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隐匿着一个宁静而古朴的渔村 —— 金山嘴渔村。当六月的雨丝穿透城市的喧嚣,将天地织成朦胧的青纱帐时,我与 Jasmine 踩着水花,走进了这个上海成陆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渔村。它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 ,被誉为“上海最后一个渔村”。</p> <p class="ql-block">在金山嘴渔村的入口处,有一座高约7米的逐浪亭,它静静伫立在路边,宛如一位忠实的守望者,见证着渔村岁月的更迭与变迁。它的名字取自毛主席那豪迈的诗句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赋予了亭子一种别样的精神内涵,也生动展现出金山嘴渔民在与海浪长久搏击的岁月里,所孕育出的逐浪放歌的豪迈气概。</p> <p class="ql-block">逐浪亭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其作为一处建筑的本身。在过去,它是渔民们出海归来的重要地标。当渔民们在茫茫大海上历经风浪,疲惫不堪之时,远远望见逐浪亭,心中便涌起归家的喜悦与安心,因为那意味着温暖的港湾、亲人们的等候就在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在逐浪亭的对面,便是海边那艘造型独特的木船观景台。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绝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了渔村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想要欣赏海景、拍摄美照,还是感受历史、品味渔家风情,这里都能给你带来一场难忘的体验。</p><p class="ql-block">观景台后面的墙壁画是一幅巨大的《吴郡康城地域图》。这幅地图由东晋康城水军参将黄庭熙绘制,它展示了当时吴郡康城的地域风貌,包括亭台楼阁、阡陌纵横等,让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当时的康城布局和地理状况。</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逐浪亭旁边的石阶走进渔村老街,没有走多远,就看见了一个“渔民老宅”展览馆,这座渔民老宅,承载着往昔渔民家庭的烟火日常。</p> <p class="ql-block">迈入老宅,一座色彩斑斓的灶台率先闯入眼帘,瞬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灶台的边上和烟囱壁上都画着大海、帆船、鱼群等图案。那些细腻的笔触,仿佛将当年渔民们乘风破浪、驶向深海捕鱼的惊险与豪情,生动地展现在眼前。灶台上安放着两大一小三口铁锅,烟囱上的一个空格里还放着一把白瓷红花的茶水壶。</p> <p class="ql-block">屋内,老式家具散发着古朴的木香,陈旧的桌椅,在岁月的打磨下,表面的漆已斑驳脱落,却也因此更添几分醇厚韵味。每一件家具,都像是一位忠实的记录者,默默铭刻下了这个家庭在漫长时光里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在另外的一间房里,传统的纺织机静静伫立,虽已不再运转,可当目光触及它,耳畔似乎仍能响起当年渔家妇女织布时,那有节奏的 “吱呀” 声,仿佛在诉说着渔家生活的勤劳与坚韧 。</p> <p class="ql-block">如今,渔民老宅早已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建筑,它已然成为了渔家文化的鲜活载体,静静见证着金山嘴渔村从往昔单纯依靠传统捕鱼为生,逐步发展演变至如今多元经营模式的沧桑变迁 。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探寻渔民们曾经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伸手触摸时光留下的痕迹,侧耳聆听大海讲述的古老故事,全身心沉浸于那份独特而浓郁的渔家风情之中 。</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老街继续前行,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之上。站在桥上,向远处眺望,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雨滴落入水中,溅起小小的水花。河边白墙黑瓦的房屋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走过小桥,一家不起眼的小吃摊前围满了游客。我好奇地凑过去,原来是在卖当地的特色小吃 —— 海棠糕。摊主熟练地将调制好的面糊倒入特制的模具中,再放上豆沙馅,然后撒上一层白糖和青红丝,最后将模具放入火炉中烘烤。不一会儿,香甜的味道便弥漫开来,引得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沿着老街往里走,途中看见许多房屋的门面下悬挂着渔村特色“黄鱼面”的美食旗。Jasmine 突然拽住我说道:“我们也去品尝一下这里的美食黄鱼面吧!”</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偏离了老街,拐进一条窄巷,在香味的指引下,来到了一家位于河边的小院子,抬头一看,院门上挂有一块褐色木板,上有五个金字—“鱼香缘面馆”,门边的柱子上贴着菜单,招牌剔骨大黄鱼面赫然出现在菜单最显眼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进院子,浓郁的鱼香扑面而来。小店不大,里面只有六张木桌,老板正在灶台前忙碌,两口小锅在煤气炉上发出咕咕的声响。不一会,两碗冒着诱人热气的剔骨大黄鱼面已稳稳落在木桌上。莹润的面条根根分明,在奶白如琼浆的汤汁里若隐若现,轻轻一挑便弹起晶莹的光泽,劲道十足的口感仿佛在舌尖上跃动。嫩黄的雪菜碎星星点点地撒在汤面,为这碗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大黄鱼卧在碗中,宛如凝脂般的鱼肉纹理清晰可见,用筷子轻轻一夹,便如花瓣般自然散开,入口即化的鲜嫩口感,搭配毫无鱼刺阻碍的畅快,让我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鲜美的滋味在口腔中肆意绽放,一直从舌尖暖到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