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母亲都是上世纪初诞辰的人,在我的印象里父母除在结婚时留下了一张穿长衫和旗袍的影像外,真的鲜有影像留存下来。家里的相框里父母结婚时的合影,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浸染早已泛黄变色,变得模糊不堪。在经过几次搬家后,相框也不知遗失到哪去了,对父母的念想及过去时光的回忆,也只能仅凭记忆中残存的印象。</p><p class="ql-block">父母相继离开我们已经过去了二三十载,一次回到故乡到妹妹家作客,姊妹们谈起对父母的印象,小妹拿出了她留存的相册,无意间翻出一张我参加工作后,一次回家给父母及大孃(父亲的姐姐)照的一张合影。相片虽然照的不好,但却是三位老人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印象,弥觉珍贵。</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下午,我买了一个135相机回家,在跨进门的瞬间,就看到父亲已下班回家,一个人正坐在堂屋桌前,剥着花生,喝着小酒与大孃唠嗑。我拿出相机炫耀着,想给他们照两张相。无奈堂屋的光线确实太暗,此时太阳已悄然西沉,只有室外还勉强可以。那时用的是135柯达胶卷,不是现时的数码相机,照相需要适合的光线。</p><p class="ql-block">父亲没有照过彩照,一时也来了兴致,我们移至室外,门口的光线仍然不足,父亲就提议我们去门口街上去看看。于是我们一起院外走去。正走在巷子中间,碰到了风尘仆仆,下班准备回家的母亲,父亲对母亲说:“你回来的正好,走,让儿子给我们照张相!”母亲说:“我一身脏兮兮的,等我回家去洗个脸,换身衣服都吗!”父亲性急地说:“换啥?就这样有啥子嘛!”母亲拽不过父亲,我们就一起向外走去。</p><p class="ql-block">天色已很暗,我们急匆匆的走到街对面的东小教学楼前,让三个老人站着,我笨拙地为他们拍下了这张并不完美的相片。照片中可以看到,勤劳的父母他们的穿着是多么的简朴,父亲的脚上甚至穿的是自己编织的草鞋,母亲脚上的一双布鞋在整日的奔波中也早已看不清它的本色,生活的重压没有把他们压垮,他们和众多的社会底层人一样,用自己艰辛的劳动,努力的养家糊口,为社会创造出价值。</p><p class="ql-block">指尖轻触, 皆是旧梦, 目光所向, 皆是往昔。父母已离开我们多年,每当翻开手机相册,看到影集里收录的这张旧照,几个老人的面容,以及那个傍晚的这个瞬间,都是留给我的独家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