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幼儿:小二班幼儿</p><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5月20日—6月20日</p> 活动背景、目的 <p class="ql-block">“老师,我的‘草莓’袜子又不见了!”午睡后的整理时间,寻找袜子成了孩子们的头等大事。每天总有几只袜子神秘消失或是“落单”。孩子们好奇极了:</p><p class="ql-block">“是小老鼠偷走的吗?”</p><p class="ql-block">“大风刮跑了吧?”</p><p class="ql-block">“说不定袜子自己跑掉了!”</p><p class="ql-block">这些天马行空的猜想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为了保护我们心爱的袜子,弄清楚它们究竟去哪儿了,教师随即组织幼儿讨论:“孩子们,怎样才能让袜子不跑丢?”</p> <p class="ql-block">有的幼儿说:“要把袜子放好”。</p><p class="ql-block">有的说:“要保护自己的袜子。”</p><p class="ql-block">于是,教师以“护袜行动”为主线,创设生活化、情境化的整理活动,通过趣味游戏与多元互动,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整理技能,培养自主整理习惯。一场寻找袜子秘密的奇妙冒险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通过讨论了解到,小班幼儿之所以总是丢袜子,是因为对袜子的认识不够全面,他们对袜子的认知还处于具象感知阶段:能辨认袜子的直观特征,如颜色、大小,但对抽象概念,如功能、正反、配对逻辑等理解有限。其经验呈现“碎片化”,非常容易受个人的偏好产生认知冲突,如把别人相似的袜子认成自己的袜子。</p> <p class="ql-block">活动目的</p><p class="ql-block">这一只只“迷路”的袜子,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小班幼儿在整理习惯养成上的核心困境与深层需求。袜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护袜行动”为主线开展自主整理习惯养成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整理技能,培养自主整理的习惯。</p> 袜子不见了 <p class="ql-block">墨墨翻箱倒柜好大一会儿了,还没能找到另一只袜子,急得直抹眼泪,带着哭腔跑到我跟前儿:“老师,我的袜子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我弯下腰,轻声对她说:“别着急,我们一起找,好吗?”我开始和她一起分析袜子可能藏的地方,不一会儿,袜子就找到了,墨墨也开心地笑起来。</p><p class="ql-block">我问孩子们:“你们的袜子为什么老是藏起来?”</p><p class="ql-block">子萌腼腆地说:“我忘记放在哪了!”</p><p class="ql-block">苇苇嘟着嘴说:“我放鞋子里了,后来就不知道了,找不着了。”</p><p class="ql-block">墨墨说:“我的袜子都乱七八糟的了。”</p><p class="ql-block">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袜子为什么不见了”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通过讨论和现场查看,孩子们知道了袜子“走丢”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及时将脱下来的袜子收纳好。</p> 袜子收纳小试 <p class="ql-block">袜子不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及时将脱下来的袜子放好,那么将袜子放好,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丢袜子的情况了呢?我鼓励小朋友想一想并说一说午休时的袜子收放位置:</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计划:</p><p class="ql-block">有的小朋友说要把袜子放在鞋子里;</p><p class="ql-block">有的小朋友说要把袜子放在枕头下面;有的小朋友说要把袜子放在床垫底下;有的说要把袜子藏在枕头里面……</p><p class="ql-block">我建议孩子们午休的时候去按计划将自己的袜子放好。</p><p class="ql-block">但是起床后,问题又出现了,袜子还是不见了!</p><p class="ql-block">有小朋友说:“我不记得我的袜子放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这个袜子不是我的,不知道谁放我床上的。”</p><p class="ql-block">教师发问:“那我们应该把袜子收纳到哪儿呢?”</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面对这个问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p> <p class="ql-block">带着“如何收纳袜子”这个问题,我们请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妈妈是怎么收纳袜子的,第二天孩子和同伴一起交流收纳方法。 根据孩子们分享的收纳方法,有小朋友提出:“我们可以像爸爸妈妈那样做一个东西,把袜子放进去就好啦!</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开始了袜子收纳神器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找来夹子、纸箱、纸杯、收纳筐来作为材料,亲自动手收纳袜子,并在午休的时候进行了实践。但是睡醒之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小夹子太小,总是夹不住袜子;选择纸杯的小朋友袜子没有丢,但是纸杯却会被碰倒,滚得到处都是;用收纳筐和纸箱的小朋友袜子没有丢,但是收纳筐和纸箱都太大了,放在床上很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对“袜子收纳神器”进行了调整:将纸杯固定在小朋友床尾位置,每个小朋友将自己的袜子叠好放进纸杯来收纳。经过几天的实践应用,发现大部分小朋友纸杯里的袜子都“乖乖地”不会“跑丢”。</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1.为了袜子“不跑丢”,幼儿能积极想办法:将袜子放在枕头底下、鞋子里、被子底下等,可以看出幼儿明确地知道“袜子放好了才不会丢”,有收纳意识,但是缺乏收纳的经验。</p><p class="ql-block">2.教师建议幼儿做好收纳计划,但是幼儿并没有因为计划而保护好袜子,可以看出做计划的方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难起到真正作用。小班幼儿对规则和任务的理解还很有限,并不清楚不及时整理袜子会带来什么后果。因此,他们在没有有效督促的情况下,难以主动去整理好自己的袜子。</p><p class="ql-block">3.幼儿对“袜子收纳神器”的制作兴趣极高,且在实践失败后重新调整,最终找到收纳袜子的好方法,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探索欲和保护袜子的决心。中午午睡时,孩子们有了在固定位置收纳袜子的意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助力幼儿习惯养成。</p> 袜子收纳再升级 <p class="ql-block">袜子总是跑丢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在此期间却暴露出了更多关于袜子的“小秘密”。</p> 不会穿袜子之“穿不上” <p class="ql-block">每天总有几个小朋友会说:</p><p class="ql-block">“老师我不会穿袜子”</p><p class="ql-block">“我也穿不上”</p><p class="ql-block">“老师你能帮我穿一下袜子吗?”</p><p class="ql-block">小班幼儿不会穿袜子是一个常见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教师组织讨论:</p><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怎样穿袜子呢?”</p><p class="ql-block">幼儿积极回应:</p><p class="ql-block">“往上拉就穿上了。”</p><p class="ql-block">教师请有经验的幼儿做示范,并搭配儿歌,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穿袜子:“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起长鼻子,穿好小袜子。”有趣的儿歌帮助幼儿了解了穿袜子的方法,孩子们纷纷拿起袜子边唱儿歌边穿袜子,不一会就穿好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巩固幼儿穿袜子的技能,教师在角色区投放了大量的袜子,幼儿可以给自己穿袜子练习,也可以给娃娃穿袜子,不知不觉中,穿袜子技能明显提升。</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教师采用简短押韵的儿歌帮助幼儿准确记忆穿袜子步骤顺序,成功将穿袜子步骤具象化、游戏化;请会穿的小朋友做榜样示范,发挥“同伴学习”的优势,幼儿乐于接受,轻松理解了方法并实践。</p> 不会穿袜子之“穿错袜子” <p class="ql-block">幼儿能边念儿歌边穿袜子,然而袜子穿好了,又发现了新问题:有的两只袜子穿得不一样;有的将袜跟穿在了脚背上;还有的幼儿将袜子正反面穿错了。面对种种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又继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认识袜子,解决关于袜子的一件件“麻烦事儿”。</p> <p class="ql-block">(1)两只袜子不一样</p><p class="ql-block">“老师,他穿的是我的。”</p><p class="ql-block">“没有,这就是我的!”</p><p class="ql-block">类似的两只袜子又出现在了同一位小朋友的脚上,丢袜子的小朋友想要回自己的袜子,穿错袜子的小朋友坚持袜子是自己的,双方僵持不下。归结原因,是幼儿对袜子的特征认识不够清晰。</p> <p class="ql-block">①绘本渗透。教师通过绘本故事《一双袜子》引导幼儿认识袜子。孩子们跟随绘本故事,帮助一双红蓝条纹的袜子找到了遗失的另外一只,配成了一双袜子。他们知道了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才是一双袜子,是一对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②角色游戏——我是袜子“小侦探”</p><p class="ql-block">教师扮演“袜子小镇镇长”,提前将单只袜子藏在教室安全、孩子视线可及的各个角落。幼儿扮演“袜子救援队小队员”。</p><p class="ql-block">镇长:“救援行动开始!请小队员们仔细搜索教室,把迷路的袜子宝宝安全地捡起来,放进我的救援篮里!”幼儿分散在安全区域内寻找,找到后交给“镇长”。</p> <p class="ql-block">③区域游戏——袜子配对</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有了一双袜子是好朋友的经验,袜子配对游戏油然而生,教师在区域中丰富材料的支撑,孩子们有了更多自己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来操作袜子配对墙。</p> <p class="ql-block">还有的小朋友会围在一起给角色区的袜子配对。帮袜子找到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2)袜跟穿到脚背上</p><p class="ql-block">幼儿将袜跟穿在脚背上,说明对袜子的结构认识不够清晰,于是教师借用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袜子是由袜口、袜筒、袜后跟和袜子尖组成的,穿袜子时袜子各部分要对应脚丫各部位才可以穿好。</p><p class="ql-block">教师同时在美工区投放了大量袜子简笔画供幼儿涂色练习,将相同部位涂上相同的颜色,帮助幼儿区分袜口、袜筒、袜跟和袜尖。</p> <p class="ql-block">(3)正反面穿错</p><p class="ql-block">当有幼儿再次出现袜子正反面穿错的时候,教师顺势组织幼儿讨论,并引导幼儿观察袜子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同</p><p class="ql-block">“里面有很多线线”。</p><p class="ql-block">“里面没有小花,外面有小花”。</p><p class="ql-block">“里面和外面的颜色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幼儿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发现。</p><p class="ql-block">待午休结束后,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和老师一起做翻袜子的游戏。教师随手拿起一只里朝外的袜子:“哎呀!大家快看,这只袜宝宝‘肚子’(内里)怎么跑到外面来啦?着凉会感冒的!快帮它翻回去!”(示范:小手变成小火车,‘呜’地钻进袜口山洞,抓住小脚丫(袜头),‘轰隆’一下翻出来)幼儿努力尝试,教师及时鼓励:“小火车找到山洞(袜口)啦!真棒!抓住小脚丫(手指捏袜头),用力——翻!成功啦!你做得真好!”幼儿手拿袜子学着老师的样子做,有时候会被老师夸张的语气逗得哈哈大笑,就是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一个个都学会了翻袜子。</p> 不会叠袜子 <p class="ql-block">幼儿学会了翻袜子、穿袜子,也懂得了袜子脱下来要收纳好才不会丢,但是袜子拿在手里,幼儿翻来覆去地看,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变整齐。我鼓励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面前的一堆袜子变整齐?</p><p class="ql-block">豆苗率先站起来说:“可以把袜子叠起来再放进袋子里。”</p><p class="ql-block">师:“那怎样叠袜子呢?”</p><p class="ql-block">“我会!”平时不太爱说话的梓沫小声回应:“我妈妈教过我叠袜子。”</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请梓沫教小朋友叠袜子,先把配对好的袜子铺平,从袜头向袜口卷,最后,用袜口轻轻包住它,瞧,袜子卷不会散开啦!</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1.由袜子收纳暴露出的幼儿在袜子方面的问题像大爆炸一样层出不穷,可以看出穿袜子、整理袜子这件“小事”,无形中被我们忽视,导致幼儿深受困扰。教师采用的讲读绘本、实物操作、材料练习等方式都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成功帮助幼儿了解袜子结构与特征,学会辨别袜子前后、里外,学会翻袜子、卷袜子。</p><p class="ql-block">2.在翻袜子、叠袜子环节,幼儿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梓沫虽然年龄偏小,但对折叠袜子、卷袜子的动作已经掌握娴熟,反观部分幼儿精细动作技能发展尚不成熟,手指力量与协调性不足,而翻袜子、拉平、卷起或折叠袜子这些动作需要手指和手腕的精细配合,这对手眼协调仍在发展的小班多数幼儿来说还比较困难。</p><p class="ql-block">3.教师采用简短押韵的儿歌(如翻袜子歌),帮助幼儿准确记忆步骤顺序,配合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使枯燥的翻袜子这个动作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自然掌握整理雏形。</p> 护袜行动显成效 <p class="ql-block">“护袜行动”自开展以来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已悄然为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带来可喜的变化。幼儿从最初的手足无措、需要老师协助,到现在大部分幼儿都能正确区分正反、找准脚趾位置,独立且迅速地穿好袜子。</p><p class="ql-block">收纳环节,幼儿能主动将袜子对齐、平整折叠。午睡前、活动后,幼儿都会自觉检查自己的袜子是否穿好,如果发现同伴的袜子穿错了,还能主动提醒,再也没有“跑丢”的小袜子出现了。“守护”好自己的袜子已经成了班级新风尚。</p><p class="ql-block">尤为可喜的是,这项能力正从幼儿园自然延伸到家庭,多位家长欣喜地反馈:“孩子起床后会主动要求自己穿袜子”“以前脱下来的袜子随手乱扔,现在居然像模像样地叠好”“整理衣物的时候会帮忙一起整理,把全家人的袜子配对、叠放,干得可认真啦!”</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1.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自主整理意识增强,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能自觉检查袜子是否穿好,看到了幼儿良好习惯和责任感的萌芽。大部分幼儿已经能独立完成袜子分类、配对与折叠,午休前后能主动整理、收纳袜子,从最初的混乱无序到熟练整理,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p class="ql-block">2.“护袜行动”源于教师对日常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敏锐观察,这促使教师跳出既定教案,真正践行“生活即教育”,学会从幼儿一日生活细微处发现问题、寻找教育切入点。</p><p class="ql-block">3.生活即课程,“护袜行动”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幼儿学会了整理袜子,更在于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幼儿园教育的本源:扎根幼儿真实生活,敏锐捕捉教育契机,尊重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受益终身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供稿:李明君</p><p class="ql-block">编辑:李明君</p><p class="ql-block">审核:赵凯</p><p class="ql-block">终审:车树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