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一部凝固在建筑里的历史书(3)

竺颖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接着开启夏宫之旅。夏宫,又名俄罗斯夏宫、彼得宫 ,坐落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地带,距圣彼得堡市约30 - 4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 。它不仅是圣彼得堡早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更是长期作为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承载着沙俄时期的历史与荣光 ,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宫廷故事与帝国风云。</p> <p class="ql-block">1704年,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1712年,彼得大帝搬进部分完成的宫殿,在此度过夏天,直到1725年去世。1934年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二战期间遭到德国军队破坏,战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夏宫由上花园与下花园两部分构成,宏伟的大宫殿坐落于上花园区域。受时间所限,我们此次行程仅能游览上、下花园,无缘踏入大宫殿室内参观,难免留下些许遗憾,期待下次能补上这一错过的精彩 。</p> <p class="ql-block">  大瀑布喷泉群是夏宫下花园喷泉的精华所在,位于大宫殿正前方的阶梯式斜坡上,由37座镀金雕像、29座浅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组成。喷泉群以大力士参孙掰开狮子嘴的雕像为中心(又称隆姆松喷泉),象征俄罗斯在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中战胜瑞典。参孙雕像高3米、重5吨,狮子口中喷出的水柱高达22米,在阳光下形成晶莹的水幕,鎏金雕塑与飞溅的玉珠交相辉映,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夏宫喷泉的独特之处在于完全依靠自然水压驱动,无需现代水泵。其水源来自圣彼得堡郊外的罗普沙高地,通过长达40公里的水渠引入,利用地势落差形成自然压力。喷泉群的水流最终汇入人工运河,直通芬兰湾,形成闭环水循环系统,堪称18世纪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设计不仅环保,更确保了喷泉300年来持续运行,即便在冬季结冰期,仅需关闭阀门即可维护。</p> <p class="ql-block">喷泉由层层叠叠的喷头构成金字塔造型,水流从顶端倾泻而下,宛如金色瀑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下,沿着人工渠步行便来到了波罗的海的芬兰湾。</p> <p class="ql-block">芬兰湾是波罗的海东部的重要海湾,位于芬兰、爱沙尼亚与俄罗斯之间,东西延伸约400公里,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121米。其战略地位与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北欧地区的核心地理单元。涅瓦河、纳尔瓦河注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半咸水环境。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结冰期长达3-5个月,冰层厚度可达80厘米,需依赖破冰船维持航运。夏季平均气温15-20℃,适合开展海滨活动。</p> <p class="ql-block">夏宫广场的路面独具匠心,由红色沙粒铺就。据说,这般独特设计暗藏防盗防刺客的智慧——一旦有刺客行刺,踩踏沙粒时会发出声响,极易暴露行踪,能有效威慑、阻止刺客行刺,成为守护安全的特殊“防线” 。</p> <p class="ql-block">夏宫上花园是法式规整庭园,由彼得大帝规划,占地15公顷,比下花园高18米 。树木、草坪呈几何状排列,池水点缀,视野开阔,中轴水池有精美雕像,中央“涅普东喷泉”尤为亮眼。园内几十座艺术价值高的大理石雕像,依彼得大帝品味从欧洲购入,曾是沙俄上层社会的社交场所。</p> <p class="ql-block">夏宫喷泉广场不仅是艺术杰作,更是俄罗斯帝国崛起的象征。彼得大帝以法国凡尔赛宫为蓝本,聘请欧洲顶尖工匠耗时数十年打造,旨在彰显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二战期间,喷泉群遭到德军破坏,部分雕塑被熔毁,战后通过修复与重建,才重现今日的辉煌。如今,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成为圣彼得堡乃至俄罗斯的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自夏宫启程,驱车四十余公里,穿过圣彼得堡葱郁的城郊风光,一座蓝白相间的巴洛克宫殿渐入眼帘——叶卡捷琳娜宫以其华贵之姿,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皇家风华。</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始建于1717年,是彼得大帝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修建的夏日别墅。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登上皇位后,授权建筑师对庄园进行扩建。天才建筑师巴托浩米奥·拉斯特利在1752年至1756年将宫殿改头换面,使其焕然一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期间,又对宫殿进行了进一步的修缮与改建。</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装饰奢华,有一条由金碧辉煌的大厅连接而成的“金色走廊”,各房间根据颜色被命名为“红柱厅”“绿柱厅”等。主楼梯两边摆放着大理石雕塑“睡觉的爱神”与“苏醒的爱神”,楼梯双向采光,装饰有洛可可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叶卡捷琳娜宫的金色大厅 。其以大面积的金色雕花装饰、华丽的镜面与精致拼花地板,尽显巴洛克风格的奢华,是叶卡捷琳娜宫展现皇家气派与艺术审美 的典型空间,见证着沙俄宫廷昔日的辉煌 。</p> <p class="ql-block">陶瓷壁炉由俄罗斯著名巴洛克风格设计师拉斯特雷利设计 ,其青花瓷材质从荷兰进口,表面绘有各种繁复精美的花纹,工艺精湛,将陶瓷艺术与建筑装饰巧妙融合。</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厅吊顶尽显奢华。以金色雕花勾勒轮廓,饰有精美油画,描绘神话场景,人物神态生动,搭配细腻花纹与色彩,与大厅整体金碧辉煌风格相融,彰显巴洛克建筑艺术的华丽与精致,是叶卡捷琳娜宫艺术魅力的典型体现 。</p> <p class="ql-block">彭妈妈弹过的钢琴。</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餐厅(也可称骑士餐厅 )面积不大,墙壁有镶嵌镜子的假窗,典型巴洛克风格,19世纪60年代翻修后曾为银色外观(二战损毁,战后恢复伊丽莎白女皇时期金色宫廷风格 ),用四套《勋章餐具》接待人数较少的宾客,墙角有青花瓷壁炉 。</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的白色宴会厅(也叫白色主餐厅 ) 。其以白色为主调,搭配华丽雕刻、红色帷幔,尽显典雅庄重,是女皇御用及宴请重要外宾之地 。</p> <p class="ql-block">陈列皇室成员肖像的肖像厅。</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琥珀宫,曾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18世纪初,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为彰显地位,仿法国奢华风格,1701 - 1711年命工匠建琥珀宫,面积约55平方米,由12块护壁镶板和12个柱脚构成,以比黄金贵12倍的琥珀为主材,饰以钻石、宝石、黄金和银箔,总重超6吨 。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因俄国沙皇彼得大帝赞赏,为结盟将其赠俄,1717年运至圣彼得堡凯瑟琳宫(叶卡捷琳娜宫前身 )。</p> <p class="ql-block">1755年 琥珀屋移至叶卡捷琳娜宫,在叶卡捷琳娜大帝关注下,重新设计布局,融入镜片、宝石镶嵌等工艺。经不断完善,成为宫殿重要组成,近150年用于接待贵族宾客,期间持续修复维护 。</p> <p class="ql-block">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德军发现并拆卸琥珀宫,装27箱运至德国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后离奇失踪。有说法称毁于炮火,或被纳粹藏匿,成未解之谜,苏联战后搜寻无果 。</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1980年启动修复,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时,用等量材料(琥珀、黄金等 )重建完成并开放。重建后的琥珀宫重现奢华,以琥珀和黄金装饰,尽显巴洛克风格,是叶卡捷琳娜宫乃至俄罗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是叶卡捷琳娜宫的中国客厅(也叫中式客厅 ) 。其墙面装饰有中式花鸟图案,搭配中式风格瓷器、家具,还融合欧式金色雕花,呈现出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独特美感,是叶卡捷琳娜宫体现对中国文化元素吸纳的特色厅室 ,曾为亚历山大一世使用,用于陈列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等藏品 。</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绿色餐厅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以古典主义风格重新装饰的房间,由对古希腊罗马艺术深有研究的建筑师卡梅隆设计。</p> <p class="ql-block">18世纪70年代,应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命,为其子保罗(未来的保罗一世 )及第一任妻子娜塔莉亚·阿列克谢耶芙娜打造,最初这里是拉斯特雷利建造的“空中花园”(巨大露台,以宫殿教堂立面为端墙,有巴洛克花坛和果树下石凳 ),后因致宫殿潮湿,1773年女皇令建筑师瓦西里·内耶洛夫改建为“殿下公寓” ,1779年由查尔斯·卡梅隆进行室内装饰,当时公寓已由保罗一世第二任妻子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居住 。</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花园最初呈几何形布局,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改建成英国式园林,蜿蜒小径、厚密茂盛的草地、轮廓曲折的潭洫和任其自由生长的树林,充满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殿一侧的皇宫教堂有五个圆葱头式尖顶,在碧空下金光灿灿。</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见证了俄罗斯的历史变迁、艺术发展,是了解沙俄帝国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窗口,吸引着众多游客参观游览 。</p> <p class="ql-block">本次俄罗斯之行,打卡了克里姆林宫、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四大宫殿,深度感受俄式建筑艺术与历史底蕴,收获颇丰。此次四宫游览,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历史文化的深度课堂。四大宫殿以建筑为骨、艺术为魂、历史为脉络,串联起俄罗斯帝国的辉煌与沧桑,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对艺术的追求、对历史的敬畏,也更理解俄罗斯文化中“雄浑与浪漫并存、传统与开放交融”的独特气质。</p>