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新疆的诗与远方--第二十二天

清杨婉兮

<p class="ql-block">  破晓时分,晨光才刚给天际染上一抹淡金,清晨7点的闹钟便催我启程。车轮滚滚向前,载着归心似箭的我,奔赴归家途中的重要一站——和田。</p> <p class="ql-block">  从喀什驶向和田,一路似是翻阅一本装帧精美的自然书卷,每一页都绘满震撼与惊喜。刚出城,林立的维吾尔族民居错落有致,雕花门窗在日光下折射出生活的温度 ,土陶作坊里,匠人手中的泥坯在轮盘上飞旋,诉说着千年传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随着车轮滚滚,画风一转,无垠的戈壁滩扑面而来。脚下的公路像是一条黑色绸带,蜿蜒在褐黄的砂石之间,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构成一幅雄浑的画卷。偶尔有耐旱的骆驼刺倔强地扎根在石缝,它们是这片土地上坚守的卫士,向过往旅人展示生命的顽强。</p> <p class="ql-block">  10:30抵达泽普服务区,停车整顿。深吸一口清新空气,尽情舒展身躯,一个惬意的懒腰,为后续行程注入满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  车子驶入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便近在眼前。沙丘似凝固的金色海浪,在阳光的雕琢下明暗交错,线条柔美又磅礴。风过处,沙粒簌簌滚落,发出细微声响,宛如沙漠的低吟。公路两旁,人工种植的防风固沙林像忠诚的绿色屏障,梭梭、红柳身姿坚韧,与风沙常年对抗,守护着这条交通命脉。</p> <p class="ql-block">  当大巴车的影子被烈日压缩成墨色薄片,时针恰好指向14点。和田的街道在眼前铺展,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街角茶馆飘出的茯茶香气混着热瓦普的旋律,引得路人驻足。车身缓缓停靠,脚与地面碰撞的声响,成了我们踏入这座丝路古城的第一个音符。</p> <p class="ql-block">  踏入和田玉石市场,仿若一头撞进了时光与珍宝交织的奇幻之境。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给每一块玉石都镀上了一层暖烘烘的光边。摊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摊主们操着带着浓郁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招呼着往来的顾客。</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土地混着尘土与沙砾,每走一步,都似在与这片古老大地对话。摊位上的玉石琳琅满目,有未经雕琢的原石,粗糙质朴的外皮之下,藏着让人浮想联翩的神秘;也有精心打磨、雕琢的成品,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在工匠的巧手下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一个摊位前驻足,拿起一块白玉,触手温润细腻,仿佛握着一汪月光,凉意顺着指尖缓缓沁入心底。耳边,讨价还价声、交谈声、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位老师傅正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玉石,他眼神里的专注与虔诚,让我看到了这份技艺传承千年的执着。在这里,每一块玉石都是岁月的沉淀,每一次交易都是文化的延续 ,而我,有幸成为这场玉石盛宴的匆匆过客,将这份震撼与感动珍藏心间。</p> <p class="ql-block">  在玉石摊位前流连时,一块纹理独特的石头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天然形成的纹路宛如绽放的玫瑰,花瓣舒展间似有暗香浮动,旁边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图案更添灵动意趣,仿佛在花丛间嬉戏玩耍。我暗自思量,若将它精心打磨做成毛衣链,佩戴于颈间,定能成为穿搭中别具一格的点睛之笔,举手投足间尽显雅致韵味。</p> <p class="ql-block">  将那块承载着自然巧思的石头小心收妥后,我转身奔赴和田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踏入这座沉淀着千年丝路文明的殿堂,暖黄灯光下,展柜里的玉器泛着温润光晕。镇馆的羊脂白玉雕件莹润如凝脂,线条流转间诉说着匠人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青铜器皿上斑驳的绿锈,裹挟着古于阗国的风沙与驼铃,在光影交错中重现西域商道的繁华盛景。漫步在丝绸古道的复原展区,看着沙盘上蜿蜒的路线与微缩城邦,仿佛能听见千年前商旅的马蹄声,与我衣间晃动的玉石吊坠,共同谱写出跨越时空的文明回响。</p> <p class="ql-block">  18点入住和田天玉大酒店 。</p> <p class="ql-block">  卸下旅途行囊稍作休憩后,信步走向充满古韵的团城。</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是凝固的诗,土褐色的砖瓦在阳光的轻抚下,散发着古朴而温暖的气息。“阿依旺”式的屋顶,宛如一本本打开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与变迁。精美的木雕门窗,像是岁月雕琢的艺术品,廊柱上雕刻的花草纹案、拼花砖墙上的几何图案,无不展现着西域千年工艺的精湛与细腻。拱形的天窗,巧妙地将天空引入室内,让阳光与空气在古老的房屋中自由穿梭,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团城的街巷,犹如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迷宫。葡萄藤架从院落里蔓延出来,跨越街巷,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天幕,为行人遮挡住了沙漠的烈日。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无数的脚印,见证着这里的繁华与变迁。街边的小店琳琅满目,艾德莱斯绸在微风中飘动,像是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地毯上精美的图案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小巧精致的木器、琳琅满目的铜器,无不散发着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踏入古色古香的挂毯店,琳琅满目的纹样令人目不暇接。每一幅织物都似藏着故事,在光影中流转着异域风情。我的目光瞬间被石榴纹样的坐垫吸引——饱满的果实缀着灵动的枝叶,火红与墨绿交织,针线间流淌着传统手工艺的温度。几番与店主笑谈议价,最终以160元将一对美物收入囊中。它既适合装点家中中式的餐凳,为日常用餐添一抹雅趣;若是摆在帅哥新房子的坐榻上,也能成为别具一格的点睛之笔。这不仅是实用的家居小物,更是来自丝绸之路的文化信物,将千年商道的瑰丽风情悄然带进生活。</p> <p class="ql-block">  和田团城的夜晚,是一场梦幻的盛宴。华灯初上,金黄色的灯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将整个团城装点成了一座“黄金城”。此时的团城,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丝路繁华,民间艺人身着传统服饰,拨动着独它尔的琴弦,欢快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淌,广场上,小伙儿边弹边唱,姑娘们翩翩起舞,长巷里奔跑的孩童、熙熙攘攘的人群、悠闲喝茶的老爷爷,都成为了这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  循着美食的香气拐进巷道深处,烤包子铺的铁馕坑正吞吐着炽烈的火苗。戴着花帽的师傅将包好的羊肉包子贴在坑壁上,不多时,面皮被烤得金黄酥脆,油脂沁出的滋滋声响,混着洋葱与孜然的辛香,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拐角的凉粉摊前,透亮的凉粉浇上秘制酱汁,撒一把碧绿的香菜,搭配刚出锅的热馕,便是最地道的和田滋味。身旁的孩子们攥着 freshly 出锅的沙琪玛,甜香在嘴角化开,笑容比葡萄架下的阳光还要灿烂。</p> <p class="ql-block">  穿过几重院落,忽闻一阵婉转的木卡姆唱腔。推开雕花木门,只见白发老者怀抱热瓦普,皱纹里都藏着故事,随着琴弦震颤,苍凉悠远的歌声仿佛将人带回驼铃摇曳的古丝绸之路。围坐的老人们轻轻打着节拍,偶尔用维吾尔语交流几句,眼中闪烁着对传统艺术的深情。角落里,年轻姑娘正跟着老艺人学习麦西热甫舞蹈,裙摆翻飞间,艾德莱斯绸上的斑斓花纹晕染成流动的星河。</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团城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上繁星遥相呼应。俯瞰这座被时光温柔包裹的老城,远处昆仑山脉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晚风拂过葡萄藤,带来阵阵清凉,耳畔还回荡着街巷里未散的欢声笑语。这一刻,终于懂得,和田团城不仅是建筑与美食的集合,更是活着的文化长卷——它让古老的智慧在烟火气中延续,让每一个到访者都能触摸到历史跳动的脉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