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真不如不读

潘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以前,一位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他说,现在很多人连组长都没当过,但就是敢说某个皇帝干得不行,潜台词是,换了他,就能干得比古人强。这就把读历史混同于看爽文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有一句很重的话,“如果觉得自己在智力和道德上比古人强,读书读出了对古人的优越感,读出了一身的骄矜之气,那还真不如不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怎么读书?孔子有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不是学给别人看的,最好的学习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历史学者包伟民《史学问津》:“研究历史,无非就是为了理解前人的生活”。为什么要理解别人的生活呢?为己。为了把别人的故事装载到自己的生命里,让自己的生命更饱满、更多元、更丰厚、更宽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决不轻言古人的是非对错。为啥?不是怕说错了。而是一旦在古人的是非里选了边、站了队,就很容易错失读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什么好处?活得长啊。人生不过百年,要想活得长,除了保持身体健康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看到更多人的活法,理解更多人的活法,把他人的生命装载到我这短暂的一生里,让自己有机会突破个人经验的边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论语》里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就是那种用很恭敬的态度来提高自己修养的人,修己以敬。子路不依不饶,说这就够了?孔子说,那就再加俩字吧:安人,修己以安人,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还要用这种修养来让周边的人各安其位。孔子讲的这四个字:“修己安人”。让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境界越来越高,顺便让周围的人过得越来越好。还记得,那个瞬间,我突然觉得,“修己安人”这是一个好高的做人要求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追求真实,当然也是一个好的原则。但是,只要在现实世界里,你会发现,它经常是不得不为“修己安人”这个更崇高的目标让路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