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历土耳其,走马观花十天八天够了,品味土耳其,八十天也未必够。</p><p class="ql-block">我们连来带去十七天,也就刚刚尝到点滋味。意犹未尽留点遗憾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可以不去,但世界名城伊斯坦布尔却不能不去。所谓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实际上指的就是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滥觞地。1600万人口占了土耳其全国人口的18%,人口密度土耳其第一。</p><p class="ql-block">到了伊斯坦布尔,你就能体会什么叫混搭。<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span>说,在土耳其,各种肤色,各路豪杰,各色文化能被炒成一盘大菜,那伊斯坦布尔无疑就是那个最合适的大炒锅。</p> <p class="ql-block">首先要看的自然是那分隔欧亚板块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尽管伊斯坦布尔依峡而立,一边为欧,一边为亚,但是初来乍到的你,不一定能分清哪边为欧,哪边为亚。给你的第一感觉反倒是景观混搭,风色无两。</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早上海风突起,阴冷潮湿,淡雾飘忽。已是五月中旬仍得薄棉加身。</p> <p class="ql-block">刚刚体会过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的庞大规模和繁忙程度,又见博斯普鲁斯海峡里巨大游轮的穿梭往来,要不说伊斯坦布尔是世界到访游客最多的城市呢。果然得名不虚。</p> <p class="ql-block">现代化的玻璃幕墙盖不住古老清真寺的历史风尘。</p> <p class="ql-block">这座有六个宣礼塔的宏伟建筑是土耳其近年建设的全国最大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卡姆利卡清真寺。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高坡上,为壮观海峡划了一道美丽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清真寺之多,在伊斯兰国家名列前茅。同时,伊斯坦布尔又是伊斯兰国家最世俗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现代化大桥巍峨壮观,仍躲不过刺破画面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景观的混搭,背后是宗教与世俗的混搭,也是不同文明交汇带来的混搭。这成为伊斯坦布尔最大特色。</p> 要看全景还得登高。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观景塔加拉太塔。冷雨飘洒,坡路向上。爱拍照的游客这个地方一定不要错过。</p> <p class="ql-block">爱美之心与信仰无关。在雨中,晒晒精致妆容。</p> <p class="ql-block">加拉太塔上看博斯普鲁斯海峡。乌云浓深远山处,黑海依稀可见。这是俄罗斯等国家进入地中海从而连接大海洋的唯一通道。</p><p class="ql-block">狭促如咽,航线繁忙。忽然明白俄土关系的微妙之处。</p> 靠游轮一边是欧洲区。 <p class="ql-block">别误会,这几座桥可不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桥,而是金角湾上连接同在欧洲一侧的新旧城区的桥。</p> <p class="ql-block">隔湾遥望苏莱曼尼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加拉太塔已有近700岁。战士在塔上守望,情人在塔上求爱,老人在塔上怀古。加拉太塔俯瞰走马灯似的朝代翻演,积累了太多故事。</p> <p class="ql-block">入夜,博斯普鲁斯海峡灯火阑珊,皓月高悬。酒吧里热闹非凡,一派人间烟火。漫步峡边,你会完全溶入这种市井氛围。尽管清真寺林立,但伊斯坦布尔的世俗化仍让你经常忘记这是个95%的人都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刚登过的加拉太塔。</p> <p class="ql-block">这座欧式古老建筑大名鼎鼎,正是奥斯曼帝国晚期的新皇宫,多尔玛巴赫切皇宫。</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天气大好。烈日当空,穿个短袖都嫌热。进入昨日在海上看到的新皇宫。</p> <p class="ql-block">新皇宫。建于奥斯曼帝国晚期19世纪中叶。完全的欧式风格。尽管这座皇宫极尽奢华,可无法扭转奈何花落去的帝国窘境。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战败后,1923年,凯末尔率领土耳其获得独立。凯末尔也曾在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这盏吊灯重4.5吨,由750颗水晶组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19世纪中叶赠送给奥斯曼帝国的礼物。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吊灯之一。</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最?据说女王送时这只水晶灯确是世界第一。后来女王后悔了,又差人新做了一个五吨重的水晶灯,于是这只就变成“之一”了。</p> <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建于15世纪的奥斯曼老皇宫托普卡普就朴素多啦。</p><p class="ql-block">这两座宫殿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老皇宫的伊斯兰风格,与新皇宫的欧风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时间定格了历史,物化了变迁。两个皇宫走走,不知你有穿越400年的感觉没有?</p> <p class="ql-block">洗手池的龙头纯金打造,倒是十分奢华。</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风格清真寺和欧式钟塔同框,别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昨天隔湾遥望的苏莱曼尼清真寺。建于16世纪中叶,是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风格混搭的杰出典范,号称奥斯曼帝国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风格的宣礼塔和拜占庭风格的穹顶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弘大壮美的穹顶是其主要特色,拜占庭风格的集中体现。震撼。</p> <p class="ql-block">两灯之间的是驼鸟蛋!货真价实。为保持新鲜需定期更换。</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苏莱曼尼清真寺依峡而建,古老的清真穹顶与峡湾的活色生香把历史与今天留在同一时空里,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同样是风格混搭的清真寺。土耳其的旅游名片。建于17世纪初。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因清真寺内墙壁用两万多块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除了那个新的六塔清真寺,蓝色清真寺是土耳其唯一拥有六塔的古代清真寺。据说按规制,当时只有圣地麦加可建六塔清真寺,而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也要建六塔清真寺,怎么办?最后是麦加清真寺再加建一个宣礼塔成七塔而解决难题。</p> <p class="ql-block">所谓蓝色清真寺就是得名于这样的磁砖。</p> <p class="ql-block">团友两口子。拍张好照片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风格的混搭,还有宗教风格的混搭,圣索菲亚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从蓝色清真寺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咫尺之遥。徒步前往途中路遇一对恋人秀恩爱,欢迎拍照。</p><p class="ql-block">还路遇声援巴勒斯坦的集会。</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在圣索菲亚大教堂搞?因为它原是基督教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公元537年,东罗马帝国所建,15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改建。</p><p class="ql-block">从基督教到伊斯兰教,内容已改,痕迹犹存。人称世界唯一“混搭”教堂。</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天使壁画曾被用灰泥覆盖,后来又除去灰泥露出本来面目。用白布遮挡圣母,可换个角度仍能看到。铲除基督三圣像,又不彻底。</p><p class="ql-block">行事优柔如此,矛盾心态跃然。不管当时怎么想,起码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世界宗教文化遗产。万幸!</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已成历史宗教建筑博物馆。来自不同信仰的人们各随所愿,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手抓拍。这是人文混搭的画面。构成伊斯坦布尔与众不同的别样风景。</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时期,也就是东罗马时期的地下水宫,建于公元6世纪。当时用来储水,早已废弃。300多根石柱都是二手的,来自于各占领地。走在里面,阴凉潮湿,不时有水滴落下来,打在我的帽子上。</p><p class="ql-block">当时就有能力建如此规模的地下水库,实在匪夷所思。</p> <p class="ql-block">倒立石雕头像不知为何。</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独立广场,向来是土耳其人表达诉求的自由之地。</p> 这位不知想表达什么?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独立大街,欧陆风格。各色人等,翻演各自生活。</p> <p class="ql-block">其实,土耳其人的血统比较复杂。土耳其官方称土耳其人是突厥人后裔,毕竟横扫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帝国是西突厥人所创。可有数据表明,土耳其人的突厥血统只占7%,远远低于24%的希腊血统占比。</p> <p class="ql-block">这种混搭我们就很难分辨了。</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民众愿意别人称自己是欧洲人。</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美女导游生于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她在承认自己是突厥人后裔的同时也不忘强调一句我是欧洲人。</p> <p class="ql-block">一身民族服饰打扮的小伙卖的其实是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人都以做欧洲人为荣。行事风格,着装打扮刻意欧化。在这条著名的大街上走一走,你就能体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无奈,更何况是“故意要湿鞋”呢?</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活色生香使土耳其变得生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能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比什么都重要。</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过一古老建筑,古罗马时期的瓦伦斯水道桥。当地导游不知怎么翻译,告之:运水的道路。我理解,水渠或渡槽是也。</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扼欧亚板块要津,欧亚民族在此生息繁衍,欧亚文明在此交汇交融,欧亚宗教在此相爱相杀,历史上几大帝国在这块土地上翻演过无数惊天动地的戏码,使这里血脉传承的复杂和文化积淀的厚重难以言说。</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很像这古老渡槽,只不过它渡的不是水,而是各种不同文化打造的混搭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