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行(十一)蒼坡

张龙峰

<p class="ql-block">“蒼坡古村”,位于温州永嘉,背依笔架山,面临南溪江。</p><p class="ql-block">当年始祖李岑为避战乱,从福建迁居于此,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开始营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国师李时日重新规划,建成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形象的村落格局。</p><p class="ql-block">整座长方型的村落,为纸;整个村内占地面积最大的为石道两侧的蓮池,为砚;纵贯全村的石板道,为笔;石道中间有一条由五块大小均称的石条搭成的石桥,为墨。</p> <p class="ql-block">今日探访有“千年宋莊”之称的“蒼坡古村”。</p> <p class="ql-block">眼前如牌楼式样的门,叫“车门”,也就是苍坡古村的大门,门楼匾额上“蒼坡溪门”四字是温州书法家蔡心谷先生所题。</p><p class="ql-block">端庄古朴的“苍坡溪门”,重檐歇山顶结构,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比如出一辙的日夲“国宝级建筑”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还要早十二年。</p><p class="ql-block">登“七级石阶”,跨过“苍坡溪门”,方能进入古村。</p> <p class="ql-block">一如所述:石道上有被称为“墨”的石桥,石道东西两侧则是有“砚”之称的莲池。</p> <p class="ql-block">“蕙風軒”,原苍坡李氏三房的香堂;2013年改为“蕙風軒”,是上海女画家夏蕙瑛数十年艺术历程和代表作品的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義學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为纪念南宋吉州府学敎授李源,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村民李昌日率族人建“义学祠”。现在这里是“永嘉学派”的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叶适”雕像</p><p class="ql-block">(1150~1223)</p> <p class="ql-block">“宋韵苍坡”少了“苍”字,不知何时才能补上?</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宋崇宁三年(1124年)的“水月堂”四面环水,又名“吉洲园”;北宋末年,八世祖李锦溪奉命抗辽,出征前剃须铭志;战死后,其弟李霞溪营坟埋须,并建“水月堂”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官廰”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是调解李氏宗族纠纷的场所;2013年经过修缮后,辟为农村改革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笔街临西池处,一座古色古香供乡民歇息、聊天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雕有“山溪揽勝”字样的这幢老建筑,不知建于哪个朝代?</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铺就的“笔街”直指“笔架山”,长约二、三百米。哟,小小一段用鹅卵石铺就的花式路面,现在是难得一见了。</p> <p class="ql-block">一座很别致的门楼,匾额上写着“山水怡情”,不知属于哪个世家?</p> <p class="ql-block">“三退巷”,因这里有座“三退屋”而得名;三退屋,即三进屋,属于豪宅,主人非富即贵。</p> <p class="ql-block">“李氏大宗祠”,是苍坡最大的建筑,是全村的礼敎中心,也是宗族聚会和庆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宗祠中的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这副楹联:“龍子龍孫龍傳人,龍魂龍骨龍精神”。充分体现了古村人民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人才备出。</p> <p class="ql-block">这座三面环水、带有宫廷风格的古建筑就是著名的“仁济庙”,始建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供奉因治理水患有功,死后被封为“平水圣王”的周处,遂立庙祭祀。</p> <p class="ql-block">这座造型别致的小亭子,就是声名在外、始建于1128年的“望兄亭”。这座“望兄亭”流传着李氏七世祖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踏古寻韵,似逾千年;宋代古画般山水意境、文房四宝的匠心布局和岁月雕琢的人文气息,不愧被誉为“千年宋庄”。</p><p class="ql-block">“笔架山云影入砚池,一轴长卷写尽耕读春秋”。就是“苍坡古村”最好的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