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世间最美的一枝秋葵</p><p class="ql-block">—南宋院体画秋葵图赏析</p><p class="ql-block"> 《秋葵图》系绢本设色,画面写秋葵一枝,工笔钩勒填彩。即先以线条勾轮廓,然后填以深重的色彩,其风格特点是用笔工稳精细,重在赋色。秋葵之花瓣用粉细勾,叶用重绿,重彩渲染,布局谨严,一丝不苟,姿韵生动。一朵盛开与一朵半开的花与疏疏的几枝叶,充分表现出秋葵的神态。此图堪称南宋院体画的精品,是南宋写生画的绝妙之作,据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鉴别认为与马麟所画葵花团幅之笔法无异,故疑为马麟所作。</p><p class="ql-block"> 南宋画院中的绘画长处是注重写生,强调形似,要求刻画对象真实、精确和符合古人绳墨法度。流行画风是精细的观察和逼真的描写,因此院派花鸟画大都描绘得精工艳丽,细腻生动。《秋葵图》即是一幅不大的纨扇作品,从中可以窥见南宋院画高度的写实本领和精湛的绘画技艺。</p><p class="ql-block"> 秋葵图堪称南宋院体画的登峰造极之作,可称为千百年来人世间最美的一枝秋葵。理由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造型美</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造型看似简单,经典的对角线造型,但是简单中却有不同。一枝秋葵从右下方向左上方旁逸斜出,主茎不是简单的直线或者弧形而是一个 S型,先是以优美的弧度向下略微弯曲,到了顶端又向上弯曲,完全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以及物理学和力学中重力作用下草本植物自然弯曲的状态。下面向下弯曲符合物理学力学原则,顶部向上弯曲符合植物向光性以及生长规律。整个主茎给人以很强的力量感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花和叶沿着主茎两侧分布,整个画面的焦点和中心在右侧盛放的秋葵花的花心处,符合黄金分割点的安排。伸向左侧的一片大叶子和半开的花朵起到平衡的作用。左下的花苞向左伸出又向右侧弯曲,无处不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洞察力以及匠心独运。最上端的一组花苞阴阳向背,大小疏密安排合理。整张画给人感觉造型特别优美又特别自然,给人感觉植物就是这样生长的。但是你要以为这幅画是完全的写生,就是对着某一枝特定的植物画的,那你就错了。仔细观察自然届中的秋葵,你在千百万株秋葵中找不到这么完美的一枝,我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的黄秋葵照片,找不到一张这么美的。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却无两三枝,在千万枝花中找到完美的一枝很难,但是通过创造,在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条件下,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能够创造出高度契合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美感,这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具体体现。中国画向来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客观与主观的高度融合,造就了这枝高度符合自然,又在自然界中永远找不到的,这么一枝无以伦比的秋葵花,一枝盛开了千年不败的人间天上最美的秋葵花。</p> <p class="ql-block">第二 线条美</p><p class="ql-block">中国工笔画以线条为骨,颜色为肉,骨与肉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富有生命力的独特美感的画。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不是说皮相不重要,而是骨相是基础。对于工笔画,线条是基础,好的白描稿儿可以独立成画,不用设色也给人以美的感觉。这幅画线条并不繁复,所用技法也不多,但是都恰到好处。一幅好的画并不是说要把十八描的技法用的越多越好,而是符合描写对象。这幅画的花头用的技法为高古游丝描,用极其细淡的线条表现出花头的柔美与飘逸,给人一种薄如蝉翼又非常柔软的感觉。用高古游丝描,但并不是粗细一点不变的细线,在线条的转弯处亦有用笔的顿挫,富有音乐的节奏,就像行草书里面的牵丝一样,富有力量感。工笔花鸟画里面用高古游丝描的很多,比如出水芙蓉图的荷花,但是荷花线条基本没有变化,这个有顿挫,是主要区别之一。如果说花头的高古游丝描用的是书法行草书的笔法,那么花茎的铁线描体现的是篆书的感觉,又细又长的花茎,不能抖动,要有韧性和力量感,其实就是泰山碑那种篆书线条的感觉。这幅画最有特色的是叶子的线条,典型的钉头鼠尾描,给人以刚劲而又不失锋利的感觉,叶子的边缘的锋利在这一刻通过线条具象化了,甚至比真实的叶子更加锐利且更有力量感。</p> <p class="ql-block">第三,颜色美</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用的颜色减少,画面主题主要是绿色和浅黄色和白色以及少量的红色和胭脂色。叶子先用草绿平涂,再用花青墨青分染,最后罩染头绿,最后的画面效果叶子青翠欲滴。花头的敷色极其柔美,淡黄绿色打底,多次分染,花瓣的边缘多次提染白色。最终呈现的效果是花头特别淡雅柔美。花萼的分染先用花青,继而草绿,然后是四绿,花萼尖部多次用胭脂分染,表现出坚硬苍老的质感,最后又用墨红在花萼强调了好多斑点,给人一种秋花惨淡未老先衰,秋风萧瑟的衰败感。至于花茎上的斑点,也是非常符合秋天感觉点睛之笔,也可见原作者观察之细致入微。我用一句诗来形容这幅画,借问瑶池谁得似,绿衣仙女戴黄冠,叶子的翠绿和花头的淡黄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摇曳生姿神采飞扬的感觉。这幅画不可忽略的是它的背景,厚重的墨红色增加了花朵的对比度,就好像现代人拍照用的毛绒布背景板。这个背景让许多临摹者尤其是初学者很痛苦,很难染的均匀没笔痕没色差,我也是染了好多遍才达到了一个差强人意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总之,这幅画无论是造型、线条,颜色都是达到了极致的,是宋代院体画的顶峰之作,是作者师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神作,不愧为人世间最美的一枝秋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