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田大桥——从渡河之困到通途之喜

湖南长沙宏尚检测王文瀞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6日清晨,我如往常般早早起身。昨夜,老大突然问我:“你去河边了吗?”这突如其来的询问,让我心中泛起一丝诧异,暗自思忖:“河不就是桥头河嘛,不过是条有涓涓流水的普通河道罢了。”带着些许疑惑,我一路小跑起来。曙光在前头向我热情招手,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朝着那光芒飞奔而去。就在我奔跑的这段下坡路上,一座桥赫然出现在眼前,它与我的奔跑路线恰似平行线。当我跑到桥中间时,一种截然不同的奇妙感觉瞬间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向左投去视线,只见天空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浅粉色的云霞如轻柔的薄纱,橘红色的光芒则似灵动的笔触,层层叠加在浅粉色之上,交织出一幅五彩缤纷、如梦如幻的晨曦油画,美得让人窒息。再往桥中间望去,是一片此起彼伏、生机勃勃的绿树聚集地。以樟树为主的绿树丛中,高的树木与矮的灌木亲密相拥,仿佛是一群久别重逢的老友。而在河的两岸,低矮的芦苇和白茅随风摇曳,就像爸爸妈妈从两边用温暖的双手,紧紧拥抱着这条不是桥头河,而是蜿蜒流淌的湄水河。</p> <p class="ql-block">目光转向车田大桥的西北边,桥身上历史的雕刻字清晰可见——“1977年秋天大队部造”。岁月流转,当年的湄水河与今日的它一样,依旧蜿蜒流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回溯往昔,那些年湄水河就像一道无情的屏障,将村庄一分为二。东南岸是连绵不绝的农田菜地,那是村民们生活的希望所在;西北岸则是大队部和村民们的聚居区,承载着他们的日常起居。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农民们每日都要往返劳作,而渡船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大队部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工,他撑着小船,一天来回上百趟,默默护送着两岸的乡亲。那时候,过渡不收钱,而是由集体记工分,可即便如此,湄水河依然给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天,雨季如约而至,河水暴涨,洪水肆虐。原本肥沃的农田被冲得七零八落,嫩绿的秧苗被无情地卷走,村民们半年的口粮往往毁于一旦。望着被冲垮的土地,他们只能无奈地叹息,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孩子们上学也成了大问题,渡船在汹涌的洪水中摇摇欲坠,每一次过河都仿佛是在与死神赛跑,家长们的心时刻都悬在嗓子眼儿。</p> <p class="ql-block">到了70年代初,终于有人鼓起勇气提议:“要是能建一座桥就好了!”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大家心中的希望,很快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有人想起村里有个在涟源市水利局工作的同乡,于是村民们齐心协力,多次奔走咨询,最终联名向市政府递交了建桥申请。</p><p class="ql-block">1977年,建桥方案终于获批,但当时国家经济困难,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难题。村民们没有退缩,纷纷自筹款项。所幸,水利局支援了一座桥模,这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他们根据设计,齐心协力,像一群勤劳的蚂蚁,一点点地搬运着建筑材料,一砖一瓦地搭建着心中的希望之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一座双拱六孔的石拱桥——车田大桥,终于横跨在湄水河上。从此,天堑变通途,湄水河两岸的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渡河而忧心忡忡。</p> <p class="ql-block">有了车田桥,孩子们读书的路变得顺畅又安全。他们再也不用在汹涌的洪水中冒险渡河,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过桥去学校。农民们也终于摆脱了洪水的威胁,再也不担心辛苦种植的粮食被大水冲走。他们可以安心地在农田里劳作,期待着每一年的丰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前的桥东也搬过去了很多农民。其中,廖叔叔家里是第一个有了自建房的农户。那崭新的房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仿佛是生活给予他们的最好馈赠。紧接着,一家又一户,如雨后春笋般,红瓦蓝瓦排排栋栋都矗立了起来。曾经破旧的村庄,如今焕然一新,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车田大桥,就像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村民们的苦难与希望,见证着他们的奋斗与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