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厝塘村是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凤新街道下辖的革命老区村,位于潮州市区北面6公里处的韩江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现有人口1055人,以潮州话为主要方言。</p> <p class="ql-block"> 该村以“红绿融合”为发展理念,通过打造湿地公园、红色旅游等生态文旅项目,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82.93万元,并于2025年获评“全国文明村”。</p> <p class="ql-block">心字碑释义</p><p class="ql-block">此碑所刻"心"字以朱砂着色,以形载道,匠心独运。三点之中,末点垂落于下,并非误,而暗藏"谦卑祈愿,需将心放下"的隐喻,寓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p><p class="ql-block">碑立榕下,更藏天地玄机。三点落笔暗合"治,始于心而达于行"之理:垂落的末点,恰似古人"谦受益,满招损"的智慧,亦如空杯纳水般虚怀若谷;字形笔画干毅有力,又如榕根抱岩之坚韧。心之诚与行之毅相互成就,正如榕树历经岁月终成亭亭如盖,唯有将心放低,方能在天地间立得沉稳。</p><p class="ql-block">《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这方朱砂"心"字,既是对处世态度的提点,亦是对生命哲学的诠释。观者临碑静悟,于一放一扎之间,或能窥见处世之道。</p><p class="ql-block"> —— 高厝塘山水情怀</p> <p class="ql-block">愚公洞——镌刻奋斗精神的红色地标串力</p><p class="ql-block">1970年,面对山洪阻断交通、村民出行艰难的困境,村党支部高举"愚公移山"精神旗帜,动员全村力量开山凿洞。在土质松软的山后,经过近三年艰苦奋战,一条长75米、宽3米的穿山涵洞﹣-"愚公洞"终于落成。</p><p class="ql-block">这座纯人力打造的丰碑,是集体主义精神的永恒见证。物资匮乏的年代,村民日均劳作超10小时,徒手搬运石料、垒石砌洞,将"一锤一凿皆信仰"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山洪排泄的重要通道,更是自力更生的宣言书、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如今,昔日战天斗地的涵洞摇身一变成为休闲探幽的文旅项目,高厝塘村村民乡村振兴的双赢。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实现了历史遗产活化与</p><p class="ql-block">"愚公洞"三字,至今仍激荡着战天斗地的豪情。</p><p class="ql-block">这项工程堪称奇迹。施工期间塌方不断,村民就地伐木加固洞壁;党支部自筹资金购置水泥,带领众人从风柜岭开采石料。全村男女老少肩挑车推,累计运送石料千余吨,用血肉之躯开辟出这条民生通道。</p> <p class="ql-block"> 来过高厝塘很多次都没发现防空洞和愚公洞,这次是看到抖音介绍后,才特地过来寻找的……</p> <p class="ql-block">备战名荒为人民一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百业待兴,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彼时,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边境局势紧张;美国深陷越战却不忘施压中国东南沿海,台湾问题悬而未决;美苏核军备竞赛如火如荼,中国虽成功试爆原子弹,却仍面临核威慑。国内,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尚未消退,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史暴露出粮食安全与抗灾能力的短板。</p><p class="ql-block">这一方针以国防建设与民生保障为双轮驱动、号召全国人民"深挖制、广积粮"。各地纷纷修建防空制,储备战略物资,构筑起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这场全民参与的行动,不仅是应对战争威胁的主动防御,更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p><p class="ql-block">潮州市高厝塘村,这座兽作为解放战争时期韩江纵队重要据点的村落、留存着见证历史的防空洞。它们不仅是军民携手抵御外敌的实物见证,更承载着居安思危的体记忆。在"山水情怀带提升项目"中,村内三座深10米、高2米、宽2.2米的防空洞,经"修旧如旧"的匠心修缮,既保留着军事防御的历史印记,又融入红色文化展览等新时代元素,成为传承历史的鲜活载体。</p><p class="ql-block">如今的高厝塘村,以红色记忆为精神根基,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动力引擎,将"备战备荒"的忧患意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创新动能,在新时代绘就了历史与当下交融、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厝塘古庙</p> <p class="ql-block"> 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别放弃,你的梦想正在穿越风雨,马不停蹄地向你赶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