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苏州考古博物馆

平淡是真

苏州考古博物馆,是江苏省第一个考古学科的博物馆。它坐落于石湖景区内,于石湖北面的新郭老街东入口北侧几十米处。其建筑外形设计简洁明快,巧妙地融入了越城遗址出土的“ 石锛 ”和“ 钺 ”造型灵感,整体由简洁大气的三角形块面构成,营造出古朴沧桑与野趣之美,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主持设计‌‌。 博物馆的建设源于2018年政协委员的提案,旨在解决苏州出土文物展呈空间不足的问题。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占地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972平方米,展厅面积近4000平米。</p> <p class="ql-block">  展厅共二层,分地面一层与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以“源起江南——苏州地域文明探源”为主题,地下一层则以“华章江南——苏州考古发现成果”为主题。据说,博物馆精选的1200件(组)文物,其中80 %为首次展出。</p> 源起江南—苏州地域文明探源 <p class="ql-block">  地面一层是考古学科的介绍与文保互动的设置,让参观者对考古有个全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序厅以沙盘、大屏幕、标本、图表,讲了太湖流域形成的过程,以及考古工作者所发掘地点用区域的,让我们看到了更早的江南。</p> 从湖泊变迁、海面变迁与海岸进退,找到了自然变迁与吴地先民生存发展的依据,以极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正式进入展厅,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墙的考古工具,墙下是考古的流程,从测绘、布方、挖掘到拍摄、清理、完工,给我们科普了考古挖掘的流程。 同时还可用手触摸土质土色的变化,给我们予考古的体验感,也让我们了解到了野外考古人栉风沐雨的的艰辛。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还设立了文物修复的实验室,可以观看师傅修补文物的场景。实验室外的开放区还设了简易的显微镜,让参观者能看到文物标本的纹理。</p> <p class="ql-block">  墙面一直角从上到下的展柜,根据保存要求条件不同,一一展示了不同展品所需的不同保存环境,从低要求的石器、玉器、琉璃器到高要求的丝织品等。</p> <h5>鎏金锁 ↑</h5><h5>清(166-1911) </h5><h5>2024年苏州市姑苏区余天灯巷东遗址</h5> <h5>铜腰带(13件)↑</h5><h5> 铜鎏金带饰由十三块扁平的带板组成,表面出现各种典型的唐代纹饰图案。如牡丹花卉与展翅翻飞的禽鸟,造型生动,寓意吉祥。 、</h5><h5>唐(618-907年)</h5><h5> 2021年苏州市吴中区丹枫遗址。</h5> <p class="ql-block">  展柜对面是草鞋山复原的草鞋山1973年的大地层,据说是用真陶片一层层堆砌起来的,上面还放置了那个时期的典型器物,从马家浜、崧泽到良渚、唐清,让参观者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墙后是202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草鞋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玻璃下一位成年男性的的尸骨清晰可见。</p> 展厅内的墓葬、或遗址,都设立专题展柜,简单明了。<div><br></div> 如:吴中区千年寺遗址出土文物 <h5>印纹泥质陶罐 ↑</h5><h5> 直口、折沿、方唇、腹部略收。户部饰三周绳纹。</h5><h5>战国(公园前475-前221年)</h5><h5>2012年苏州市吴中区千年寺遗址</h5> <h5>印纹泥质陶罐↑</h5><h5>战国(公园前475-前221年)</h5><h5>2012年苏州市吴中区千年寺遗址</h5> <h5>印纹泥质陶罐 ↑</h5><h5>战国(公园前475-前221年)</h5><h5>2012年苏州市吴中区千年寺遗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高新区华山楚墓15号墩出土文物</p> <h5>原始瓷豆 ↑</h5><h5>战国(公园前476-前221年)</h5><h5>2011年苏州市高新区华山楚墓15号墩</h5> <h5>原料始提粱盉 ↑</h5><h5>战国(公园前476-前221年)</h5><h5>2011年苏州市高新区华山楚墓15号墩</h5> <h5>玉饰件 ↑</h5><h5> 战国(公园前476-前221年)</h5><h5>2011年苏州市高新区华山楚墓15号墩</h5> <h5>青釉熏炉 ↑</h5><h5> 黑炉整体形似盖豆,子母口承盖,盖顶部轻微鼓起,浅腹,平底,短柄,盖钮分三层,上为立鸟,下为两层塔型钮。炉盖上有两圈三角形镂孔。黑腹上部饰有一圈三角形镂孔。</h5><h5>西汉(公元前206-8年)</h5><h5>2011年苏州市高新区华山楚墓15号</h5> <h5>原始瓷兽首盉 ↑</h5><h5>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h5><h5>2011年苏州市高新区华山楚墓15号墩</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高新区馒首山遗址、姑苏区虎丘路新村土墩墓、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出土的文物</p> <h5>印纹硬陶瓮 ↑</h5><h5>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h5><h5>2012年苏州市高新区馒首山遗址</h5> <h5>双系罐 ↑</h5><h5>三国吴(229-280年)</h5><h5>2017年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路新村土墩墓</h5> <h5>左:红陶罐、右:夹砂带盖鼎 ↑</h5><h5>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h5><h5> 2009年苏州市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层的展厅中还专门设了城市考古间,地面是一张平江和当代苏州的叠加图,两侧的展柜是古城出土的文物,而前面现代的大屏幕则循环播放句吴崛起、文脉传承、城市考古等姑苏古城的前世今生。</p> <h5>陶灶 ↑</h5><h5>汉(公呒前206-220年)</h5><h5>2011年苏州市姑苏区害家坟遗址</h5> <h5>“右”字铭文陶筒瓦 ↑</h5><h5>秦(前221-前207年)</h5><h5>2022年苏州市姑苏区金城新村遗址</h5> 华章江南——苏州考古发现成果 <p class="ql-block">  地下一层是主展区,由二个考古厅与一个特展厅组成。展示:三山岛旧石器时代晚期—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直至近现代,整个苏州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历史。通过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发掘成果,主要是陶器,向观众展示苏州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 第一考古厅,“文明溯源”</b></p><p class="ql-block"> 从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始,用平等社会、分节社会、等级社会四个章节展示。</p> 平等社会,距今约7000~6000年<br>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相对来说比较和平安定。考古资料证明,距今7000至6000年前后的长江下游正处于文化相互作用圈与文明因素萌芽、形成与发展期。苏州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出现了水稻栽培、手工业专门化、定居的生活方式。吴地先民在迁徙、交往中产生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加速了平等社会复杂化的进程。 <h5>牛孙耳罐 ↑</h5><h5>新石器时代.马家滨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h5><h5>2020年苏州市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节社会,距今约6000~5300年</p><p class="ql-block"> 在分节社会以及其他等级分化相对有限的社会里,对随葬品的分析可以揭示相关社会地位差异的信息。此时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已存在私有财产,开始有了私有观念。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是一个可以继承财产、地位的分节社会。区域内的遗址中能看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存在的定居村落、墓地都表明,其社会复杂性超过了平等社会。吴地先民己经率先迈出了社会复杂化发展的第一步,是长江下游文明化道路的先锋。</p> <h5>彩绘陶罐 ↑</h5><h5>泥质黑衣陶,方圆唇,直口微侈,折肩折腹、科直劈,圈足略外撇,饰彩绘。崧泽与良诸文化时期的彩绘陶有两种。一种是态然陶器,即用天然漆涂绘在陶器上形成花纹,如澄湖遗址出土的彩会陶器等。另一种是天然彩会陶,以天然矿石颜料涂绘在陶器上,如仰韶文化彩陶器。塘北遗址出土的彩绘陶罐经专家鉴定为漆绘,十分珍贵。</h5><h5>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一5300年)</h5><h5>2010年苏州市吴中区塘北遗址</h5> <h5>左:夹砂三足陶鼎,右:夹砂红陶带把鼎 ↑</h5><h5>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距今6000-5300年)</h5><h5>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h5> <h5>黑陶带流壶 ↑</h5><h5>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距今6000-5300年)</h5><h5>2022年花园州市吴中区塘北遗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级社会,距今约5300~4300年</p><p class="ql-block"> 等级社会是相对于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相对不平等社会而言的。生产力进步与人口激增使得社会分细化、农耕技木成熟 人群与聚落的分层加剧,复杂社会逐渐形成;社会等级趋于严明。在此背景下,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已具备早期区域国家形态的特征。</p> <h5>双鼻壶 ↑</h5><h5>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h5><h5>2023年苏州市昆山唐家角遗址</h5> <h5>提粱壶 ↑</h5><h5>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h5><h5>2023年苏州昆山唐家角遗址</h5><h5><br></h5><p class="ql-block"> 在第一考古厅与第二考古厅衔接处是“渔猎畜养”专题</p><p class="ql-block"> </p> 长江下游太湖东部地区的遗址,新石器时代都会出土大量的动物遗存。此时的家畜蓄养技术普及,成为等级社会庞大人群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也用于敬神祭祀。遗址出士的大量石箭镞、网坠,表明渔猎经济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出土的动物标本中,猪、鹿和鱼的数量更多,印证它们在先民心目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二考古展厅</b></h1><p class="ql-block"> 由吴越新征、都会寻踪、与海丝遗痕三个单元组成。</p> <b>吴越新征</b>:以宅前、塘北遗址;俞墩、馒首山遗址;观音山、真山D33遗址;华山、金城新村、朱祥巷遗址,发掘的文物,来探索历史的脉络、建立序列考古的文化区。 <h5>龙纹陶炉 ↑</h5><h5>泥质红陶, 器作鬲式炉造型,园唇、微侈口,卷折沿,束颈、扁鼓腹、下部内收,圆底,无足。吕颈部周围饰忍冬纹、兽面纹,器外壁周身满饰浮雕龙纹及云纹。胎质厚得坚实,但系刻痕迹较明显,应是翻制陶范年用的母模。</h5><h5>陆慕宋泾桥南遗址出土的陶礼(祭)器造型复古,纹饰多取自商周青铜器、玉器,其原料应系就地取材,采用“范制法:生产,经窑炉高温素烧而成。</h5><h5>元(1271—1368年)</h5><h5>2024年苏州陆慕朱泾桥南遗址</h5> <h5>陶罐 ↑</h5><h5>战国(公元前475-221年)</h5><h5>2022年苏州市姑苏区朱祥巷遗址</h5> <h5>陶鬲 ↑</h5><h5>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h5><h5>2010年苏州市高新区大墩遗址</h5> <h5>左1-2:青秞碗,中:青秞高足杯,右:青秞杯,下:银钗 ↑</h5><h5>北宋(960-112年)</h5><h5>苏州市高新区乌埂上遗址</h5> <h5>上:陶秞盂、陶钵、铜镜</h5><h5> 下:盖罐、罐、石砚台 ↑</h5><h5> 北宋(960-1127年)</h5><h5>2021年苏州市姑苏区钱家浜遗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都会寻踪</b>:用混堂巷北、合丰小城、虎丘观景二村、福星小区西土墩、朱家庄遗址、孙吴宗室大墓以及板桥村遗址,展示苏州各个时期的辉煌。</p> <h5>高领折肩罐 ↑</h5><h5>秦(公园前221-前207年)</h5><h5>2024年苏州市姑苏区混堂巷北遗址</h5> <h5>陶俑、陶骆驼 ↑</h5><h5>唐(618-907年)</h5><h5>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板桥村遗址1号墓</h5> <h5>女侍俑 ↑</h5><h5>唐(618-907年)</h5><h5>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板桥村遗址12号墓</h5> 苏州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复原展出的三国孙吴1号墓‌,它是1:1搬迁而来的,是国内罕见的考古现场原貌展示,也是江浙沪最大的展品。‌‌ 该墓位于姑苏区虎丘路西侧虎丘路新村内。因土墩内曾出士了载有“吴天之墩”的南宋葛氏家族墓志,亦称“吴天墩”,此次发掘规格较高的六朝早期墓5座。‌‌ 这座宗室大墓,占地150平方米、重达90吨,出土了包括龙首金钗在内的66件(组)文物,展现了孙吴贵族的生活图景,填补了苏州三国考古的空白。 该墓为十字形砖室结构,是苏州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孙吴墓葬。‌‌ 墓主推测为孙吴宗室家族成员,出土文物包括青瓷、玉器、琥珀、金银器等,其中龙首金钗与苏州博物馆藏的凤首金钗为一对王室高等级金器。 <h5>龙首柄铜熏 ↑</h5><h5>三国.吴(229-280年)</h5><h5>2017年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路新村土墩2号墓</h5> <h5>鐎斗 ↑</h5><h5>三国.吴(229-280年)</h5><h5>2017年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路新村土墩2号墓</h5> <h5>“黄布作”铭文砖 ↑</h5><h5>三国.吴(229-280年)</h5><h5> (02)(04)“吴侯”砖</h5><h5>三国.吴(229-280年)</h5><h5>(03)“青(州)苏慈作”铭文砖</h5><h5> 三国.吴(229-280年)</h5><h5>(05)“建兴二年七月廿一日吴王口”砖</h5><h5> 三国.吴(229-280年)</h5><h5>2017年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路新村土墩5号墓</h5> <h3><b>海丝遗痕:</b>以樊村泾的龙泉窑为主,展示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b></h3> 唐宋元时期,水网密布的太湖平原得到了全面开发,至宋室南渡后,以苏杭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己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此时的苏州一带,为长江入海口与大运河航道交汇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张家港黄泗浦港口遗址诸多唐代遗迹的揭露和大量遗物的出士,印证鉴真自黄泗浦东渡启航以及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考古学证据。 元和塘平江窑遗址作为南宋烧造陶礼器的官窑实证了苏州手工业贸易发展的高度。 <h5>绿秞菊瓣纹盘 ↑</h5><h5> 元(1271-1369年)</h5><h5>2016至2019年苏州市太仓樊村泾遗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仓樊村泾遗址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元代港口仓储遗存,无疑为研究瓷器经济史和物流商贸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p> <h5>盖罐、乳浊秞四系罐 ↑</h5><h5> 磁州窑</h5><h5>元(1271-1368年)</h5><h5>2016至2019年苏州市太仓樊村泾遗址</h5> <h5>琉璃瓶 ↑</h5><h5> 元(1271-1368年)</h5><h5>2016至2019年苏州市太仓樊村泾遗址</h5> <h5>秞陶壶、秞陶瓿、秞陶鼎、秞陶盒、秞陶双耳罐 ↑</h5><h5>西汉(公元前206-8年)</h5><h5>2019年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观景二村西古墓葬</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绕苏州全域开展的考古发掘项目,从不同角度揭示着苏州各时期迅猛发展的历程,共同描摹出苏州经济文化繁华富庶的整体风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特展厅——家国情杯</b></font></h1><h3> 特展厅介绍并展示了姑苏区的金城新村遗址、道前街北遗址、北园遗址、余天灯巷东遗址、塔倪巷南遗址、庆元坊遗址等六个遗址挖掘的代表文物。</h3> <p class="ql-block">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史”,苏州,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江南文化,仿佛一部鲜活的史书,镌刻着中华文明的辉煌。</p> 透过这些发掘的古城文物遗迹,我们得以一窥历史的载体,感受文化的记忆场所,领略城市文明的符号。 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更是我们面对历史与文化时所需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像金城新村遗址考古发现的刻有秦小篆“右”字的陶瓦残片,被学术界确认力重大考古发现。 <h5>“右”字铭文陶瓦当 ↑</h5><h5>秦(公元前221-前207年)</h5><h5>苏州市姑苏区金城新村遗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片穿越2200年的瓦片,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字统一进程的特殊见证,更如一把打开时空之门的密钥,精准地将模糊的“会稽郡”坐标定位于今日苏州古城的地下。</p> 秦陶器群以“吴市”陶文为代表,则反映出秦朝在新统一的江南地区相关制度的迅速推广与实施。 苏州古城的遗址,历经2500年的沉淀,见证了古城发展的关键阶段与节点。这些遗址如同时间胶囊般浓缩了古城的历史,成为苏州古城发展变迁的历史缩影。 <p class="ql-block">  最后,走出考古展示厅,经过咖啡文创厅时,你会踩着用宋代庆元坊的砖,明代的石子铺设弧线型的地面,到达下沉式广场,而沉式广场的地幔是宋代、西汉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土,这就是苏州考古博物馆的匠心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平淡是真</p><p class="ql-block">文字:平淡是真、博物馆说明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