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到喀什游,不算到新疆,不到老城游,不算到喀什”。作为在新疆生活了30年的北疆汉族人,竟一直没有机会去过喀什。今年我们开启了退休之旅,5月25日进疆首选直飞喀什,去看看熟悉又陌生的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喀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熟悉的美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住在古城西门附近,到了酒店放下行李就出去找美食。向路人打听哪里的拌面好吃?路人热情地向我们推荐古城文化美食街里的七代美食饭馆。看名称也许有传承,里外都有桌子,已是下午四点多还有不少客人。听说缸子肉是喀什美食之一,但先生酷爱过油肉拌面和烤包子,先来一份过油肉拌面,肉片、青红辣椒丁、浓浓的西红柿汤汁、宽扁柳叶面,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拌好后吃第一口,肉的香味、新鲜辣椒的微辣清香味、西红柿的酸甜味,溢满舌尖,正宗,好吃,就是小时候吃的维族人饭菜的味道。可惜面太少,先生两三口就吃完了,要了一个加面还没吃饱,又要一个加面,却等了好久,再吃,美味竟减了一大半。发现一个烤包子摊位,三道折印,叫一把抓,买了2个,还温热着,“哇,太好吃了,比乌鲁木齐的好吃,肉多,实在”,先生惊叫起来,我也感觉到是吃过的最好吃的烤包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上9点多先生又去了,刚烤出来的,2.5元1个,他一下子买了12个,我吃了4个,他吃了8个,比中午的还香,结果我俩都口腔冒火,浑身燥热,嗓子疼,夜里起来喝了两次水,一夜难以入眠。第二天我嗓子疼得更厉害,感觉到前面旅行中患上感冒咽炎一直未愈,现在在这干燥的天气里又吃这么多烤包子,把我的病症加重了,浑身酸痛,赶紧吃感冒药,在酒店里昏睡了一天,第三天缓解。告诉亲戚朋友都当笑话了。维族人正确的吃法是,一边吃一边喝茶或喝酸奶,既不上火又能吃出香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后几天我们在古城西门外吃了几家,最后固定“飞翔拌面鸽子汤粉汤店”,店面不大,但就餐环境布置很精致干净,白色高靠背雕花椅子,富有民族风格的蓝色条纹桌布,方形拱形门框,吊灯别样柔和,点餐的古丽漂亮,声音轻细温柔,送餐的巴郎憨厚腼腆。过油肉拌面,依旧是肉片、青红辣椒、西红柿,但肉多量大味浓,拉面是细圆的,一份就吃饱了。先生每顿都是过油肉拌面、烤肉,我则每天都吃不重样的,鸽子汤、粉汤、丸子汤,汤清,没有油花,盐味适中,是我的口味。还有餐前茶,淡淡的玫瑰花味,还有一股淡淡的药味,慢慢闻,细细品,刚入口接受不了这种味道,多喝几口还能接受。再喝鸽子汤也有这个味道,味淡而醇,回味无穷。几天来在这干净雅致的环境里吃着美味,大快朵颐,真是一种快乐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陌生的古城东门开城仪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喀什古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将古城打造成5A级景区则是近十年的事情。东门是保留下来的一座古城门,2015年起在东门除星期一外每天10点半举办一个开城仪式,将历史人物张骞、班超的故事、古丝绸之路以及维吾尔族传奇人物阿凡提等故事演绎在歌舞剧中,隆重、庄严、欢快、热情,令人激动澎湃,感受到了喀什人民对游人莫大的尊重和无比的热情,这在其他众多古城景区中怕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如今已成为喀什古城一大特色景观和一张文化名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10点半前赶到东门,马路已提前半小时封闭管制,游人如潮,横贯路中央,延伸百米长。交警及警车在维持秩序以保障游人的安全。我们站在人海中,大家都高高举起手机对准城门,等待着打开城门的神秘而盛大的那一刻。周围响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声。是啊,此时此刻我们站在新疆边陲之城,那部经典的电影画面浮现在眼前,怎不令人发自内心地唱起了这首经典的老歌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门仪式仅20分钟,在隆重热烈的音乐声中,通过旁白、对话、舞蹈、杂技等艺术手段,展现了喀什噶尔的历史变迁,是对这段漫长历史的一种生动演绎,让游客直观地了解喀什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深切地感受到喀什人民的热情和西域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门仪式结束后,我们没有随人流涌入东门,转身来到东南方向的高台民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台民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维吾尔语名为“阔孜其亚贝希”,意为“高崖土陶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00多年前维吾尔族先民在此建房安家,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时把王宫建在高崖北面。现有居民640多户,4000多人,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台民居小而精致,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便在祖辈房上加盖一层楼,形成楼连楼、房连房的格局,还形成了50多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厚重高深的黄土墙,横竖杨木梁子,依旧保留了原始状态。巷子里有一些传统的手工制品店,如制陶手工作坊、帽子店、英吉沙小刀店等,一位老人收藏的古董摆满了一个大房间,免费参观,但也鼓励打赏。也有现代的咖啡馆(在这静谧的古城中品咖啡太有滋味了)、绘画馆和外来的骆驼皮灯具等,还有民宿深藏在巷子里。因来之匆忙没有了解其历史,竟不知道有“过街楼”“半街楼”“悬空楼”等独特的建筑而错过欣赏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同风格的古城两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9年起,喀什市对老城区进行集中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49083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得到修缮加固。改造后的民居巷子,既保留了古西域风格的迷宫式城市街区特色、伊斯兰文化特色,又提升了居住功能,还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商业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喀什古城以解放北路为界分东区和西区,两个城区都突显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但又各有千秋,风格迥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区商业气息较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东门进入,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商业气息,各类民族特色的商业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干果鲜果冲入视觉,眼花缭乱,叫卖声不绝于耳,与众多城市的自由市场不相上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许是看完东门开城仪式,先去了高台民居,再进入东门,已时近中午,气温升高,忽然又被这喧闹嘈杂的气氛干扰到情绪,我和先生在主街道匆匆而过,遇到几个网红打卡点,如铁业社、空中花园、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古丽的家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网红维吾尔大叔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丽在门口热情地招呼客人到她家做客,可以边喝茶吃点心边观看民族歌舞表演。兴极之至,客人与主人共舞翩翩,欢乐陶陶,彰显了维吾尔族人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性格。当然这是要收费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空中花园从外观看就十分华丽,标着博物馆兼民宿的招牌,进去参观票价一百多,那就望望而已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业社,这里一定有深远的故事背景。喀什地区的铁器制造业可追溯到喀喇汗王朝时期,最初是为满足王朝士兵的兵器修理需求,后逐渐演变成传统的民族手工业。汉代时,中原的打铁技术传入西域,进一步推动了喀什地区铁器制作行业的发展。喀什古城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其铁业社的发展融合了波斯、阿拉伯、汉唐等多种文化元素,使铁器的造型、图案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今,坎土曼巴扎铁业社已成为喀什古城的一大旅游打卡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和购买铁器,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第二次去东门,寻找到买买提的老房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进去参观要门票29元。房屋面积700多平米,楼上楼下、大大小小房屋分布合理,设计功能齐全,匠心独运,体现了维吾尔族人的聪明智慧。保留的老物件见证了当年的生活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区古街氛围较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区相对来说商业气氛较淡,更多的是文艺气息和生活氛围,古色古香,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西域民族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步在西区,被它迷宫式的街区小巷所吸引,地上的地砖铺设都有讲究,有人字形、六边形、直线型,告诉你行走的方向。有油画街、职人街,布袋巷、彩虹巷、柱子巷等等。多彩的土墙,别样的门窗,古树花草点缀,街巷纵横交错,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小巷深处,有当地居民自己住的普通房屋,又有许多被改造的高端民宿,还有学校,社区,玩耍的孩子,晒太阳的老人,古朴与现代交融,生活气息浓厚,闹中取静,似隐藏偏隅的世外桃源。我们住在西门外一周,几乎天天进去逛一逛,每次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景象,越逛越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城柱子巷,全长约200米,宽3米,由99根各不相同的古老的柱子组成,均为居民捐赠而来,大多是用本地的柏杨树木制成。徜徉在古朴的树木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居民的爱意,当之无愧的是古城最著名的网红打卡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彩虹巷与布袋巷隔街相对,不足百米。彩虹巷是个死胡同,沿台阶而上的一面墙上画了一幅3D画,一句“喀什古城转角遇到爱”,将死胡同变成了浪漫之地。墙上绚丽多彩的壁画和宝蓝色的墙面,还有错落有致、五彩斑斓的花盆与宝蓝色的墙壁相得益彰,吸引了无数游客打卡拍照。布袋巷内挂满了色彩斑斓的布袋,这些布袋不仅是装饰,也代表着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和智慧。布袋树古树参天,苍劲挺拔,记载着岁月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向小巷深处,发现几家装修华丽的民宿,实际上在古城隐藏着一百多家民宿,不深入巷子里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大招牌。高中低档都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这些民宿多由古城民居改造而成,整体装饰采用维吾尔族装修风格,如木雕、石膏雕、艾德莱斯床品等,还有的融入了摩洛哥风格、欧式风格等,形成独特的异域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喀什古城的千门万窗是古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千门万窗分布在古城纵横交错的街巷两旁,与土黄色的墙壁、历经岁月打磨的石板路相互映衬,错落有致,构成了独特的古城风貌。门窗色彩艳丽,丰富多样,相互搭配,将门窗装点得犹如彩虹般绚丽。门窗上的雕刻和彩绘工艺精湛,图案细腻精美。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仿佛是一位位沉默的讲述者,静静诉说着古城两千多年来的沧桑变迁,见证了喀什从“玉石之路”的发源地到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的历史演变。展示了喀什古城作为丝绸之路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古罗马文化、佛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的特点,如窗户上或以精美的佛珠装点,或以龙鳞、罗马柱、牡丹花为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城里的年轻人,开个小店为了谋生,也为了享受这小巷里恬静悠然的慢时光。这首曲子就是店里传出来的,吸引了我的手机录下这段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纵横交错的古街小巷在夜晚的灯光下变得扑朔迷离,犹如迷宫一般。错落别致的古朴民居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花纹繁复的门窗、装饰,在灯光映照下,如一幅幅灵动的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步在大街小巷,一会穿梭到远古,一会置身于当下,老房子老物件老年人,新房舍新装修年轻旅拍人,民俗风情与现代人文气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满着厚重的历史韵味和文艺气息,令人流连忘返,沉浸陶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喀什行游一周,对古城如读一本书,越读越有兴趣,虽几次进出古城区仍觉不够尽兴,好像还没有读懂它,没有读全它。沉浸在这既古朴又文艺的氛围中,更让我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的友好、质朴、善良,老人的目光是慈祥的,孩子们的笑声是爽朗的,和年轻人交流是温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后还会再来的!祝福喀什永远美丽而纯朴,永远保持古道柔情,在丝绸之路上成为永久璀璨的明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