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段家楼建筑群是由段祺瑞于1913年投巨资兴建的。而实际上,在这里办公并居住过的却是其胞弟段祺勋及家人。段家楼是他们在正丰矿期间办公生活娱乐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建筑设计科学合理,建筑结构精巧,是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珍品。“整座建筑群坐西向东,分南北两组,每座大楼独立成院”,又称东大楼的总经理大楼和小姐楼居南,由小南楼、小中楼和小北楼组成的公子楼在北,另外还有又称西大楼的服务娱乐楼等其他附属建筑,以及当时1000余米的地下通道与矿区主要建筑相通。整座建筑群集办公、娱乐、休闲、防御于一体,占地50余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段祺瑞长子段宏业卖给日本人。日军占领正丰矿,所以也曾占用此楼群,现还保存有有日本人在段家楼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后,井陉、正丰两矿解放后,成为晋察冀边区的大后方,主要生产军火,包括火箭炮、迫击炮、手榴弹、子弹、炮弹等,维修各种炮械、枪械。段家楼成为矿办公楼和职工宿舍,这里的桌、椅、沙发、电话、浴盆、文件箱柜等作为战利品,运送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供党中央、毛主席使用,现为国家一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9年前后,在历史大背景下,矿区又将段氏家族和日伪时期修建的地(暗)道进行连接扩修,使地道全长达到5556米,用于防空工程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建筑被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段家楼历经北洋军阀时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建设时期,跨度近百年,生动地展现了时代的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段家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开放的主要有段家小姐楼、总经理办公楼和当时可直通火车站的1500多米的地下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段家楼迎门的凉亭中西合璧,令人叫绝的是屋脊的镇品不是走兽,而是荷枪的北洋兵,颇有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姐楼极具西洋风韵,坐西面东正对大门,楼内设有汉白玉雕花壁炉和精美瓷砖壁炉各一个,墙体四周有雕花墙裙和门套。小姐楼前有莲花门、凉亭、喷水池等。楼前的40多棵古柏郁郁葱葱,树龄近百年。楼内的电路全部藏在墙壁之内,不会破坏建筑的完整性;楼内有欧式壁炉,颜色样式现在看都不过时;家具也是欧式家具,令人惊奇的是穿衣镜离地有半米多居然还能照见;几座楼内的暖气片比现在的暖气片略粗,排列整齐,至今仍能取暖;屋檐下安有疏导管道,雨过天晴走在檐下不用担心屋顶滴水。楼内设有木质的升降装置,一日三餐可以通过这个装置送到小姐楼上。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小姐楼下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经理办公楼坐西面东,系红顶、素墙、大砖石结构的德式建筑,为上下两层,属西洋风格,高大恢弘。正门呈拱券状,有巨大石柱支撑,三面回廊环抱。地面为红松地板,是特选的俄罗斯上好木材。据介绍,楼顶造型原为德式钢盔式,现为红瓦尖顶。总办大楼内会客厅、卧室、浴室、休息室、舞厅、健身房等一应俱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段家楼的地下室和地道巍巍壮观。每座大楼下都建有地下室,地下室有抬高楼梯、防潮、储藏等功能。地下室与地道相连,地道内部四通八达,设有指挥部、机要室、靶场、餐厅等,外设13个出口,可直通凤山火车站、公路桥等交通要道和医院等地,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要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