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长城十三关(一)

静山

<p class="ql-block">  长城有著名的十三关: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杀虎口关、偏关、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娘子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这些关隘东起河北东端的山海关,西至甘肃敦煌荒漠中的玉门关、阳关。分布于天津、北京、河北、山西、甘肃;尤以河北、山西最为密集。</p><p class="ql-block"> 25年4月27日开始以自驾的形式寻觅十三关。</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连接处,今河北省东北部,属秦皇岛市。辽西走廊在此收窄至8-10公里,形成“一夫当关”的地理优势。‌‌它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是唯一与海交汇的关隘(老龙头),兼具陆海防御功能。<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代构建七城连环的防御体系,为冷兵器时代的关隘典范。 </span></p> <p class="ql-block">  因山海关曾经游览过,故不列入此次行动计划之内。</p><p class="ql-block"> 事先规划了行车路线;路线是在地图上串联各关隘所选择的最短路径。</p> <p class="ql-block">  但实践过后发现此方案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原因是:规划中的第一关黄崖关位于太行山以东,偏头关则位于吕梁山、恒山以西;由黄崖关到偏头关要由东向西穿越太行山脉、山西平原、恒山山脉。而由偏头关到紫荆关又要回到太行山东侧。由紫荆关经娘子关进入河西走廊,须再次由东向西翻越吕梁、太行地区。这个S形的路径由于没有考虑地形的因素,导致在山脉中三次穿越,加重了驾驶负担;因此该计划存在明显不足。</p> <p class="ql-block">  第一目标——黄崖关。出发。</p> <p class="ql-block">  第一歇脚点临沂。路程:420公里。用时:6小时。</p><p class="ql-block"> 第二歇脚点:沧州地区的黄骅市。路程:450公里,用时7小时。</p><p class="ql-block"> 为停车方便,并避免市区拥挤,选择黄骅市;图安静,要了一个背向街道的房间。</p><p class="ql-block"> 向窗外望去,是一片巨大的居民区,清一色的小院,整齐划一。在马路的另一侧有同样的一片住宅区。整个住宅区域规模之大出乎意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中的范围只占这一片住宅区的四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居住区的建立集中了土地,有利于集约化经营。居民区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方便了生活;也促进附近的服务行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  离开黄骅市去向黄崖关方向。行程:260公里,用时4小时。</p><p class="ql-block"> 下了高速后走津围线(S101),约有20多公里的绕山道路,这段路程全是连续弯道,加之大型货车较多,行驶需谨慎、缓慢。</p> <p class="ql-block">  到达长城黄崖关景区。</p><p class="ql-block"> 黄崖关位于天津市所属区域的最北端;在蓟州区内。景区外的民宿一家接一家,接待能力充足,根本不需要预定。住宿条件尚可,能提供餐饮服务。</p><p class="ql-block"> 景区须乘坐游览车到达黄崖关前。</p> <p class="ql-block">  住宿点离长城很近。</p> <p class="ql-block">  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唐代安禄山反唐,曾在此驻扎他的部队。明代戚继光为蓟辽总兵,镇守蓟州16年,期间重修黄崖关长城。至明永乐年成为蓟镇长城防御体系的核心部分‌。</p><p class="ql-block"> 它地处燕山山脉和滦河之间,地势险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关隘。</p><p class="ql-block"> 黄崖关长城的建筑特色显著。它依山势而建,与周围的悬崖峭壁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建筑与自然环境,成为了解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文化的绝佳之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崖关长城在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见证了中华民族抵御侵略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名句。</p> <p class="ql-block">  攀登中左膝疼痛,坚持一段时间后疼痛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长城以北。地形山峦起伏。</p> <p class="ql-block">  长城以南。地形比较平缓。长城的选址很科学。</p> <p class="ql-block">  游览全部十三关之后感觉到;黄崖关长城是十三关中最规范的关隘。它没有政府、居住、贸易、庙宇等设施。是纯正的军事防御设施。比较其它关隘,是最让人感到舒畅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古人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光是进行地理勘察和选址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更何况修筑长城。</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关隘——居庸关。</p><p class="ql-block"> 离开黄崖关,去向居庸关,走津围路与平蓟路。仍是绕山道路,路况不好。</p><p class="ql-block"> 即将进入北京平谷区时遇到警务检查站进行安全检查,并被告知:进入北京要办理“进京证”。我说:我不去北京,我去居庸关。他说:你已经在北京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去办事厅办理“进京证”。出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不需费用。“进京证”分六环以内和六环以外两种。办证人员为我着想,主动为我办了六环以内的证,并提醒我:不能进入二环内。</p> <p class="ql-block">  顺利到达居庸关。</p> <p class="ql-block">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北京的西大门。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自秦代起即为穿越边境的要道。曾为燕国军事要塞。居庸关最初为塞,名居庸塞。北魏、北齐修长城与关相连,成为一个重要关隘。明朝是居庸关修建的鼎盛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明朝迁都北京后,居庸关成为“天子守国门”的核心防线,直接护卫京畿安全,其军事地位远超其他边关。‌‌</span>清朝后,军事作用减弱。 其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明长城“内三关”。</p><p class="ql-block"> 居庸关东依燕山山脉,西接太行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军事必争之地。至民国以前,该关皆有驻军把守。</p> <p class="ql-block">  又见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  行署。</p> <p class="ql-block">  关隘<span style="font-size:18px;">设有政府机构,有居住区及宗教文化等设施。居</span>庸关是十三关中最豪华的关隘。基建狂魔的身份古来有之。</p> <p class="ql-block">  下一个关隘——杀虎口。</p><p class="ql-block"> 离开居庸关向张家口方向走京藏线。路上车流密集。一出北京地界刚进入河北,气温骤降,风力变大。在官厅服务区休息时,风吹得车身晃动。</p><p class="ql-block"> 服务区餐食丰富,卫生环境好。</p> <p class="ql-block">  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衣物。</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到达张家口宣化区。由于酒店房间已满,入住套间。</p><p class="ql-block"> 与服务员交谈;我告诉她:苏南地区已经是满眼翠绿。她告诉我:今天天气好,昨天还“穿貂”。</p><p class="ql-block"> 在此发现河北衡水出产的点心包装因气压变化鼓了起来。提示:已经到我国地理的第二阶梯了。</p><p class="ql-block"> 查天气预报,得知明日最低温度零下三度。</p><p class="ql-block"> 离开宣化,到达管家堡服务区时竟然要喝杯热茶暖暖身子。</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宣化是五月一号,高速免费通行。早上5:20开车,走孙右高速和呼北高速去杀虎口。行驶过程中耳朵鼓膜有不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右玉服务区是此路段最后一个可以加油的服务区,将油加满。</p> <p class="ql-block">  苏南地区已经是满眼翠绿,而这里的柳树叶还是叶芽。</p> <p class="ql-block">  右卫镇距离杀虎口还有10公里。</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地处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位于晋蒙两省(区)交界处。其地形险要,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形成一条狭长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它北倚古长城,守三关控五原,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是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曾作为重要税卡,关税日进“斗金斗银”。‌‌如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延续其作为南北通道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杀虎口从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期‌称“参合口”(或“苍鹤陉”),唐代改称“白狼关”,宋代称“哑狼关”。‌‌‌‌明朝时期‌:为抵御蒙古(胡人)南下,更名为“杀胡口”。‌‌‌‌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政府出于友善也为促进蒙汉贸易,将“杀胡口”改为“杀虎口”,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清初,由于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运动,造成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指杀虎口。后泛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蒙古首领为补充人口,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山西、陕西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使“走西口”的队伍延续不断。</p><p class="ql-block"> 杀虎口承载着移民谋生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到了。241省道从新建的城楼下穿过。</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新城楼的东侧有博物馆。古杀虎口关在博物馆后面不远的地方,就是耳熟能详的古“西口”。</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广场上树立着康熙的雕塑。很漂亮,很威武。</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的文字说明。述说了关隘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图片。图中是西口的古道路。我问解说员:西口古道在哪里。她告诉我:就在博物馆旁边;出门左转就是。</p> <p class="ql-block">  果然一出博物馆的大门,紧挨着博物馆的墙边就是古道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条路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走了一段,变为石块路。</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走,这里是土路了。</p><p class="ql-block"> 民歌《走西口》歌词中的“送哥送到大路口”;到这儿就该分手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已经到了内蒙古地界;古时已经进入游牧地区。</p> <p class="ql-block">  长城边有一个画家在作画。画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遗迹。</p> <p class="ql-block">  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长城是土质的,很结实。</p> <p class="ql-block">  附近废弃的房舍。</p> <p class="ql-block">  黄崖关给人的感觉是纯正;居庸关的感觉是华丽;而杀虎口关给人的感觉是——苍凉!</p> <p class="ql-block">  下一个关隘——偏头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杀虎口后很快下了高速。道路十分难走,几乎都是长下坡、弯道,耳膜不适。道路狭窄加上运煤的重载车辆很多。一路保持低速,不超车。这段路程是走十三关全程最难走的路段。</span></p><p class="ql-block">‌ 偏头关是中国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西濒黄河,因地形东仰西伏而得名。历史上与宁武关、雁门关共同构成晋北军事屏障;<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内三关”(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形成纵深防御体系,拱卫京畿。‌‌</span></p><p class="ql-block"> 偏头关古称偏头寨,五代北汉时始建,元大德三年(1299年)升为关,明代为山西镇(太原镇)驻地,管辖长城防线800公里。其地理位置险要,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接壤,西临黄河控扼西北咽喉。‌‌</p><p class="ql-block"> 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后经多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偏头关。位于县城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  正在进行修缮。</p> <p class="ql-block">  进入到关内,回头看关隘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  关隘的内部是商业街,街道的底部有一个相对着偏头关的鼓楼,与偏头关大约距离三百米。这之间是古城区。</p> <p class="ql-block">  偏关县城空间狭小,几乎没有大型建筑。据说不久前才摆脱贫困地区的帽子。所住酒店环境一般,停车不方便,服务业档次有限。</p><p class="ql-block"> 县城没有公交大巴,使用的是一种小巴,在城区内循环往复。没有站台,招手即停。乘客上车后告诉司机下车地点,司机会在靠近你目的地的地方停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费每位一元。这里看不见硬币,都是使用一元的纸币。</span>车上不售票,交费的方法有两种,扫码或现金。将一元纸币放在司机的仪表台上即可。不知其所收现金如何管理。</p> <p class="ql-block">  下一个关隘——雁门关。</p><p class="ql-block"> 5月2日为避开节日的通行高峰,早5点50即离开偏关县。</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是十三关中建筑规模最大的关隘。</p> <p class="ql-block">  进入雁门关景区的山路,汽车拥堵长达数公里。</p> <p class="ql-block">  到达景区。</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军事关隘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赵武灵王(公元前295年)时期。历经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军事防御体系完善。见证了中华民族三千余年的战争史与民族融合史。‌雁门关以险要地势和战略价值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p><p class="ql-block">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设雁门郡并修筑防御工事,成为抵御匈奴的关键屏障。李牧曾在此驻守。‌‌</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经雁门关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p><p class="ql-block"> 汉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多次由此出征匈奴。‌‌</p><p class="ql-block"> 唐朝正式置关,驻军抵御突厥,成为丝路商旅通道。‌‌</p><p class="ql-block"> 宋代杨家将在此抗辽,后人建“杨将军祠”纪念。‌‌</p><p class="ql-block"> 王昭君经此出塞和亲,蔡文姬由此归汉,晋商在此借道开拓对外贸易。‌‌</p> <p class="ql-block">  专门有纪念历史上忠烈的院落建筑。</p> <p class="ql-block">  抗日英雄也与历史上的忠烈并列。这使我感动。</p> <p class="ql-block">  战前军队曾经在这里集合。</p> <p class="ql-block">  商贸街。</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当年也是这样热闹。</p> <p class="ql-block">  由于是节假日,雁门关景区住宿紧张,选择下山住宿。</p><p class="ql-block"> 离开雁门关。</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目标:平型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