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正当索额图的人生顺风顺水、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他的背后悄然生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十八岁的的索额图被康熙帝囚禁于宗人府饿死。这位跟随父辈辅佐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四朝皇帝的名臣,尽管为清王朝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功勋卓著,最终仍然没逃过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是历史上被不断复制的悲剧,不论相隔多少年,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康熙帝为什么要把索额图至于死地?索额图在大半生为臣的经历中,究竟犯了什么错?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还是自身或是家族的原因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其实,究其原因,说复杂确实很复杂,说简单也挺简单。归结起来在这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深陷储位之争</p><p class="ql-block"> 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叔外公,孝诚仁皇后的叔父,与皇室的亲属关系十分紧密,这就给索额图对皇太子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提供了有力条件。在索额图的官职中有一个是太子太傅,就是皇太子的武功教师和军事战略教官,这使他与皇太子的关系又近了一层。康熙帝对索额图与皇太子的关系历来比较敏感,再加上一些耳闻,诸如,皇太子在索额图的纵容下,在服装和器物上使用只有皇帝才能治用的黄颜色;皇太子养成了一些不良嗜好,索额图不加以管教和约束等等。这些事情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但扛不住积少成多,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事儿就闹大了。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南巡,皇太子、索额图陪驾。行至山东德州皇太子染疾,康熙帝諭皇太子留德州休养,索额图留下侍疾。回到北京后的两年间,有宦官向康熙帝密报,索额图在德州陪侍皇太子期间,与皇太子密谋做提前即位亲政的准备。事实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这俩人竟敢触碰皇权的红线,惹得康熙帝震怒倒是真的。康熙帝一怒之下第二次废了皇太子,把索额图送进了宗人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权力斗争中失势</p><p class="ql-block"> 索额图与康熙帝近臣明珠是死对头,明争暗斗二十多年,朝廷上下尽人皆知。明珠也是康熙帝信赖的朝廷重臣,还是康熙帝的大舅哥。尽管索额图侄女孝诚仁皇后逝去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也进宫成为康熙帝的平妃,但份量已变得很轻了。索额图与明珠等势力的斗争,即为康熙帝所用,也被康熙帝所忌惮。一旦失去平衡,皇帝就要剪其一羽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家族势力过大</p><p class="ql-block"> 赫舍里氏家族自索尼进入清王朝权力中心,家族势力迅速膨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人可及。势力大了就难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如传说中的无辜射杀仆人,耍大牌寻衅滋事,日常生活骄横奢侈、两个弟弟犯错却不及时训诫等等。得势时这些不一定算什么大事,一旦失势这就会成雪上加霜之态,少不了还有小人落井下石,到了这种状态恐怕就没救了。这些都不稀罕,古往今来皆如此。</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帝王之心使然</p><p class="ql-block"> 康熙帝与索额图的关系很复杂。君臣关系、亲戚关系、政治合作关系、统一对立关系,这些关系交织在一起,各个时期各有侧重。帝王之术产生于帝王之心。帝王之术的核心是平衡各种势力(包括利益集团),利用内外矛盾维持国家结构的稳定,其目的就是保住皇位、保住江山社稷。帝王最忌讳文臣成帮、武臣结伙,绝对不允许大臣们交往过密、一团和气。必须不断制造矛盾,挑起事端,使大臣们互相猜疑戒备,不讲情面的参本告御状。帝王之术并不高级但有效,当然必须和最高权力捆绑在一起。索额图与明珠之争全被康熙帝看在眼里,谁做大就打谁。索额图做大了,再加上触碰了皇权底线,没说的,就是他了。索额图成了“当朝第一罪人”,其罪状有多少水份?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说大部分是借口。人类自从有了国家、社会,就产生了政治。政治是人们常用的、出现频次极高的词汇,但能准确解释政治是什么的人可能不太多。政治是指政府、政党治理国家的行为,其核心是权力的分配与运用。这是对政治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有人说,不参与或者远离zhengzhi 不就可以免灾避祸了吗?zhengzhi是权势者的战场、互相厮杀的武器、统治弱者的工具,一般人没有参与的资格。远离是不可能的。zhengzhi每天与你共影随行,你的人生道路、生活境遇,都是zhengzhi 安排的结果,你是跑不掉的,死了这条心吧。还有人说战争是最残酷的,其实,zhengzhi斗争比战争更残酷。战争无论进行多长时间,都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永远打下去。zhengzhi 却是永远存在的,只要有人类在,zhengzhi 就不会消失。zhengzhi 斗争无论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归根结底就是权力之争,古今中外莫不如此。</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索额图死后余波未尽。五年后有人向康熙帝进言:索额图在宗人府不是没饭吃,是他自己绝食,自绝于皇上。康熙帝听了又不高兴了,这样的反骨遗留下去,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酿成大患。一道圣旨传下去,索家再次被抄没,索额图的二子、三子人头落地。索家最后的结局还有另外两种说法:被灭九族;直系被杀光。其实还没到那个地步,只有两个儿子被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索额图的死,标志着赫舍里氏族完全退出清王朝的政治舞台,彻底走向没落。历史的风雨把这个满州最显赫的氏族冲刷得四零八落、难寻踪迹。这是一场悲剧。正如《红楼梦》词中写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