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月朗风清 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组节气很有意思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它们前头分别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来牵引,中间隔两节气,相距45天左右。夏至在夏天90天中居中,对应洋历6月21号,这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高温闷热即将开始,农作物发疯地长,茄子.角瓜.西瓜.豆角的叶子阔大肥厚。老家过去年月,此时大田的农活,拔苗耪地,除草松土,使大田作物扎下水根(大根),给玉米高梁晒根,之后蹚地。天越热,越提倡中午干活,老辈人讲,旧社会狗地主派人把豆包稀饭送到地头给长工短工们吃,就是为了在中午多出活,恶不? 我亲身经历的,生产队时给中午干活的劳动力,每人每天补助4两碎米子,社员们干劲十足。这时需要雨水,但太多不好。农谚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夏至之后,大田庄稼地的活儿少了,有几天清闲,开始撺树备点柴禾。河边的路边的杨树相当茂盛,此时修剪,伤口容易愈合。弄个长长的木杆,前面绑上镰刀,撺大的枝杈。在临近主干处,稍稍砍两刀,再到远一点的树稍一拽,喀嚓一声脆响,树枝下来了。打上捆扛回家中,凉干之后是非常好的引火柴。 美食大致有:小米干饭是主打,小队去年的粮食不敢分光吃尽,得留些干最累的农活时候吃。有纯小米的净米饭,也有底下山药豆角少放点米的蔬菜饭。前者垫基解饿,后者易饱。粮食很少,好在又甜又面的窝瓜下来了,有时也在山药秧边挖几个土豆,插一锅窝瓜土豆棒子面粥,相当美味,新鲜食物的甘冽香甜表现得淋漓尽致。若能吃上一顿高梁米饭.玉米云豆糨粥,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餐,再炒点角瓜片吃,有点进入意境的禅意。角瓜去瓤切薄片,热祸加少许盐翻炒,微黄脱水出锅,放葱花猪油炝锅,然后再把角瓜片放回来勾芡上盘,大厨就是这么干的。 学校经常放假,冬天有寒假.夏天有暑假,放得最多最频繁的是农忙假。驻校的贫协(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代表一句话,就可以放假,教学时长和学习任务都得服从公社.大队.小队的生产任务。跟过车拉土.放过驴牵缰绳,印象最深的是小队吃饭的热闹场面。队部的集合号吹响了,拔苗的.耪地的.赶车的.放马的,都先放下手中的活,小孩子奔跑,有身份的大人快步走,去吃生产队的大锅饭。为什么这么急?早去吃啥有啥.晚去有啥吃啥。好象有三四口大锅,压高粱面饸饹。已经出来十多盆了,那边还在继续压。200来人吃饭,真是热闹极了,没有固定桌位,端上一碗,或房檐底下.或树荫凉里.或猪圈门前.或马槽边上。盛饭有技巧,头碗平(要吃出点斯文来).二碗浅(要快,赶在第三碗的头一波里).三碗来个不要脸(能盛多少盛多少)。有时也有大炖菜,放点肉块和粉条。筷子要长,下手要准,秘诀是:先吃对门.再吃近邻.上下一翻.四周一巡。仓廪实而知礼节是有道理的,一片饿鬼最好先别讲温良恭俭让。 小孩子的乐趣除下河洗澡摸鱼外,当属掏家雀了。当时为了保护庄稼粮食,把麻雀定为四害之首,据说有的公社把社员分散开来驱赶麻雀,不让它落地,能把麻雀活活累死。在这种大背景下,掏麻雀当属名正言顺的义举。麻雀爱在房子的梁檐橛子或瓦缝里做巢,掏麻雀弄不好也破坏了房子,主人有时会驱赶责骂淘气的孩子。麻雀也有在井帮石头做巢的,去掏是相当危险的,大人们经常讲井里有长虫,专吃小孩和麻雀,总算镇住了,掏麻雀没出人命。 天很长了,不知为什么活没干完需要夜战。夜战是由头,在老队家吃顿饭才是目的。可笑的是,张三等十几个人干某某活儿,李四等十几个人干某某活,还临时组建一个偷芍瓜小分队。十四五的孩子领着十来岁的孩子,专程去偷十队的芍瓜。漆黑的夜幕下,瓜园由一个瓜把式和大黄狗镇守。大孩子顺着垄沟爬到瓜园了,我等屁孩在外围的玉米地是潜伏,往回运时搭把手,就都有胜利凯旋而归的感觉了。引用老人家的话壮胆,下定决心去偷瓜,不怕牺牲往里爬,排除万难摘大的,争取胜利扛回家。 本质是偷,但当时的负罪感并不浓烈,青瓜绿枣谁见了谁咬,路过瓜园,经过果树,东家主动给点,食客自己偷摸拿点,是再正常不过了。 牛子队长酒瘾上来了,不知从哪弄来的散白酒,先小口浅酌后划拳大口喝,非是热闹,两个大人在划拳行令,一帮孩子在围观。口号是:喝尽凡间甜美酒,愿做人中不老仙。夸了海口,小崽子们站队,一个一个划拳喝酒给你们上课。几个轮番,牛子叔高兴地醉了进入梦乡。弄个破抬筐,七手八脚把牛子叔装上,四五个人抬回家去。不敢露面,更不敢进屋,把门慢慢开条缝,吧唧一下,把牛子叔仍在他家外屋地上。牛子婶一边去搀扶牛子叔一边骂,哪些小王八犊子把这醉狗弄回来的。小朋友们在当院一边抿嘴笑一边溜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