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言</p><p class="ql-block"> 根据《史品上中》《图说上中》和龙门象的《上中情怀》中关于上中(含龙门)英烈的内容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经摘选汇编成本美篇《上中英烈生平简介》,现按历史阶段之顺序细分四小篇逐一推出以便校友们阅读了解。由于网络资料难免有差错或出入,尤其是经过了几十年时间之后许多细节变得模糊,若有错漏敬请见谅。汇编此集为的是抛砖引玉,一是在校庆之际希望校方和更多校友也能关注上中英烈专题,弘揚英烈们的革命精神;二是期望多一些校友共同来收集汇总上中英烈的事迹并去伪存真,使之尽可能回归历史的真实;三是希望籍这次大规模校核并发布历届上中学生名录的机会尽量将上中烈士回归至原本的班级名单之中,若实在找不到资料但确定该烈士真在上中就读过一个阶段,建议制定一个办法将烈士的姓名可以保存在上中历届学生名录中(教师亦是如此),总之放比不放好,放是应该的,既然称为上中英烈自然应该在上中历届学生或教师名册中可以查得到。期望经过大家努力日后能够有一本比较正确详细的《上中英烈传》面世,这是上中百多年辉煌校史的一部分,也将成为一代又一代新上中人缅怀前辈革命先烈和发扬上中爱国荣校精神的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上中英烈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龙门师范体育教师,光复会成员在光复上海时牺牲的沈由智;</p><p class="ql-block">2、龙门师范学子,黄埔军校筹建者之一并参与东征北伐的沈应时中将;</p><p class="ql-block">3、省二师职校学子,江西共产党创建人之一的赵醒侬;</p><p class="ql-block">4、省二师学子,黄埔军校生在北伐中牺牲的唐汉寅;</p><p class="ql-block">5、省二师职校学子,南市工人武装起义领袖之一的沈资田;</p><p class="ql-block">6、省二师学子,中共地区领导并组建地区工农红军的王玉文;</p><p class="ql-block">7、省二师学子,南汇地区组织农运及暴动的领导人之一沈千祥。</p> <p class="ql-block"><b>1 沈由智(?-1911) 龙门师范体育教习,辛亥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由智,原名光刚,字祐之,生年不详,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他青年时代目睹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立志革命,加入光复会,追随陶成章投身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宣传革命,殚精竭虑,后在上海龙门师范学堂任体育教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沈由智在光复上海时贡献颇多,期间因试枪械不幸误中腹部而牺牲,为辛亥革命献出了生命。沈由智烈士的事迹载于地方辛亥革命烈士名录,其遗体后被安葬于杭州,目前沈由智烈士墓在</p><p class="ql-block">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之中,具体位置在西湖景区南天竺龙井路旁原演福寺遗址处,该墓群包括徐锡麟暨陈伯平、马宗汉墓,陶成章暨杨哲商、沈由智墓,浙军攻克金陵阵亡诸将士墓等。</p> <p class="ql-block"><b>2 沈应时(1895-1926) 龙门师范学子,辛亥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沈应时,字存中,出生在崇明桥镇,早年考入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后,学校停办,沈应时回到上海,先后进入南洋公学和龙门师范就读。袁世凯专权后,沈应时联络革命党人,共谋讨袁大计,失败后革命热忱未减。他后来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赴南洋新加坡任教授,历经坎坷。次年回粤,投身许崇智部任参谋,随军援桂。1924年,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沈应时与王柏龄、李济深等人任筹备委员,黄浦军校成立时任第一总队总队长兼兵器教官,教导团营长、团长,他坚定拥护孙中山,积极参与东征北伐等革命活动,两次东征,皆为前驱;讨伐商团、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皆担当重任,他勇敢善战,负伤不退继续指挥战斗,可谓所向披靡,战果累累,1925年第二次东征升任少将副师长。1926年初母病重,沈应时返家照料母亲,后因军情紧急召回广州,他不顾劳累立即全力投入北伐整训,不料突发急病于当年3月13日病逝,年仅31岁。对他突然离世周恩来誉之为“东征健将”,革命政府明令褒扬,追授他为陆军中将。</p> <p class="ql-block"><b>3 赵醒侬(1899-1926) 省立二师附属职业䃼习学校学生,著名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醒侬(1899—1926),原名性和,又名赵平、心农、兴隆、赵干等,江西南丰县人。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13岁考入南丰高等小学,因家贫失学,流落至长沙、上海等地当学徒。受五四运动影响改名醒侬。1921年和沈资田一起在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学校学习,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秋受党的派遣回赣工作,和方志敏、袁玉冰等人积极进行马列主义宣传活动,他是方志敏、方志纯等的入党介紹人,1923年1月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团,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2月建立中共江西支部,任支部干事会书记。11月任中共江西地方执委会组织部长。1925年7月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他当选为常委、组织部长。1926年3月创办黎明中学,培养革命干部。赵醒侬曾多次被当地军阀抓捕,他严守秘密,坚贞不屈。在北伐军东进时江西反动当局垂死挣扎狗急跳墙大肆屠杀革命党人,1926年8月10日赵醒侬再次被捕,于9月16日在南昌被害,临刑时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从容就义。三天后北伐军第二次攻克南昌,有二十余万群众参加了赵醒侬和北伐牺牲将士的追悼会,中共中央机关报载文,称誉他是“江西党的组织者”和“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醒侬烈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b>4 唐汉寅(1906-1927) 省二师24届学生,黄埔军校生,北伐进攻徐州时牺牲。</b></p> <p class="ql-block"><b>5 沈资田(1892-1928) 省二师附属职工补习学校学生,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资田(1892一1928),又名沈似莲、沈仲田,上海人。1907年在一家洋货店当学徒。1919年,参加上海店员工会(前身是上海),成为这个组织的骨干之一。1920年,他考入江苏省第二师范附属职工补习学校,并与其他校友一起参加“工商友谊会”,在成立大会上担任大会纠察。11月7日,工商友谊会会友及职工集会,决定成立议事部,他被选为干事部调查科干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同年,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在蓬莱路报关业义务学校任教;平时还积极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等群众组织的宣传活动。1924年,他根据党的指示经常深入一些学校、工厂发表演讲,宣传国共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我党的政治主张。1925年7月,他担任中共南市部委组织委员;同年10月,他被任命为南市暴动副指挥,参加上海工人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后,他没有因失败而动摇革命信念,而且把家里经营的工厂停闭,抽出资金作为党的活动经费,又继续领导南市工人参加上海第二次、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被敌人列为严令通缉的对象之一,党中央考虑他的安全,将他调往浙江。7月至12月,他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候补委员和委员,负责过浙江济难会的工作,还曾兼任杭州的中共江干区委书记和中城区委书记、中共杭州县委书记。12月10日在杭州西湖饭店开会研究、部署农民暴动的行动计划时,被特务探知而被捕关押在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1928年2月就义。</p> <p class="ql-block"><b>6 王玉文(1905-1930) 1923年考入省二师,革命先烈。</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王玉文,如皋人,曾读如皋师范附小,1923年考入省二师,常在校刊发表文章,积极参加五卅示威游行,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如皋开展建党等革命活动,1927年担任国民党如皋县党部宣传干事,后又打入国民党卢港区行政局,1928年参与组织和领导如皋西乡“五一”农民暴动。暴动失败转至启东海门活动,1929年担任中共如泰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共泰兴县委书记期间,耐心发动群众,重建党的组织,并带头收缴地主武装。同年8月参与组建如泰工农红军,发展至400多人,攻克北申家埭据点,伏击卢庄反动保卫团。1930年中共在如泰地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王玉文亲自迎接军长何坤和张爱萍等军事干部,并精心组织护送,后被任命为5县(南通、海门、启动、如皋、泰兴)巡视员。同年黄桥总暴动失败,原泰兴红军负责人叛变投敌,为挽救危局王玉文带人前往堵截,不幸被叛徒枪杀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7 沈千祥(1899—1931) 省二师浦东讲习科学生,著名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千祥,号书云,乳名根荣。上海市南汇县泥城乡千祥村人。1919年进江苏省第二师范在浦东设立的讲习科学习,受到进步思想熏陶,1921年毕业回家乡教书。1925年秋进上海国民大学后进一步阅读进步书刊,组织进步团体。北伐初期加入国民党,积极投身国民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毅然脱离国民党,并于1928年加入共产党,接受委派回乡搞农民运动。回乡后以泥城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並培育发展了一批党员,1929年任县委委员。当年11月沈千祥等7人被捕,后取保释放。1930年,中共江苏省委发动泥城暴动,让沈千祥任暴动领袖並宣布成立泥城苏维埃政府,最终受到反动派残酷镇压,暴动失败,沈千祥遭通辑而调任松金县委书记,12月不幸被捕,于1931年2月遇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