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之年庆生

白桦树

<p class="ql-block">  2025.6.8日晚6点,两家人齐聚春城深圳街小天厨饭店。 走进餐厅包房,迎面便看到三面墙上深浅不一的棕色为主色调,缀着形状各异的画面,红色的祝福楹联及彩色的小标签,“心想事成”“Happy Birthday”以及“我最大”的字样格外醒目,仿佛在宣示这里将要进行的是庆生活动,彰显寿星的特殊地位。装点过的餐厅,让整个空间充满了温馨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 从心之年—庆生感怀</p><p class="ql-block"> 自儿子于2004年9月上北京念大学并在毕业后选择驻外务工后,传统的家庭结构就已不复存在,成为中国无数空巢家庭之一份子。因为地域空间的限制,一年只有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农历春节,远隔重洋之遥的儿子一家方能短暂团聚。年轻人忙着为生计(事业)奔波忙碌,鲜有余暇。孙辈姐弟俩也分别于前年、去年踏入小学校门。特长培训、课业压力亦同样如影随形。但每年虽不得团聚,寿诞之日隔山越洋儿子都会发来殷殷祝福,孙女、孙子自会说话以来亦会通过电波发来萌萌的祝福稚语,虽不得面见,亦足以慰心。儿子18岁离家,现已有22年独自在外打拼,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历经风霜雨雪,冷月寒星。这也是中国当下许多家庭面临的境遇,别离是必然,相聚成偶然。现代社会家庭的裂变势不可挡,顺应时势,我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亲子关系的现实,生活自给自足,诸事自力更生。孤芳自赏,独善其身。自觉地尽可能将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悠闲惬意。给儿子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安之若素,不拘泥于生活中的形式化。</p><p class="ql-block"> 2025年对于我们老两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即将迎来人生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口—从心之年(古稀)。中国向有且遵循“男过九,女过十”的阴阳平衡规则,即男性庆生过虚岁,女性过实岁,这一习俗也并未普遍流行。城市里生活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是按国际通用的周岁计算法庆生。我一向比较崇尚老庄哲学,奉行平淡是真,平安是福,老伴亦与我在精神层面常保持一致,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注重内核—随心所欲而非刻意求新。</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6.8日,蘧然之喜悄然莅临:大哥一家三代五口人隆重地为弟弟、三叔、三爷举办了一场庆生宴。下午六点钟,深圳街小天厨饭店107房间走进赵氏家族大房三代成员和三房夫妻二人。不算大的包房却布置得温馨浪漫,一面墙上挂满了红色喜庆的祝福楹联,两面墙上缀着形状各异的图案,写着萌萌贴心的生日祝福语。这场别开生面,仪式感十足的庆生宴,是由赵氏第三代子侄中的抗旗者宏宇、朱琳小夫妻俩精心筹划、一手操办的,难得他们作为小辈顾念亲情,寸草春晖的一片赤诚之心。赵家长孙墨涵特意从北京返家,一同见证这一难忘的时刻。开席不久,饭店的服务员一行四人推着载着生日蛋糕的餐车,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祝福曲步入包房。她们轻歌曼舞,笑靥如花儿,一串串祝福的话语喷薄而出,包房里瞬间情潮涌动,场面热烈。赵家第四代长孙帅头为本宴的寿星赵三爷戴上象征寿星的金色寿冠,送上满满的祝福:一顶皇冠头上戴,岁岁平安好运来‌。戴上皇冠福气增,九久安康伴终生‌。</p><p class="ql-block"> 面对子侄、侄媳精心筹划的这场生日盛宴,制作精美的生日蛋糕和丰盛诱人的满桌美食,耳闻亲切温暖的絮语,寿诞的主人内心感慨万千,心潮澎湃,阵阵动容。旦逢良辰,顺颂时宜!忆昔过往,恍若一梦。从偏远的农村到考上大学再到几度变换的职场生涯,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如果说人生有所作为,职场小有成就,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离不开亲情的陪伴和支持。一场凝聚浓浓亲情的庆生宴,更是深切感受到家族血脉亲情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承继光辉。亲情如水,润物无声。亲情如歌,旋律悠扬。亲情如火,温暖人心。亲情如灯,光耀心间。在当今社会,还能拥有这种刻入血脉亲情中的真情实感,实属难得。从心之年的这场寿宴,在宏宇、朱琳的精心安排下,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有生以来最具特色、仪式感十足的美好时光,填补了因儿孙不在身边的些许遗憾,且以喜乐,且以永日。</p><p class="ql-block"> 樽酒抚平沧桑岁,尘心洗尽兴难尽。人生百年皆朝露,世间万象皆浮云。生死无常是最不经意的导演,教会我们珍惜每个瞬间 。人生如烟火,无常是绽放的瞬间。生命如晨曦露珠,转瞬即逝却折射万千光华‌。生死多远,其实不过是呼吸之间。善恶多远,不过一念之间。古今多远,也不过就是笑谈之间。岁月如梭,白驹过隙。昔日咿呀学语膝下的稚儿、子侄们如今也已步入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要走的路以及自己的人生。身为父母,关注而不打扰,玉成而非功利。不注重他们飞的有多高、多远,最在意的是飞得累不累?何时争取到自由之人生。</p><p class="ql-block">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今夕何夕,难忘今宵。欢愉且胜意,万事皆可期!愿我们生活如诗,幸福到永远!</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家”最早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后则泛指人才辈出且世代延续的大姓氏大家族。从孔孟颜曾这些道德观的教化和践行,像润物细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p><p class="ql-block"> “家学渊源”一词是用以形容父辈和祖辈的文化、学术、技艺传承对后辈成果、成就取得的重要影响。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进行文化的开蒙教育,精湛的器物文化、艺术创作技能依靠家庭的代代相传,学术研究及其思想理论成果在家族后代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班彪与儿子班固、女儿班昭都是史学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书法大家,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都是文学大家。在现代社会,虽然家族的影响力相较于古代有所减弱,但仍有一些家族因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的成就,被视为现代的世家大族。这些家族不仅在经济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方面展现出世家风范。</p><p class="ql-block"> 现代世家比较典型的如贝氏家族‌。贝氏家族被誉为“中国真正的贵族”,其富贵传承了17代,历经不同朝代的风雨,至今仍傲然屹立。贝氏家族以草药起家,后涉足金融、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家族成员多受过高等教育,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贝聿铭先生作为贝氏家族的第15代孙,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其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p><p class="ql-block">‌ 再如荣氏家族‌、李嘉诚家族、包玉刚家族等,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出世家大族的风范。此类家族均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进行文化的开蒙教育,其家学传承的成功是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透过一场庆生宴,对赵氏家族的家风传承有了期待。中国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一夜造就三个富翁,但你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民间流传:三代出贵族,五代出世家,九代出望族。世家文化的底蕴非常人能尽得,但作为一个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新生代家族,优良的家风传承是后代子孙福报不竭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十感怀》</p><p class="ql-block"> 古稀初度意何求,七十春秋似水流。</p><p class="ql-block"> 半世风尘双足踏,一生烟雨一肩收。</p><p class="ql-block"> 枯荣过眼随风去,冷暖萦怀付笑舟。</p><p class="ql-block"> 幸有诗书常伴我,休道斜阳近晚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