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州人提起韩愈,尊其为韩文公。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赵朴初先生曾评价他:“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p> <p class="ql-block"> 韩文公祠始建于南宋公元1189年,经过元明清各代修缮,保存非常完整。</p> <p class="ql-block"> 在潮州,几乎所有的东西也都与这位大诗人有关,像潮州的江叫韩江,潮州的山叫韩山。潮州的书院叫韩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 进入园内,右侧即是“天南碑胜”名家书法长廊,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家领导人和书法大家的墨宝,全长89米,石碑39块。</p> <p class="ql-block"> 走过长廊,51级台阶映入眼帘,含义是51岁的韩愈被贬到潮州。韩愈因上书皇上《谏迎佛骨表》,惹得唐宪宗大怒,把韩愈贬到潮州。</p> <p class="ql-block"> 一级就代表一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仿佛在追寻着韩愈当年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屋檐从低向高,台阶从下向上,韩愈塑像端坐祠堂正中,走近的过程分明是一次心灵上的升华,可以真切感受到面对这位大家时的高山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功不在禹下》是韩愈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由此可见韩愈对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到旁边的碑廊。碑廊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碑石,上面详细记载着韩愈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潮州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 韩愈在潮州虽只有短短八个月时间,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驱逐鳄鱼、释放奴婢、关心农桑、延师兴学等。</p> <p class="ql-block"> 赵子名赵德,是唐宋时期的潮州八贤之首,韩愈在潮州与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天水园就是为他而建的,这石像便是表现韩愈离潮州时,两人惜别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许多历代文人骚客达官显贵,在此留下了对韩愈的赞颂之词的碑刻。最喜欢苏东坡对他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p> <p class="ql-block"> 驻足在浮雕前,耳边响起他的一些警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p> <p class="ql-block"> 侍郎阁是一座双层垂檐建筑,该景点因韩愈曾任刑部侍郎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侍郎阁的下层为展览厅,上层为“韩愈纪念馆”,阁前石砌平台正中有韩愈平身石像,形象生动逼真,展现了韩愈的崇高形象。</p> <p class="ql-block"> 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朝韩江,公祠最高处为待郎阁,这里是俯瞰韩江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古老的广济桥横跨在江面,连接着两岸,而北岸的广济门城楼高耸,整个潮州古城的景色也可以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下了山,来到允元亭。宋朝丁允元官居太常寺卿,因朝中得罪权贵,被贬为潮州知军州事。</p> <p class="ql-block"> 丁允元在治潮期间,他提出将城南韩文公之祠迁到笔架山,才有了现在的韩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 韩祠橡木是潮州八景之一,相传祠中橡木是韩愈从中原带来并亲手栽植的。</p> <p class="ql-block"> 漫步祠中,庭院里的古柏历经风雨,依然苍翠挺拔,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韩愈匆匆地来到潮州,又匆匆地离去,却在潮州大地上留下了他永恒的脚印、留在了百姓心里。</p> <p class="ql-block"> 告别韩公文祠时,我猛然想到了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是呀,韩愈永远活在潮州人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