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汉代以后,路县县治的位置几经变化,汉代遗留的旧城失去了县域内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但古城仍不失为养育一方民众的家园,历史记忆也未被岁月完全抹去。此后路县故城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逐渐蜕变为大运河畔的村落,依然在这片士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充分揭示了北京城市富副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北京延绵不绝的城市文脉。</p> <p class="ql-block">铜镜 铜熨斗 铁烛台 铁烛台</p><p class="ql-block"> 魏晋—北朝(公元220-581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城郊遗址区499号灰坑</p><p class="ql-block"> (铁器窖藏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铭文砖 魏晋—北朝(公元220-581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遗址墓葬区出土</p><p class="ql-block"> 遗址范围内发现的两座北朝墓M51和M56,分别出土了铭文砖。铭文中有明确的纪年,还有地名和人名。铭文将潞县写作路县”,可见这一旧称在本地仍然流行了500多年。</p> <p class="ql-block">陶钵 陶罐 北朝(公元439-581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勺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盘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79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盘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7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炉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16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双系罐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16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釉执壶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城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釉瓷炉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6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无釉白瓷刻花执壶 </p><p class="ql-block">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城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釉盘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城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釉瓷钵 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城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盆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盏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熨斗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足盘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执壶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剪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足釜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簸箕 金(公元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 庙上5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足炉 辽(公元916-1125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49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壶 辽(公元916-1125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49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鏊子 辽(公元916-1125年)</p><p class="ql-block"> 胡各庄49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清代通州本地学者刘锡信</p> <p class="ql-block"> “通州潞河东八里有古城,周围四里许,遗址约高五尺。”这是清代通州本地学者刘锡信所著《潞城考古录》的一段话,上面记载了通州这处漕运咽喉之下还有一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玛瑙、翡翠、白玉等各种首饰</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各种金、银、玉石珠宝</p><p class="ql-block"> 清(公元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花折枝牡丹瓷罐</p><p class="ql-block"> 清(公元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罐 清(公元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墓葬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路县故城遗址以完整的城市格局和丰富的古代遗存,考古实证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根基,生动描绘北京地区文化多元交融、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图景,深刻见证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伟大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p><p class="ql-block">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高度重视,路县故城遗址得以保存,并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历史城市传承保护中国模式的典范和缩影。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古都北京正秉持这一理念,走向新的辉煌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