错了,但你解题的思路像银河一样闪耀!”看到孩子算错数,我会鼓励道:“错的是数字,但你的思维像黄河九曲一样壮美!”遇到退缩的学生,我会轻声安慰:“你后退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的飞跃丈量土地!”对于沉默寡言的孩子,我也会温柔地说:“你的眼睛会说话,我听见它在朗读勇气。”在学校里,我努力用爱和耐心浇灌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当我推开家门,却仿佛换了一个人,变成了手持放大镜的“纠错专家”。傍晚6点30分,儿子放下书包的姿势不够规范,我便忍不住指责:“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晚上7点45分,丈夫随手放的袜子偏离了地砖中线,我就开始抱怨:“说过多少次了!”到了9点,面对凉透的饭菜,我满心委屈:“我的付出你们永远看不见!”直到去年那个雨夜,六年级的儿子红着眼眶对我嘶吼:“你和学生说话像天使,对我就像审犯人!”孩子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那一刻我才惊觉,我把最深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家的孩子,却将最伤人的话语留给了最亲近的家人。这种角色的错位,让我在家庭中逐渐迷失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二、破茧时刻:“教师思维”与“母亲本能”的激烈碰撞</span></p><p class="ql-block"> 相信很多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朋友,都有过和我类似的体验。早上七点,站在教室门口检查学生作业时,心里却惦记着孩子早餐有没有喝牛奶。晚上批改试卷,在家长群里回复“收到,一定配合”。放下手机后,面对自家孩子的磨蹭,却忍不住火冒三丈。白天,我是手持教案、严谨教学的老师,遵循着目标拆解、流程优化、结果量化的“教师思维”;晚上,我又成了操心孩子衣食住行、全凭情感直觉和无条件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双重身份的碰撞,时常让我陷入矛盾与挣扎。比如,白天我刚在课堂上耐心地用“错题归因法”分析学生的失误,晚上面对孩子算错“3+5”,却脱口而出:“这么简单都不会?上课没带耳朵吗?”话一出口,内心的两种声音便开始激烈交锋:教师的理性在提醒我“应该用四步纠错法”,母亲的本能却在懊悔“孩子的眼神瞬间黯淡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在这两种身份的拉扯中痛苦挣扎,教师之爱希望通过适当的引导和修正,帮助孩子成才;母亲之爱却只想无条件地守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直到今年三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圈点开了峰哥教育的直播。王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咱们当老师的能改作业本上的红叉叉,却修不好自家娃眼里的光啊!”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也让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决心做出改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教育者的顿悟:从关注细节到滋养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曾经,我以为好母亲的标准就是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把地板擦得能照见云朵;如今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用心去打磨孩子生命的“反光板”,让他们能够自信、快乐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决心改变之后,我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 奇迹1:门的隐喻</span></p><p class="ql-block">儿子的房门从一开始紧紧关闭,到后来微微虚掩,再到现在总是大大敞开。他说:“反正妈妈不会突然闯进来批评我了。”这扇门的变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我们母子心灵距离的拉近。</p><p class="ql-block">老公也从“甩手掌柜”变成早起达人,我俩甚至开始约着晨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奇迹2:我成了情绪“灭火器”</span></p><p class="ql-block">以前跟孩子讲道理,他听得直翻白眼。现在孩子闹脾气,我先抱抱他:“是不是委屈啦?说出来妈妈听着。”有次他坚持要买限量球鞋,换以前我早炸了,这次我试着问:“你为什么特别想要呀?”结果他说想送给好朋友当生日礼物,我瞬间被暖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奇迹3:我敢带娃“疯”了!</span></p><p class="ql-block">以前连爬山都不敢想,现在我拉着儿子挑战泰山、恒山!在山顶累到腿软时,儿子突然说:“妈,你现在超酷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与其做“完美妈妈”,不如做孩子眼里“闪闪发光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四、致所有在教育路上探索的家长们</span></p><p class="ql-block"> 家人们,教育真不是靠吼、靠讲道理!王老师说的“身教大于言传”,我现在信到骨子里!当我不再用“我为你好”绑架家人,学会换位思考;当我把刷剧的时间用来学习,孩子也开始主动看书;当我不再盯着地板缝的灰尘,而是专注自我成长,整个家都跟着亮堂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真心感谢峰哥教育,让我明白:女人最好的“学区房”,不是擦得锃亮的地板,而是活成一束光!家人们,咱们一起加油,做那个先改变、先发光的人! </p><p class="ql-block">最后,请允许我用家乡吕梁的枣树来比喻教育:真正的教育真谛,不在于过度修剪枝芽,而在于帮助孩子培育扎根的力量。当我们家长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成长姿态,向着阳光不断生长时,我相信,孩子的未来一定能结出甜美的果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