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法律生效判决:真相不容混淆

胡艺影

<p class="ql-block">不少人总把判决书当成“绝对正确”的代名词,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法院判决和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压根画不了等号。红章盖得住文书,却盖不住某些判决里藏着的“拍脑门”主观臆断。</p> <p class="ql-block">有些判决看似走了全套流程,实则成了个别人的“个人秀”。证据不审核,敷衍潦草,事实认定全凭主观编造,法律适用张冠李戴,这样的判决不过是披着司法外衣的“个人产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法者的个人能力参差不齐,有人业务精湛;也有人水平堪忧,仅凭一己之见做出的判决,怎能代表严谨公正的国家法律?</p> <p class="ql-block">判决合不合法,绝非法官说了算。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必须扎根于扎实的证据及证据链,严丝合缝地契合法律条文,经得起反复推敲和历史检验。如果盲目将所有法院判决等同于法律生效判决,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无异于放任错判漏洞侵蚀法治根基。</p> <p class="ql-block">法治容不得半点含糊!抛开“红章即正义”的标签,甄别个人能力与法律权威的本质区别,才能让每一份判决都回归“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正轨。毕竟,捍卫法律尊严,需要的从来不是盲从,而是对案情实质正义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