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省森保所60周年庆典筹备活动

建华

<p class="ql-block">在省林业科学院大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省森保所二楼若干成就宣传板中王正非个人成果展是唯一。</p> <p class="ql-block">准备接受采访的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接受采访</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00:02 说话人王松(手机录音自动生成,稍作整理。)</p><p class="ql-block"> 记者您好,我叫王松。我是王正非的小女儿。业已七十岁了。接受您的采访。按照规定,我说的可能要超时,请您把我说的话听完。</p><p class="ql-block"> 第一,在我9岁那年,记着我爸爸拿回来一份报纸,这份报纸是1963年2月2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我父亲写的一篇文章《物理学在农业中的若干应用》,因为那时候我已经记事了,所以这个事儿我有印象。</p><p class="ql-block"> 第二、1971年,我刚刚参加工作,父亲借调在北京工作,让我上北京去玩儿。到了北京父亲领着我参观了一个场馆,就是北京天文馆。我坐在北京天文馆的椅子上,抬头看着浩瀚的天空,美丽的群星闪闪发亮。那一刻,我心中忽然一种感情在涌动,天空这么大,仿佛我也长大了。那么这个对于我一个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实践也一次教育,他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第三。1995年10月30日,哈尔滨新晚报第五版登载了《林火王传奇——记林业科学家王正非》这篇文章。我父亲总说:“我不是一般人”。我们那时候也许年轻。哎呀,对爸爸这个说法,当时理解不上去,直至父亲去世以后,看到了他的学生亲朋好友写的一些悼念的文章、唁电,我父亲的形象在我心里陡然升值。</p><p class="ql-block"> 第四,文革期间,在嫩江飞机场。在一个墙上,我印象非常深,写着资产阶级反动学术骗子王正非。这个“骗子”啊,在我心头压了多少年?文革之后,平反了,申冤了,昭雪了,当事人亲自到我家,当着我父亲的面儿谢罪。</p><p class="ql-block"> 第五、我为父亲出了二本书:《丹心换来千峰翠》、《王正非论文选》并将这两本书亲自送到北京。北京林业科学院的<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王希群教授组织专业人员编辑《中国林业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他当面跟我说你父亲王正非是因为对国家护林防火工作的成就,和“五个一”评分入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20年代中国向国外输送了3000留学生。我父亲是学习气象学人员之一(指已经故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2、1955年我父亲带领科技人员首建了我国第一个林区气象观测站,在小兴安岭带领林业局,站长叫张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3、1959年,我父亲在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荣任第一位森林气象室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4、1965年,我父亲就带领他们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几个骨干开始着手整理专业性极强的一本著作叫《森林气象学》。由于文革的耽误,一直到1985年才得以出版。1989年被中国科学院评为科技三等奖。这个著作的出版历时了22年。此项科研成果的推出,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5、我父亲是第一个与外国人共事,从事气象工作的中国人。《三十年代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第六,我在与建工校老师到伊春旅游的时候,我们在五营林业局的原始森林中看到了百年大红松。我们几个老师围着他转呐转呐。我抬头看树顶、树梢,它与白云蓝天相辉映,一种巍峨、高耸的视觉感动着我。我忽然想到我父亲作为林业科学工作者之所以给我起名叫王松,我弟弟叫王柏了。实际他内心的想法就是让我们传承并发扬他酷爱的事业。现在想起来,这是一个老林业科学家的林业情结、爱国情怀。难能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第七、省森保所高长海主任。在我编辑的《王正非论文集》中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我把我父亲的原始资料、爸爸用原稿纸写的手稿交给了小高。有的地方比较凌乱,有的地方比较潦草。小高主任一句一句、一页一页、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整理,很准确的,干净、完整的交到我手里。我把它拿到沈阳林土所,由第三任室主任朱廷耀为我父亲写了六页的“序”。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王正非论文选》得以出版。此书中相关内容被录用。国家冠名王正非著名森林气象学家、中国森林气象学的奠基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我作为王氏家族的二代传人,已经是70岁了。但是我会把我爸爸精益求精,励志创业的事迹告诉我们家的第三代、第四代的孩子们,继承他爷爷、姥爷、太爷爷的这种认真刻苦、执着钻研的科学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告诫这一代孩子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谢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