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言:北京中轴线景点从南端起,依次为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天安门及广场建筑群、故宫、景山、万宁桥及钟鼓楼等,纵贯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它始建于13世纪,至16世纪成型,此后不断完善,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典范。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恰巧,我在去年这时候来京城居住,知晓这一消息后心想:何不按中轴线的思路和导向,来游览北京的历史古迹呢?于是,我所走就走,即开启了畅玩中轴线各景点的这场旅游。并按由南到北顺序,分四集以美篇的形式,将我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摄分享给美友、读友们,望大家不吝赐教。</p><p class="ql-block"> (四)景山万宁桥钟鼓楼篇</p><p class="ql-block"> 1、景山: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我乘车来到了景山公园,继续着自己的北京中轴线畅游。它坐落于北京西城区南北中轴线中心,南依故宫,西靠北海,北与鼓楼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进入公园,仿佛踏入了一个静谧的皇家园林,园内花卉草坪占地1000多平方,万株树木郁郁葱葱,油松、白皮松、雪松等挺拔苍翠,柿子、海棠、榆叶梅点缀其间,为整个公园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我路过绮望楼,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走过富览亭、辑芳亭,不多时便来到了万春亭,这里可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站在亭中凭栏远眺,整个北京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向南望去,故宫的宫殿群金碧辉煌,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好象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建筑的恢宏壮丽;向北远眺,钟鼓楼巍然屹立,与景山遥相呼应,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这一幕幕场景,均被游客们随时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来作为纪念。此时,微风拂面,带来一丝清凉,让我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从景山公园出来,我乘车继续向北前行,去探访万宁桥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这是故宫的神武门(北门),它的对面就是景山公园南门</p> <p class="ql-block">景山公园游园图</p> <p class="ql-block">景山公园的绮望楼(此时楼内正举办展览,故楼前有宣传板遮挡)</p> <p class="ql-block">景山公园的绮望楼(侧面拍摄)</p> <p class="ql-block">景山公园西门附近硕果累累的柿子</p> <p class="ql-block">松柏树枝与富览亭</p> <p class="ql-block">绿树掩映下的辑芳亭</p> <p class="ql-block">辑芳亭近景</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辑芳亭</p> <p class="ql-block">介绍景山公园万春亭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万春亭雄姿照片</p> <p class="ql-block">万春亭地面上“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万春亭远望北海公园的白塔(相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在万春亭眺望北海公园的白塔(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景山”石碑</p> <p class="ql-block">身着清朝格格装的美女游客正在自拍</p> <p class="ql-block">游客正在给自己家的可爱小公主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景山公园俯瞰故宫北门(神武门)</p> <p class="ql-block">在万春亭北面,用相机拍得中轴线景色全景照片(接片而成,最远处中间的红楼是鼓楼)</p> <p class="ql-block">在万春亭南面,用相机拍摄得全景照片(接片而成,中间最近的是故宫神武门,然后是故宫内中轴线上的各宫殿以及左右其它宫殿)</p> <p class="ql-block">2、万宁桥:从景山公园出来,乘车继续向北前行,便来到了万宁桥。这座桥又名地安桥,其静静地横跨在什刹海前海东岸的玉河之上,是北京中轴线的基准点,也是中轴线与大运河玉河段的交汇点,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万宁桥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初为木构,后改石筑,单孔拱券,长约34.6米,宽约17米。桥体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坚固如初,见证了北京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变迁。走在万宁桥上,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讲述着过往的繁华。元朝时,这里可是北京城的中心,桥上南北大街贯穿,桥下通惠河东西流过,水陆交汇,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旧时,进出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鼎盛时期,每天经过万宁桥的船舶达两三百艘,船只如织,粮食、货物经此进入大都,一片繁忙景象。如今,虽然漕运已不复存在,但万宁桥依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桥的两侧,还保留着几只镇水兽,其中桥东北护岸上的为元代石雕,历经岁月的侵蚀,兽身的花纹已模糊不清,但依旧能感受到它的威严与神秘。桥的周边,烟袋斜街、后海、什刹海、银锭桥等著名景点环绕,充滿了浓郁的老北京风情。漫步在这些胡同街巷中,如同穿越回了旧时光,青瓦灰墙、四合院、老字号店铺,处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万宁桥</p> <p class="ql-block">万宁桥详情</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标志: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p> <p class="ql-block">在什刹海眺望远处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牌坊</p> <p class="ql-block">3、钟鼓楼:离开万宁桥,不远处的钟鼓楼便映入眼帘。鼓楼居南、钟楼靠北,规制严谨,是中国现存钟鼓楼之最,也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鼓楼原置25面更鼓,钟楼悬永乐年间铸造的25吨铜钟,每更击鼓,晨钟暮鼓,文武百官上朝、百姓作息皆以此为准,这一制度成为古代城市管理的“声音符号”。走进鼓楼,沿着陡峭的楼梯拾级而上,好似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在回响。楼上陈列着古代的报时器具和相关文物,让人对古代的计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站在鼓楼的观景台上,俯瞰中轴线上的景山等地标,一线贯穿,古今交融,恰似“时间在此刻叠影”,这一景色随即被游人们收入手机或相机之中。钟楼内,那口巨大的铜钟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如今已不再报时,但它仍然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鼓楼外景</p> <p class="ql-block">鼓楼及广场上舞彩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鼓楼内既陡又长的上下楼第一段楼梯</p> <p class="ql-block">鼓楼内上下楼的第二段楼梯</p> <p class="ql-block">鼓楼内鼓手击鼓的壮观场面</p> <p class="ql-block">鼓楼内25面大鼓中的部分大鼓</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鼓楼内陈列的多种计时器具及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南面观景台上用相机拍摄的全景图(接片而成,远处中间为景山公园最高的万春亭)</p> <p class="ql-block">钟楼外景</p> <p class="ql-block">钟楼近景</p> <p class="ql-block">钟楼二楼上悬挂的古老铜钟(系网上截图)</p> <p class="ql-block">钟楼一楼展厅中陈列的激光大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束语:夕阳渐渐落山,余晖洒在北京中轴线上,为景山公园、万宁桥和钟鼓楼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的从永定门开始,到钟鼓楼结束的北京中轴线畅游,到此也画上了圆滿的句号。通过这场围绕中轴线历史古迹的游览,让我深刻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每一处景点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翻开它,便能领略到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每一块砖瓦都像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值得我们永远珍惜与传承……我的关于《畅游北京中轴线》四集美篇也就此搁笔。这几篇拙作,大家可以当作游记来读,也可以作为影集来看,还可以用作北京旅游的参考。衷心感谢美友、读友们的一直关注、浏览阅读、点赞献花和评价鼓励!作品肯定会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及时给予指正。</p><p class="ql-block"> 华臣摄影与撰文</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9日草于北京朝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